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三綱五常」

大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大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者自序:

  儒家聖人要闡明綱常,制定倫理,將論語、大學、禮記、中庸、春秋、左傳、孟子集大成。並將綱常至寶在人間發揚光大,讓我們運用,主要就是使複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做出頭緒,讓人們雜亂的生活有規律,將人心安定,並領導後代子孫都能遵循。如此代代相襲,推己及人。也因聖人的智慧,形成了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才有優於全世界各國的正確生活型態,創造社會、企業、家庭和諧的至寶,讓我們瞭解後,去實踐、落實,運用在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上。就像船上的舵,掌控著船的方向不偏不倚。

  儒家的綱常文化,是企業要找的文化、企業要樹立綱常文化,也是要推廣綱常的文化。如果企業領導人、主管、員工都可以闡明綱常倫理,並將人間綱常至寶運用發揚光大,使複雜的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做出頭緒,讓雜亂的生活,有規律。將職場中人心安定,領導員工都能遵循。如此代代相襲,推己及人。企業就能夠永續經營並立於不敗之秋。

  筆者雖然在學習、研究儒家思想如何有效的融入職場的組織行為上,但是儒學思想是多麼精深博大,深怕無法完全闡釋古代聖人的永恆精髓,故以惶恐的心情來與各位企業先進們學習、研究。並做個職場倫理綱常的引言及推動,希望企業先進共同發現綱常倫理真諦,以打破許多人,誤將綱常倫理視為封建時代的產物,誤解為八股的文化思想。

  筆者特以中華文化之組織行為,即「三綱、五常」導入企業倫理道德中,並提出實務的案例及落實、實踐的方法、要領來闡釋,並希望企業界、企業家、企業領導人、職場中的所有先進,能一同為重振中華民族的永恆不朽精神「三綱、五常」,導引進入企業,為延續儒脈、復生機。也為企業的社會道義責任盡心力,而一起努力。更祈求企業領導人能夠共襄盛舉,由自己經營的企業開始,改變企業不良文化,重新樹立職場綱常倫理文化。並且也將綱常倫理文化帶回家庭,改變家庭不良文化,重新樹立家庭綱常倫理文化。雖然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可是相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自助、人助而後天助。

  祈願所有的企業,能樹立儒家的綱常倫理,讓企業中的所有人遵循,並推廣到大家的家庭,進而再擴展到社會中的每個成員身上。讓企業的領導者、家庭的領導者一起來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還有我們地球的和諧、安定、平安而努力。

第一章 職場領導學『綱』

  當領導者要領導團隊、帶領組織之前,自己要先成為他人的榜樣。因此儒家將人與人互動行為之規範、模範,定位為「綱」。「綱」就是行為準則,「綱領」就是領導者以身作則、做規範、模範、燈塔,並以「正規的領導」、「正規的勸導」、「正規的指導」,這「三導」做為領導者的責任。就好似將衣服掛上衣架,一定要從衣領的地方開始吊起,到後面才會像一件衣服的樣子。如果從其他部位來吊衣服就不整齊了。一件衣服一定要正規的衣架、正規的吊起、正確的從領子掛起,一件衣服美麗的形體就自然展現出來了。做一位領導者,除了有綱」,還要有三導:「正規的領導」、「正規的勸導」、「正規的指導」。

  一般的企業文化,均在知識、規範、技能、制度、管理、激勵、習慣養成、業績導向等,所形成之組織文化規模,並以此為依據,讓員工學習及規範,所以稱為「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是企業文化共識的形成,以利益共生為主體,故有利基時組織文化凝聚力強、士氣高、團結。但是當產業產生變化或危機來臨時,企業組織向心力就有待考驗或可能瓦解,原因是凝聚企業向心力的本質內涵與價值
職場有了「管理準則規章」後,職場就需要有領袖以模範、以職場之「三綱」來領導。職場之「三綱」是「企業、員工之綱」、「主管、部屬之綱」、「前、後同儕之綱」。職場之綱就是綱領,就是領導人。所謂領導人,就是很多人聽領導人的話,領導這件事才會發生。領導人有領導的資格、領導的責任、領導的能力、領導的氣度,否則就不能算是領導人。所以領導人就是周圍有許多人,接受領導人教導。
領導也是影響力,影響力是有形、無形的影響到他人。影響力是以潛移默化的力量去改變他人,而不是以職位或職權來「強制」或「要求」其他人配合。

  許多人當已經成為領導者時,心中及行為,均表現出你們一定要聽我的,要尊敬我,要聽我的話。我的經驗比你們豐富,能力比你們強,我比你們還努力,所以我才能當上這個位置。但是當談到對待部屬要有愛心及耐心時,卻覺得為什麼要對部屬這麼好,以前也沒人對我這麼好,沒有人教導我、幫助我,我不是也晉昇到這樣的職位。

  在職場中,一位領導人做了不正確的標竿,部屬會批評說:「這樣的人也能當主管、當領導人。一點內涵、一點能力都沒有,當什麼總經理?當什麼領導人?」內心更充滿對領導人的疑問,導致不願意被領導的心。所以企業的領導人、職場的標竿稍微做偏差了,很容易就被看出來,而且很快速的被批評。這也就是為何有些職場政策無法落實的原因之一。

  領導人平時有意無的言行舉止,部屬卻是有意在學習。領導人稍不留意,不知不覺當中,不覺得有錯誤的示範,結果部屬聽到、看到也以為這樣可以,也學習起來。結果職場中會被說成:「我們的領導人都這樣做了,我們也這樣做,應該沒什麼關係!」或是「以前的領導人,沒有告訴我這樣是錯誤的!」如此一直不斷惡性循環下去,久而久之後果是相當嚴重的。所以身為領導人,言行舉止不可以不正確,也不可不合乎中道的模範,展現在企業職場中。否則被部屬反問或指指點點時,如何能指導部屬、勸化部屬、領導部屬,又如何能要求部屬,做出正確及合乎中道的事呢?

