來自庶民的心聲~ ECFA到底發不發?

工業技術研究院 專案經理 魏惠美

  ECFA簽不簽因為關係到全體企業與庶民的未來,所以現在已經變成全民關切的焦點議題之ㄧ,政府說要以「機會最大化,威脅最小化」的原則推動洽簽ECFA,也會循「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推動,中經院2009年完成的研究報告,也特別指出ECFA的必要性及其對台灣總體經濟的正面貢獻,因為GDP將提高1.65%,就業人數也可淨增加25.7~26.3萬人,政府更強調會提供產業競爭力提升輔導以及相關人才培訓。然而,持反對意見者仍大有人在。

  在中小企業高達90%以上的台灣,兩岸簽署ECFA後,企業要面臨的是全面開放的競爭,唯有產業結構進行很大的調整才能生存,廠商有足夠的時間或能量因應?政府能幫廠商什麼?還是反正每年有高比率的企業倒閉,也有高比率的企業成立,就讓它順其自然?產業結構大幅調整,人才需求也跟著改變,個人所專長的行業會不會不見?部分專家暗示可能會出現類似要培訓農民從事高科技的情形發生?那上班族的威脅與機會到底熟多熟少?這個憂慮就好像,政府要女性都穿旗袍才有未來,那些為數不少的太胖、老態龍鍾的女性怎麼辦?怎是喊喊減肥、抗老口號就能視而不見的?

  看來政府與庶民的認知落差還挺大的,希望政府官員面對反對浪聲不斷,能思考難道真的只是政治惡鬥嗎?我認為弱勢的中小企業與庶民看不到具體、切身有效的因應措施與方案,進而產生的信心崩潰才是主因。

  廣大的弱勢庶民只關心「對我有何影響?我的基本工作權、生存權會不會有保障?我的未來真的會更好嗎?」我是一位上千人組織的顧客服務主管,說實在的,看了各家報導與說明,以及馬總統與蔡主席的辯論,除了雙方意識形態的攻防與說服對方的意圖,庶民如我對EFCA還是霧煞煞。

  政府雖然設立專線、網站供大眾諮詢、查詢,但政府如衙門的形象仍在(馬總統不是也承認人民的痛苦許多是政府官僚造成的),用句白話文來說:「誰敢去詢問啊?會不會來一句自己上網看?」21世紀消費者意識抬頭,顧客導向的服務是王道,如果政府能改變過去官僚的服務方式,用心經營國家的未來,把庶民當作「顧客」,有策略地廣徵天下賢士,依據「顧客」分類,客製化培訓可以跟「顧客」講相同語言的諮詢人員,大動作地主動下鄉接近「顧客」,提供類似個人化的諮詢解說服務,因為茲事體大,這是絕對值得的投資,相信必能獲得廣大庶民的支持與認同,相信政府滿意度定能立即止跌回升,如能同時廣納庶民心聲或建言,請學者專家同步研擬改善因應方案後再溝通,親民愛民的政府團隊形象,定能立即有效安定庶民那顆驚恐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