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神職人員應有之道德認知與規誡

退休人員 張仁煥
  

自有人類以來,莫不受制於因緣果報,六道輪迴之中,所謂天地立宗,聖人立教,因地域人種之不同,天降聖人隨方設教,故世間有五大教,雖各立門戶,惟天道無親,福善惡淫,惟德是輔,釋家對因果之說,特別加以闡述,因教之不同,神職人員名稱亦不同,儒士、僧尼、道士、耶穌之牧師神父,回教之清真寺(阿匐(經師)),雖教義有分,其理則一,皆導人趨善避惡,以修心養性,神職人員皆以清心寡欲,苦修心志,以佈道、護道、辦道、度眾生為己任,放之四海而皆準,沒有差異。

   民眾相信名山聖地、鍾靈毓秀,為地之精華,必有聖佛駐居,故寶島地區,擁有無數宮廟道場,以便度化眾生,廟宇之服務管理者皆屬神佛之僕人,必具有緣份深厚之人,且能淡泊名利方能勝任,一切廟產收入應以宮廟名義登記,重大決策亦應請示行事,以公益為出發點,造福鄉里地方為首要,符合聖佛之志,則合天地之心,香火則可日益興旺矣,目前犁頭山觀音廟管理可為借鏡,故香火鼎盛。

   一間廟,莫小看百首或數十首籤詩,只要善心真誠求之,能解之人道盡目前吉凶窮通,兼具勸世功能,鼓勵他人勇敢面對。古時寺廟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行有餘力,常請宿儒講學(四書五經),或延僧道講經說法,或教習梵唱,以教化民心,濟困憐貧,印送善書,教化眾生福蔭子孫為心安。

   天職使命者,神職人員應有之道德認知與規誡,亦應如履薄冰才是,人生數十年如白駒過隙,心為萬事主,能明能悟,所謂悟因果修性命,如孔夫子之讚復聖顏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回也不改其樂,不義之富且貴於無等於浮雲。」故一般神職人員皆遠離政治,避免成為政客,在任時,風光一時,予取予求叱吒風雲,不義之財隨朝露蒸發,下位時窮途末路,潦倒終生者有之,歿後必受陰律之果報。故廟宇服務之義工,明白者,時時警惕自己該與不該,悟得者,更是日日三省吾身,有所為,有所不為。地方上有代代相傳義工者,長一輩的總是如此告知晚一輩的,人在做天在看,誰道蒼天無果報,舉頭三尺有神明。

   一間大廟之完成,實賴眾人之錢財物力,所以宮/廟皆以眾信士為基礎,並非特定人士所獨有,日人數典忘祖,為毀滅中華文化,逐行侵略世界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新補鎮地區對於中原傳統神祉,所謂“中國神”都集中於「廣和宮」內殿,準備全部銷毀,但天不從人願,隨著日本戰敗,光復後經由地方上熱心人士等力保,當時百業蕭條民生凋敝,忙於三餐之際義務服務,兼職緣首者不下三十人之眾,至民國五十年後,因廟宇年久失修與山林為鄰,白蟻侵蝕,桁桷腐朽,既使颳風豔陽中午天仍不忘徒步奔走,隨喜募得基金,逐步進行改建,至六十二年後得以全部竣工,至今得以見到鄉民日日扶老攜幼樹下談心。

   俗云:大廈千間,夜眠八尺,良田萬頃,日食數升,富如王永慶,今亦歸於塵土,人生莫貴於知足常樂,芒鞋竹杖,笑傲風月,則樂在其中矣!筆者公務退休後學著簡單過生活,懸崖竹林邊半山腰,不忘公僕的服務精神,關心時事、國事、天下事,有感一切皆應遵循天理運行,基於責任與義務為自己及後代子孫,維護一個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努力善盡一份心力,人的一生有兩句話可做為結論,一生善惡惟心造,六道輪迴自此分,先前所印送「地藏王菩薩啟民真經」,足堪作為終生座右銘,真誠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