  領導人就是職場的燈塔,燈塔就是讓船舶返航的目標,燈塔這個目標不能隨意變動,且要高大醒目的站穩,並歷經狂風暴雨,仍然能夠屹立不搖。頂端的燈光綻放出的光芒,一定要能經的起如黑暗的夜、大霧、暴風、暴雨、大浪的考驗,才能引導船舶入港,船舶以此燈塔為目標前進,也可分的清楚東、西、南、北的方向,也可以隨時隨刻進出港口。

  身為領導人應該能夠對部屬開大言,部屬做錯了領導人敢糾正,敢開大言來勸化部屬,而且不擔心部屬的反問,或被部屬指指點點時就無話可說。不擔心說部屬幾句,部屬就用領導人的弱點來反駁我們,如果領導人沒有正氣,本身比別人更糟,哪裡能夠指揮部屬,本身毛病缺失比別人還多,又如何能大言不慚的開大言給部屬聽,所以要成為企業職場的模範,就是能正氣凜然的、大言不慚的指導部屬。
領導人本身具備以上這些條件,才能有辦法正確的帶領部屬,領導人的綱領就是這些。領導人由以上所述做為目標,由自身做起,因為領導人是許多人效法的對象。所以領導人是綱領,要起帶頭作用,往下深根、紮根。

  第二章 企業領導人、員工之綱

  第一節、企業領導人之綱:

  一、 領導人的四個內涵價值

  本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因為領導者要指揮、領導很多人,在還沒有指揮、領導別人之前,要先指揮好自己,指揮好自己。所以要先具備四個內涵價值:

  (一)以身作則: 企業領導人就像火車頭一樣,一列火車有好幾節車廂,火車頭先動、先開駛後,車廂才會跟著走,然後整列火車才會一起行駛。領導人若是懈怠,只有叫部屬做,而不親自親為,為那麼不是叫車廂去推動火車頭,這樣的做法也是本末倒置,火車廂根本動不了。一個領導人告訴員工說:「我們做生意,一定要誠信。」,結果卻對員工非常苛刻,如此的領導人,員工會想聽他的話嗎?會心服口服嗎?員工心裡想著:「企業對客戶誠信,卻根本不照顧我們。」事實上,企業領導人領導員工日夜努力工作,對員工又比對家人好,時時刻刻關心部屬及他們的家庭,這就是以身作則,員工及家屬看在眼裡,他們絕對會被企業領導人感動。有些領導人非常強調規矩,法制的重要性,嚴厲要求員工務必遵從。但是他卻喜歡凌駕在制度規章外。一但部屬堅持正確立場,就會遭受他的責罰。領導人這種自相矛盾的作法,影響後果是很大的。嚴守規範的員工,如果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不僅會讓其他人無所適從,甚而可能讓其他人變成牆頭草,尋求諂媚的跟隨領導人,也會察言觀色,不惜枉法廢制,甚至於還利用領導人錯誤的缺失去投機,所以領導人的以身作則是多麼的重要。

  (二)改變領導習慣:一個領導人若是每日不務正業,全部的工作都交給部屬去處理,表面上稱為充分授權,但是事實上,自己卻已無心經營,或是心不在焉了。有的領導人醉心於政治。有的領導人沉迷於酒色財氣。更有領導人玩弄金錢、數字遊戲,掏空企業的資產,或私相變賣、授受。又有領導人喜好用小恩惠,討好少數部屬來幫自己達成目的。又有領導人喜好聽好聽的話,自己絲毫沒有主見。還有領導人喜歡說他人缺點,以彰顯自己的能力。還有領導人經常口出惡言,指責他人缺失。還有的領導人有功攬自身,有過部屬擋,推卸責任。更有領導人看輕員工,認為員工的所有一切,是企業領導人所給。許多頑劣的「皮氣」、自以為是的性格。這些要趕快加緊腳步去改變、去除。這裡的「皮氣」,是指很頑劣的脾氣,很不容易去除。不好的習慣是需要靠自覺、自省的,要自己改過。因為領導人的不好習慣,員工也會學習,甚至於錯誤的以訛傳訛的學習。這些惡習不容易改變,但是如果靠自已內德的修為,比較容易成功。

  (三)充實仁德之心:企業領導人會說:「我現在企業缺乏職場倫理,我現在有很多錢,我想用錢來買,不知道在哪裡才買的到?」又說「我想讓員工有忠誠度,在哪裡才買的到員工的忠誠度?」、「我的企業缺乏尊重、包容,我已經做好員工教育訓練,也用儒家思想來引導,也用激勵課程來啟發,但
是為什麼熱度只有三天呢?」許多全球化企業,均在併購熱潮中,併購了其他企業,也併購了許多優秀人力資源。但是失敗的案例卻很多,原因是職場的「磨合」與「謀合」產生了缺憾,雖然買到公司的有形資產,但是卻買不到員工的向心力心。所以當企業在內部組織的謀合中,領導人越有親身親為,以身作則,親自領導去做,這在內德的修為中是非常重要的。領導人有非凡的氣度、風範,自然能夠「納德於心、體形於身」。就是將心中的美在德性中轉化出來,在言行舉止中自然流露,不做作、不造假、不偽裝,顯現在臉上和顏悅色,顯現在身體氣質溫文儒雅、謙恭有禮。

  (四)以「三心」來領導員工:企業領導人要用「愛心、關心、耐心」來領導部屬。

  1.愛心:使用愛心的對象不分男女,就算部屬年紀比領導人還大許多,他們還是需要被疼愛,這是人之常情,若是有人疼愛、珍惜,那麼心中都會充滿著幸福感。領導人對部屬的疼愛應是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家庭狀況。但是不能溺愛員工甚至於放縱員工,不能一味的疼愛,而忽略教導。溺愛就是部屬想怎樣,就隨便他,只要他高興。而愛心是一種純淨、真誠的心懷,目的是成就部屬的成長與茁壯。不姑息,不合理的溺愛。這才是真正的愛心。

  2.關心:領導人對部屬的關心也很重要,因為他領導一群人。這群人是他的同心協力的事業夥伴,每個人都要心連心的團結在一起。部屬生病,領導人一定第一個知道。部屬的家庭生活,領導人瞭若指掌,但不干涉。部屬的休閒或興趣,都可以與領導人結合在一起。這樣部屬不容易跳槽,不容易洩密。因為只要多關心屬部,部屬只要稍微不一樣,領導人就容易馬上察覺,一但察覺,就能夠用方法去開導、去挽回。否則好不容易培植出來的優秀人才,卻輕易的跳槽或被挖角。好不容易由企業與人才共同建立起來的商品機密、商業模式,卻在瞬間瓦解。企業領導人對於關心部屬這件事,是要特別重視,而且還要持之以恆的去做。

  3.耐心:領導人還要有耐心,企業的經營是長長久久,所以部屬的成長,絕對與企業的成長息息相關。部屬的學習是無法立竿見影,需要許多的時間來學習的。所以企業領導人的肚量就要大、就要有耐心。那一位領導人,不是因為耐心,加「毅力、持續力、堅持力」,打造了企業的江山。又那一位領導人,不是用許多人才來一起開疆闢土打天下的。領導人看到部屬一有不對,或看不順眼,就冷凍起來,或不再重用。須知道一個企業到底能夠用多少人才?又有的領導人,將部屬當「橡皮擦」,半年、一年就換一次,只想利用人才初進入企業的心思、用心還有知識、經驗值等,直到已無利用價值後就拋開了。

  二、企業領導人應擔心的三件事

  (一)在高位時,擔心自己聽不到諫諍:如果領導人,將部屬視為犬馬,他們只是來為企業賺錢的工具,又把自己的身份抬的高高。不僅如此,還把部屬看的低微,認為他們目前所擁有的一切,是因為企業給的,所以輕視、鄙棄部屬的看法及想法。領導人,應思索自己有否如此的不良思維及做法,應隨時自我反省,居上不驕,虛心接受批評,然後趕緊儘速改進。有的領導人,不能聽到與自己相左的意見,部屬只要一說無法讓領導人聽入耳的言語,就馬上被換掉職位,或是放到一邊冰起來了。這麼一來再也沒有人建言了,永遠只能聽到口蜜腹劍的小人聲音了。所以領導人,不能虛心接受批評,不僅企業無法進步,更可能讓企業沒有一位真正的可用之才。這是企業領導人最可怕的弊端。

  一位領導人,站在上面的位置,最怕看不到自己的缺失,聽不到自己的過錯。部屬犯錯,有領導人指揮、教導、勉勵,部屬就會懂得改變、糾正,所以部屬容易聽到自己的過錯。但是領導人,犯錯或行為偏差時,卻可能沒有人指導了,當錯誤的言行舉止越來越偏差,要挽救時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一個好的領導人,知音、心腹肯定很多,會真實的將領導人的缺失說出來。

  (二)在得意時,擔心自己驕傲:領導人事業有成,並且穩定時,最擔心的就是起了驕傲之心。因為所有一切努力都達到好的結果,認為事業有成就了,傲慢之心由然而起。認為這個企業,如果沒有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更認為部屬們,如果沒有我也不可能有今天。因為這一切都是我領導人的領導有方,你們的一切是我給的,有我的指揮、領導、教化,今天企業才會宏展。企業領導人,在此千萬別忘記了,「驕者必敗」這種心態,已經造就企業失敗的因子了。

  從領導人的身上,要看到謙卑。領導人,在領導企業邁向穩定成長後,會有許多賢才慕名而來,有的是博士畢業,有的是高職畢業。有的有經驗,有的是新手。此時的領導人,要以平等觀來看待這些賢才。因為他們是未來的接班人,領導人應該謙卑的告訴賢才,要將他們的智慧及知識轉化為職場新力量。如果領導人,富貴無驕,沒有看高不看低,沒有勢力眼,身段又放很低,這種感動人的效果,勝過用再多的福利、薪資來留住人才。所以領導人,最怕的是得意而驕傲,一驕必敗。領導人,富貴而好禮,最會感動人。

  (三)聽到許多好的諫言,擔心自己忽視了:身為一位領導人,若部屬向我們提出諫言,有很好的意見提供給我們,我們不可以忽視。例如我們的領導模式有時不是很恰當時,部屬會提供意見說:「現今的領導模式,已經跟不上環境的脈動了,應該要重新改革起。還有就是幹部會議的模式,為什麼時間那麼長,卻效果不彰?還有企業中的文化,老化、衰退的非常嚴重,是否應該大力革新………等等。」部屬會給領導人諫言,領導人一定要很重視,不能說他們只是部屬,就輕視他們。部屬的觀念、思考方式,甚至於知識的攝取,往往都比我們過而尤無不及。所以當收到諫言時,領導人要接受,要記錄,要慎重思考過,不能輕忽,不能認為他不懂,他不會。不能馬上擺出姿態說:「你的經驗值才多少而已,就想領導我了!」,這是很不正確的想法。所以一位英明的領導人,最怕的是部屬有諫言,領導人忽略、輕視,或是答應了卻還做不出來。

  但是這裡也要對諫言者提出說明。如果領導人,沒有採納我們的意見,或是採納了意見卻也沒實行,我們也不能反駁、計較,因為有可能我們的意見不恰當,或是思考的方向不對,而卻只是一味要求領導人要採納、要接受、要實行,這是不可以的。所以應互相立場來看這件事,到底合不合適企業,合不合乎情理,如果每一次的建言,都要求領導人採納,照我們的建議去做、去左右領導人,或是威脅領導人。本來是為企業成長而努力的諫言,結果卻演變為人心意識,為主導爭權奪利的爭執。

  第二節 員工之綱

  一、員工對企業領導人應具備四個條件

  有領導人,就有部屬。因為領導人,是從部屬變成領導人。身為一位員工,接受到領導人的培植,依照職場的倫理,我們站在下位。所以員工對領導人,應該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的做法:

  (一)尊師重道:在職場的倫理中,最重要的本質就是「尊師重道」。領導人花了許多心力培植員工,員工才能有今天的成長、成就。領導人「傳道、授業、解惑」教導我們,從職場的規矩,職場的知識、態度、技巧、習慣,讓我們免去「摸索」、「鑽研」、「嘗試」、「錯誤」之辛苦及曲折的過程。這就是我們的師傅,所以不能不尊重。在職場中為什麼要有位階,是因為聞道有先、後。平常領導人將不同的工作、責任分配給不同的人,並指導、教導我們,這就是授業。並且又為我們講解在工作中執行的迷惑,今天我們的能力提昇,能夠順利,這都是歸功於領導人,提供我們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做中學、學中悟。這就是我們的領導人,我們的師傅,所栽培教誨的。

  (二)知恩感恩:對我們的領導人抱持著一顆體悟的心。體悟、體會是美德,溫暖的美德。我們在職場中所享受、取用的一切,都是取決於領導人的付出結果。要體悟到領導人,為我們付出的心血、精神及慈悲心。到底領導人,給了我們什麼恩惠呢?我們又為什麼需要「知恩、感恩」?在職場,我們的依靠就是領導人。因為只要我們不能做決定時,都要請求領導人的協助、溝通,請領導人做決策。工作中有困難發生的時候,也是請領導人幫忙,甚至於有的連家庭的事,私人的事,都會請領導人協助,這就是領導人給我們的恩惠,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關心我們協助我們。

  (三)扶圓補缺:扶什麼圓?補什麼缺?圓什麼心態?應該視情況而定!職場中會有同仁,悻悻然向我們抱怨:「領導人胡亂當著其他同仁,對他指摘工作不賣力,實在很不公平。」「我是元老,又已經是主管了,而且他也只不過運氣好,昇上高階主管,神氣什麼呢?我真的很不甘心!」這時我們該如何做呢?如果這股怨氣擴散出去,不知道要影響到多少人的心情。我們聽到這些話,如果用人心意識去跟隨,或是回應:「對啊!那天他也是這樣對我,真是可惡極了!真過份!」那麼這是會造成職場的混亂、職場的對立,也會影響到未來職場的向心力了。這不僅沒有做好扶圓補缺,反而還加油添醋,火上加油,這樣的職場倫理就錯亂了。

  我們的角色是橋樑,上面領導人有困難時,我們可以替他圓場。若是同儕或下屬之間,我們以身作則,做好尊師重道這件事,做模範。因為領導人,說不出口要大家尊師重道,因為身份不同,領導人只要一說什麼,都會被冠上教訓的名詞,所以由我們來講,我們說出來,又做出來,就能突顯企業中的倫理文化。由我們像小藍裙般的,協助職場轉變,改變新的動能,職場綱常應運而生。所以我們扶圓補缺的工作,在職場中是個大工程。

  (四)犧牲奉獻:企業領導人,如此真誠對待我們,所以我們也要有為領導人盡心的機會。那就是發揚領導人,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的精神。一個企業要發展,絕對是相當辛勞,才能有今天。企業提供我們就業、學習、成長、茁壯,照顧了職場上許多人。也因為有企業中的每一個人無私的奉獻,企業對社會提供的貢獻才有價值。俗語說:「母以子為貴」,企業要好,就要全體員工的努力以赴,使出團隊合作的精神,才能達到。所以我們要不斷宣揚企業願景及使命,還有發揚領導人,犧牲奉獻的精神。

第三章 主管、部屬之綱

  禮記曰:「君子有五恥」在職場中我們有個管理的職位,但是卻拿不出應該有的職責做法,君子感到可恥。雖然已經知道怎麼做的方法,但是執行力不夠,無法執行,君子感到可恥。剛開始被認同,是因為才能、學問,但是卻因為不再增進智慧及知識,而變得無能,終於被淘汰、被撤職,君子感到可恥。雖然我們的職位高,管理的區域很廣,但是所有的同儕,卻因我們的領導無方,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沒有長進,君子感到可恥。每個人因為他們的付出,而得到他們應該有的公平待遇。但是自己卻比他們多許多倍的待遇,君子感到可恥。這些都是正人君子所不恥的,當為一位主管,首先要有這「五恥」做為管理者的銘言。

  主管、部屬是職場的一體,禍福共享。所以就要互相坦誠、互相坦白,還要互相禮讓。不一定是主管讓部屬,也不一定部屬讓主管,而是互相禮讓、尊重。因為職場中只有主管,沒有部屬,這個主管就要全能,工作也要全包,時間也要全獻,這是多麼辛苦的事。要是職場中少了主管,與上級領導人的溝通、瞭解,誰來協助呢?部屬如何得知企業未來的發展方針?如何執行呢?所以彼此應該都感覺到很福氣,都能擁有彼此,心中充滿了感謝,就是知足常樂,人人抱有快樂之心,職場就會欣欣向榮的。
主管如何培養、端正職場文化呢?主管是企業的支柱,許多支柱共同撐起企業的屋頂。所以當成為屋頂的支柱,如果歪歪斜斜,這個屋頂會穩固嗎?如果支柱長短不一,屋頂自然也是歪七扭八的,而部屬就好像是地基,是來穩固支柱的。支柱能夠正直端正,就是因為地基穩固。主管與部屬之間,主管要有教導部屬的方法,處事要有依照企業的制度規範,待人要有謙恭禮讓,做一位模範的主管。另外身為主管,就要有教導部屬之道,部屬進入職場後,要能引導、教導並培育他們,讓他們各自能獨當一面,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外,做主管的要以什麼為模範呢?

  第一節、主管之綱

  (一)以德服眾:主管以德服眾,才能真正在職場排難解紛,才能使人心悅誠服。除了培養德性,身為主管更要謙遜。現在職場許多人經常認為自已經學會了,所以就靠著原有技能生活一輩子。但是孔子說:「我們要學的是內德」。內德才能領導部屬。否則當主管技術被部屬超越,又無德時,就無法領導部屬了。所以孔子說:「我們要擁有學不厭、學不煩的大智慧內德啊!」。

  (二)身教重於言教:身為主管,要員工遵守企業的規則,要全力以赴的奉獻一己之力,當然身為主管的,本身就要自己先做好榜樣。譬如說:要求部屬不能遲到、早退,可是主管卻天天遲到、曠職。
要求部屬要愛惜公物,自己卻將公器私用。如此能把部屬教好。帶領好嗎?應該很難!前面有說過「綱」有領導、勸化、指揮的責任。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主管嚴守職場紀律,對人尊重,對事盡職。他所
帶領的部屬,也會如此。

  (三)專業技能之領導: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劇烈競爭,企業唯有積極提昇各級主管之專業職能與管理技能,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及邁向永續經營。但是專業技能最多三個月到半年就學會了。如果主管沒有
再次不斷去學習、去進修,部屬的心理就有其他想法、看法。所以主管在專業的知識及技巧上的提昇,
就顯得很重要。以前的主管只要有兩把刷子,就能領導部屬。但是現在知識爆炸,知識經濟的來臨,
又加上扁平化的網際網路知識搜尋,主管知道的,部屬業也很快的就學會了,甚至於比主管還要先知
道、先學會。所以主管的領導,是不斷的獲取職場上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還有就是傳承學習的態度及
尊重的文化。

  第二節、部屬之綱

  為人部屬要知道感恩、懷德,時時刻刻放置在心上。並且要能體貼主管為我們付出的辛苦,也要多關心主管的身體,不要在職場製造事端,而且要恪守本份。還有就是主動幫主管的忙,分擔主管的事務,對主管尊重,聽從主管的差遣,切勿違令自擁,怠慢拖延。
所以部屬對主管之道,應瞭解下列五點:

  (一)尊重和諧為團隊憲法:有的人,很會照顧同仁,對同仁或職場其他人很好,但是卻目中無人,看不起主管,不尊重主管。認為主管有今天,都是自己領導一群人去支持主管,主管才有今天。
如果我們看不起主管,本身也容易被看不起。也有的人,看不起部屬。不僅不提拔部屬,還經常
責備部屬,但是看到主管卻恭恭敬敬。

  有的人,在職場中爭功諉過,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能力強,雖然想努力超越對方,但是所用的心態都是妒忌,都是不服氣。有的人,能力比人強就顯得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了。有的人,在職場中都是盡批評之能事。職場不團結、不和諧,最怕的就是在職場中胡亂說話,主管稍微不對就對外大肆宣揚,才只不過二分錯,就將他說到十分。還有就是對主管抱怨:「對別的單位的人比較好,對我們單位比較不好,都沒有關心我們,都沒有照顧我們。」這些都是影響團隊和諧的因子。

  (二)共識、貢獻、共享資源:子貢請示孔子為人部屬的道理,說賜為人部屬,卻不知道為人部屬的道理」。孔子回答說:「做部屬的人應該像土一樣,要學習土的精神。將稻子種下土中,就會生稻。種麥,就會長麥。土可以讓五穀生長,而五穀可以讓人食用,生活無憂。將土挖深就有泉水,讓人畜食用。也可以種草木、蔬菜、水果。也可以養育禽獸,讓禽獸在土上生活、走動。人類可以站在土的上方一輩子,當人生命告一段落後,死亡也要埋在土裡,才不會發出臭味。土的功能這麼多,這麼偉大!但是卻沒聽說土講些什麼。做人家的部屬就要學習土的精神,默默承擔、默默付出、低聲下氣。功勞這麼大,卻沒聽到土的怨言。」

  部屬對主管的心,就是要如同「土」的精神一般。如果每個人均有這樣的共識,無私的付出,將資源分享給團隊、給企業,不亢高自大的心境。企業肯定團結合作,擁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三)團隊優先、個人為輔:勿以個人為藉口。我們在職場中,為人部屬,不要有「主管沒有我不行!」「我的功勞是最大的!」「你們這麼多人那裡抵的上我一個人!」「如果我離開這裡,看你們會怎麼樣?會好到那裡去?」這種觀念,需知道我們為人部屬的,沒什麼好驕傲的。我們還不是要靠職場中的許多人,才能有成就。初入職場時,我們若不是靠主管的諄諄教誨、領導、引導,我們會有今天嗎?這份情這份恩這麼大,我們要想到的就是團隊的力量,一切以團隊利益、團隊意識為優先。個人的好、個人的利益、個人的成功,應該放置在最後,所有成就歸功於團隊與主管。

  (四)包容缺失、欣賞優點:有一個故事說:「每個人身上都揹有兩個口袋,一個揹前面,一個揹後面。現在的人,前面口袋裝優點,後面口袋裝缺點。所以永遠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但是可以看到別人背後的缺點。」所以在職場經常呈現出我對、你錯的職場文化。當大家都互相指責對方時,這個職場會和諧嗎?如果我們把身上揹的口袋換個方向。前面口袋揹缺點,後面口袋揹優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卻很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看到別人的是優點。這樣職場中每個人,都會謙恭有禮。指責的人也會是自己,就會反省自己,如此職場是不易起爭執,職場就會和諧。

  這裡要再提出說明。若是男、女的主管、部屬。儘量以多數人一起培養職場情感,不要製造職場
情感以外的問題發生,以免造成缺憾。

  (五)永遠為主管抬轎:雖然部屬成就已經超越主管,但是部屬還是後進。雖然已經有很大的成就,說話也很有份量,也很有立場去說先進之非,但是仍然要尊敬主管。像大舜皇帝已經是一國之君,但是他還是一樣尊崇堯帝,照樣孝順父母,一樣尊敬他的臣民。所以當我們在事業中處於通達情況時,尊敬主管的心永遠不變。

  第四章前、後同儕之綱

  一個好的職場,如果希望企業欣欣向榮,員工有向心力,企業擁有好的發展,也能永續經營。這個磐石、這個基礎,就在企業上上、下下每個人,能否真誠實踐尊前提後。如果職場充實而穩固尊前提後,在企業中營運不息,薪火相傳,再予發揚光大,企業的生命力會非常強的。所以「前、後同儕之綱」,這個綱---「尊前提後」,就是鞏固職場,發展業務最重要的基礎。

  第一節、前、後同儕應有規範

  (一)尊敬主管:「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蓋世之才,無人舉不能自成。」馬雖然有跑千里的能耐,但是沒有人騎,無法前往目的地。人雖然有蓋世才能,若沒有人推薦他,也不能成就偉大事業。譬如諸葛孔明,若不是劉備的三顧茅廬,可能一生懷才不遇,一定有劉備的三度推薦,並藉劉備的小地方,發揮他的長才,才能三分天下,三國鼎立。

  我們做為部屬的,若是沒有主管苦口婆心的教導,內德的感化,專業的訓練,用心的栽培、提攜、推荐,那能有今天。所以要尊敬主管,做為後進的綱領。

  (二)尊前提後:「尊前」就是對領導人、主管、先進者、同儕要尊重、遵守、遵從、及諫言。「提後」一定要提攜、提昇、提拔、寬恕後進。

  (三)謙恭和睦:在職場中不形成小團體。職場中經常看到同儕之情,變成友情,態度就變得不恭敬了。還會經常以經驗、能力、職位等,放置在心,以致演變成意見衝突,彼此妒嫉、排擠,原本謙恭的態度,轉變為互相要求、互相指責、井水不犯河水。在職場中應該互相包容、口出善言、互相體諒、扶持,隱惡揚善、互相襯托對方的優點。

  職場的氣氛,是所有的同仁共同營造的。謙恭的態度,不僅要在職場養成,而且要帶回家庭,帶給社會中。如果職場中每個人,說話態度都是尊重在心,禮貌在外,說:「您」、「請」、「謝謝您」、「對不起」、「麻煩您」、「感恩您」、「我先告辭了」。職場中每個人,都養成客客氣氣的習慣,久而久之,職場會改變成和睦氛圍的。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塑造職場成為謙恭和睦的場所,再帶回家,當小藍裙,傳遞到社會每個腳落去。

  (四)不亂系統:在職場經常聽到:「看到你的部門比較好,我的部門大家都不講話,很怪裡怪氣,我想調到你的部門。或是我想離開我的主管或同仁,我做這樣不對、做那樣也不對。我已經忍無可忍了!」最後還說:「我也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去改變他們對我的觀點,但是始終沒有效果!」若是我們的職場中有這麼多的抱怨聲音,這麼多的無耐言語,怎麼辦呢?

  職場中有一定的組織運作系統,切莫目無尊長,攬權罷勢,超越出職權或職責,才能維持職場的
綱紀倫理。若是有其他單位邀請或聯系我們去其他單位幫忙,應該先請其他單位主管與自己單位主管聯絡,並取得同意才能行動。若是去其他單位學習,也要請示主管,以免自己單位工作產生空缺。還有就是到其他單位幫忙或學習時,應本著謙遜、感恩、學習的心。若有好的見解,應帶回職場單位與主管研究、建議,而不是去其他單位去指導他人,說自己單位的缺失、主管的缺點,,或是宣揚自己有多優秀,更不要看到其他單位的優點,而抱怨批評自己單位的主管或同儕,並造成職場的是非。

  (五)愛惜公物:企業內部的資產,含有形的電話、電腦、影印機、桌椅……等許多設備。我們要愛惜、珍惜使用,並要加以愛護,切勿毀損,標明使用規則、使用方法,還要物歸原位。週遭的環境,要保持乾淨、整潔。所生產出來的商品,也要品質控管,都把它們當成是自己的物品。節約開源,隨手關水電,節約水資源。而無形的公物,就是企業的聲譽、企業的品牌,還有就是職場的倫理。這些都是公物,有待我們大家去愛惜的。

  (六)男女有別:尊重女性,這一點在職場上特別重要。男、女同儕互相尊重、協同合作,為了將工作做好,肯定有許多機會在一起。人是有情感的,只要是未婚、未娶,談感情是很正常的發展。「發乎於情、止乎於禮、終乎至善」,這就是職場中的男,女同事之間該有的人際關係,也是規範。
這裡男、女有別,指的是職場中男同事、女同事之間的情感,是要有某些差別的。首先注意的是工作中,可能會有兩情暖昧、又朝朝暮暮,影響對方的家庭的機會及問題發生。其次,由於男女認知不同,所引起的職場性騷擾情況愈來愈多。如果是單一方在示愛,會如何?「善意」會被當作「性騷擾」,最糟糕的就是"性"騷擾,煩不勝煩。根據調查顯示,「偶爾的身體碰觸」、「私生活話題」這類被男性員工視為「善意」的舉動,在女性眼中則認為是「性騷擾」。所以男同事應該注意,引以為戒。

  職場中的兩性關係,實際上是個距離問題。走得太近,怕會終身遺憾;離得太遠,會造成工作無法合作。處理好工作職場的男、女關係,這時後就要嚴格「克己復禮」的心念,是職場中最重要的。職場男、女的情感定義劃分,不可不慎重,處理不好的話,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七)公私分明:公私、分明就是「是非」與「態度」清楚。不假公濟私,不藉由主管之名,請他人為自己私人的事情去服務。不挪用公物,譬如公司產品、電腦、影印紙等等,屬於公司的物品,不帶回使用。不談論他人是非,探人隱私,造成職場困擾。不挪用公款,管理公司的公款,切莫私自取用,甚至於也千萬不要只有暫時挪用,認為神不知、鬼不覺。職場中也切忌私人借貸,以免追討時破壞同儕情誼。因為向同儕借錢不還,容易引起辦公室內氣氛不好。並因為與外界有財務糾紛,致使公司在外的形象可能間接受損。

  公私分明,在職場中做事,很多人不會拿捏分寸,誤把職場中,人的好相處,過分詮釋為隨便,也就是經常把公事與私誼混雜不清,以為職場的工作要求是可以因為大家感情好而任意更改,或是不以為意。不會拿捏分寸,輕則小小影響工作進度,重則影響公司業績或是部門關係。職場中應該在一開始時就做清楚的溝通。說明每個人對工作的責任歸屬程度、釐清關係,同時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地強調自己對工作的要求,還有就是私誼不表示工作可以隨便的態度。公私分明,還有就是不要將私人的事情帶到職場。

  (八)責任擔起:什麼是責任?責任是份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責任」是職場中大家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最應該做到的,往往又是最難以做好的。

  有職務要去執行時,當我們覺得做的不好、不圓滿,就一定要想辦法去做到圓滿。如果已經做好了,或是比原本還做的圓滿,也不能自傲、得意忘形,這樣才是負責任應該有的態度。還有就是主管交待的任務,應該確實做好,絕不拖延,再艱難都要完成。並且完成要回報主管,並將成果呈現給主管驗收。若是做不到的事,切莫輕易答應,或說大話保證,結果後面都有問題,導致工作呈現空窗,誤了整體作業時間。

  第二節、前、後同儕之情

  未來的職場是「團隊勝出,英雄淡出的時代。」古人名言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團結一致,群策群力。每個人在職場中發乎於理、發乎於情,後進對先進是感恩的心、同儕對同儕是學習的心、先進對後進是關愛的心。大家團結在一起,這樣的同儕之情,才能創造優良的職場文化。

  (一)互相感恩:在職場中聞道有先、後。論語學而篇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只要曾經傳授過我們技藝,教育過我們觀念,或曾經提攜過我、推薦過我的先進,這個恩澤要銘記在心。先進雖然在後進進入職場時,花了許多時間教導後進。但是同樣的後進也分擔了我們許多的事務,沒有他們,我們要想提昇、想發展、想成就,單靠自己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相對的,先進也要感恩後進的協助。

  (二)分享學習:後進進入職場中做學習,除了主管之外,就是先進同儕。因為共在同一職場,後進者的觀念、言行、態度、做法大多受先進的影響。有句俗話說:「有樣;學樣」所以做為先進,要戰戰兢兢。不要將後進故意帶偏差了,或是不知不覺的將錯誤給予後進。先進做的事、說的話,隨時隨地都有後進在看、在學的。這就是「身教」及「言教」,所有人在職場中,不得不謹慎。虛心求教、謙遜自己,永遠認為自己學的不夠多,懂得不夠多。切莫因為向他人學習是件很沒面子的事,而不願意去請教他人,學習他人的優點、長處。古時的名言是:「聖人無常師,人人是師,欲學無上道」不執著自己的經驗,不依老賣老,才能受益無窮。

  後進者有時所帶進職場的觀念及知識,甚過先進者。所以不是只有後進向先進學習,在一段時間後,有可能先進反而向後進學習了。所以職場中往往是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如果職場中的文化是正面的學習型文化,這個職場的每一個人都喜歡學習,就會潛移默化的改變行為及態度,形成「學習型組織」,知識再運用於職場中,形成另外一個新動能。並且會帶回家庭中,再度去影響家庭中的成員,形成「學習型家庭」。

  (三)互相關懷:如果後進者對我很尊敬,我就對他特別好。對我不好、不尊重我,我就對他不好。後進對我們說些不中聽的話,或是態度傲慢,我們就將他冷落,這樣的職場就容易形成惡質文化而不自知。同儕之間一定要心有感觸,那就是「互相輝映」。我對你好、我關愛你、誠懇的對待。而被關愛、被誠懇的對待的人,心中也要感念:「我不能辜負他的真誠」這種可貴的職場文化,才能讓彼此都有所成就的。

  在職場中的互相關懷,應合乎禮儀規範下的關懷、合乎真誠的心。我們對人的關懷,不要超過了職場的道德規範而不自知。應該是量力而為,切莫失去分寸,否則職場會發生問題的。

  (四)廣結善緣:在社會中會被尊敬,絕對不是頭銜、地位,而是品德。在職場中被尊敬是因為職稱,除了這個職稱能將事情做好之外,我們還需要對上對、下恭敬的心。恭恭敬敬,由衷的與職場中的同儕結好善緣,如果職場中每個人都想要、也願意這樣做,職場自然和諧。你尊、我卑,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大家都有這份心,職場上、下就會產生溫情交流,形成好的氛圍。

  職場中每個人以高水準的熱忱、感恩、尊敬、學習、分享、關懷等,互相對待,就能培育出優秀的員工,在高水準的職場文化薰陶下,就能孕育出有品德的員工。更能造就員工高水準的家庭文化。

  (五)從英雄到贏家:職場中最珍貴的是團隊的共識,真正成功的團隊是分工合作,而不抱怨、不生氣、不計較。一件事在職場中就是大家一起做,做完成後一起驗證,一起分享學習經過,一起成長,而不是一直做教育訓練。因為教育訓練一直教,如果沒有實際的承擔、學習、驗證,只是知識的學習而已。

  如果一件事,一個人做的很好,那個人只是英雄。因為這個職場中沒有人能勝任,所以無法複製、無法傳承。而贏家的定義,是如何讓職場中的每個人都是英雄。如果職場中大家都會做、都會傳承、都會承擔、都會負責任,這個職場就會生生不息。職場中每個人都是英雄也是贏家,就能培育出許多的人才,職場中有許多不同的人才,又能合心協力,職場就能塑造共好、共贏的文化,當然大家都是贏家。所以前、後同儕,應有做好從英雄到贏家的心理準備。強調以團隊為主的職場文化,職場的發展就會綿延不斷,就會形成無私無我,大家都是贏家職場文化。

  第五章 職場之五常

  企業在職場倫理中已經有了模範、有了綱領,接下來就是包含企業領導人及全體主管,員工在內所要擁有的德性。德性是無形的,只能用體悟去感覺,德性的學習是不容易的,因為有許多的規範。要在行為、言語上做許多的改變。還有就是間隔重覆不斷的練習改變,不斷的自我反省。改變思維由企業開始帶頭做起,做火車頭的角色,引領企業員工重視及學習德性。企業內員工每個人都擁有德性時,企業的倫理道德文化自然就樹立起來了。

  德性原本是與生俱來,很單純的。但是因為人心的變化無常,導致人許多的思維變化無常。也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背景不同,所以心的變化也不同。造成不同個性、「皮氣」、言行。這也是企業在職場中,管理人的問題,是企業最耗時間、最耗成本,也最不容易做好的。企業要解決這些根本問題,唯有從人性的根本著手。否則企業教育了員工許多的技術,許多的學問,結果跳槽、離職或工作不力、向心力不足,或是組織不和諧等等現象,層出不窮的產生。
因此企業要解決人性的問題,就該從每個人的心教育起。改變自己的心念、修養品德、教育德性的初始階段,就是讓每個人都知道德是什麼?德在哪裡?如何得到?如何學習?學習到了要怎麼樣使用?用在哪裡?用在何時?用在誰身上?如何知道德已經擁有了?

  在企業中服務,什麼時候以道德規範來用在職場中呢?德性、品德的俱備來源都是由五常做開發起端。開發啟端的意思就是起心動念。五常缺一就會失德。但是五常之運用,又在職場中什麼時候開始呢?「常」是經常、平常、日常,所以在每個時候都要去開發起端這個德性,變成生活的一部份。將五常融入心中,變成行為的一部份。企業家能將倫理道德運用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在職場上經常、平常、日常推廣,這個企業就是有社會道義責任。

  違背五常的行為,我們不要去招做。否則五常缺一角,殘缺不全,可能造成的結果都不好。譬如失「仁」就少了惻隱之心,又會容易與人起爭執。失「義」較不被信任。總之失去五常之任何一角都容易傷人、傷心。所以我們隨時隨刻都要將這五常不足之處補足。當我們覺得「仁」不夠,就多付出愛心、付出真誠,將仁補起來。如果我們覺得「義」不夠,就多助人、多挺起責任、把責任做好,將義補起來。過去「禮」不夠,我們就多謙遜、多學禮貌,將「禮」補好。如果覺得智慧不足,就要明察秋毫、洞燭先機,將「智」補足。在生活中,食、衣、住、行當中,隨時去啟發這五常,想出方法將五常放置在心中第一順位,一有機會就要開啟五常的美德,經常、日常、平常、無時無刻、隨時隨地唸唸不忘,放置在心上去啟發。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內化成身體的行為,心裡的本質內涵。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因為玉的美要經過「切、磋、琢、磨」的複雜匠工,才能煥發玉的潤澤。所以《詩經﹒衛風》的一首詩中寫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文雅的君子,就像經過仔細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說明君子之美,要經過一定的道德規範和氣度的把握,才可以獲得的。就像獲取美玉一樣,需要有一番磨礪的功夫。這樣玉器又成為君子修養、磨煉品性的象徵。道德、品德也是透過做中學、學中悟,去察覺這個感覺及體悟。若要說出來這本質內涵的味道,只有自己才體會的到。而且每個人感覺不同,察覺的快、慢不同,但是只要願意去學習、去改變,那麼肯定會成功的獲得受人敬重的德性,獲得融洽的人際關係。

  道德就是「五常」,五常的本質是「仁、義、禮、智、信」,五常的內涵下:

  1.仁:「恭、寬、信、敏、惠」 2.義:「忠、勇、廉、恥、悌」 3.禮:「貌、敬、謙、讓、謹」

  4.智:「博、知、達、命、窮」 5.信:「中、誠、真、實、篤」

  第一節 職場之仁

  仁的五美德:「恭、寬、信、敏、惠」。仁者就是人的惻隱之心、良心、慈悲、正直、良知、良能、善性等。五常之仁,指的就是人的良心、心性。當今社會的人都會說:「現在的人,良心不知道到哪裡去了」良心沒有了,是看不到了嗎?還是故意忽略良心的存在?刻意將慈悲心藏起來?但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別人的良心不見?卻不知道我們自己的良心是否還存在!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良心是否還存在?檢視一下就知道了。仁是慈悲的行為,良心的流露。譬如說我們看到別人生病了、受傷了,會不會難過。看到別人家中發生變故,會不會同情、會不會心酸,就可以檢視出來了。還有就是仁之本,是惻隱之心,是人人固有的。有惻隱之心,就會慈悲別人、同情別人,這就是仁心之行為,這是人所具備的。當我們檢視並看到自己的良心時,還要發露、開發啟端,感受悲憫之情。

  1.恭:恭而不侮。我們對人恭敬、做事做人謹言慎行,就不易招致別人的侮辱。我們在職場對人恭敬有禮,就不會招致別人的侮辱。我們沒有對人尊重、恭敬,別人回饋我們的肯定是負面、不客氣的。有個主管對於員工的態度是認為我是主管,所以很驕傲,而且講話口氣很不好。員工雖然表面合作,但私下已經串聯要對抗主管,也要向領導人報告。最後真的爆發員工集體罷工,導致這位主管被撤職,這就是自取其辱。所以別人會對我們尊重,印象很好,完全取決於我們對人的尊重、敬意有多少。

  2.寬:寬而得眾。待人的心寬容忠誠,就易得他人擁戴。世界上送什麼東西給人最有價值?送什麼東西人家更喜歡我們?是錢財、珠寶嗎?不是的!送給別人別人最喜歡的是「寬」。人家做錯事,我們不去計較、不批評,還能原諒。他這樣的寬,就是以德服人。反過來的報答是更多、更可貴的。

  3.信:信則人任焉。與人的交往以誠信實地實踐,就易獲得他人信任。你若能守信人家會很信任你。處理事情有條不紊,講話實實在在不欺瞞,一定能得到人家的信任。

  4.敏:敏則有功,貫徹執行。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做事勤敏而說話謹慎,接近德才兼備的人而改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不倦的人了。」好學不倦、做事勤奮、謹慎說話,也會讓人尊重。做事勤快、務實、迅速、確實,就容易成功。在職場中做事要有效率,用對的方法。要有效果,做對的事。所以在職場中,應建立功勞讓人信服。

  5.惠:則足以使人。給人慈祥的愛、給人恩惠,當有事求助別人時,反而就容易獲得他人支持與協助。所以在職場中要到處多施恩惠給他人。多施恩惠吃虧不要緊,不要去占他人的便宜。對他人多施恩惠,他人肯定願意為我們做事。我們多施慈祥的愛給他人,他人對我們的印象會很不錯的。

  第二節 職場之義

  義的五美德:「忠、勇、廉、恥、悌」。羞惡之心、大義行事(正義)、義氣、道義,要羞恥憎惡,知恥近乎勇」,包容心,「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仁義是道德的代表。仁就是「道」的本體,「道」是道路,是人身應該走的正途,應該要做的正行。義就是「德」,德「德」的本位是尊,遵守本份、尊師重道、尊前提後、敬老尊賢、公私分明等,這些都是義的範圍。

  1.忠:忠者,竭誠,為下克忠,事上竭誠。在職場中對人、對同儕要拿出誠意。對同儕講話不能夠沒有誠意,對他人說話不夠誠意、不夠真心,就是不義。職場中少了義,自然也失去忠。

  2.勇:勇者,見善而行,見過必改,勇也;勇於擔當。勇不是匹夫之勇,不是力扛九鼎、身體很勇猛的勇。真正的勇是見善而行,看到該做的事情能夠趕快去做。在職場中要勇於認錯,反觀自照自己的錯,用真心去照出自己不足的地方。主管要自己坦然認錯,也要教育部屬勇於認錯。雖然沒有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做到沒有錯誤為止。在職場中,做任何事情都要為自己負責,勇於承擔,才是真成長。尤其是在困境中時,在職場工作會碰到不如意的事、不順利的事,都要思考每個困境來臨時的存在正面價值,而不怨天尤人。因為增加負擔的事物,表面上看起來是挫折、打擊或挑戰,但是當我們開發啟端「勇」時,反而給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3.廉:廉者,明也,察也,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潔,無愧於心,不義之財不取,不失
中道,廉也。廉就是清廉,能夠廉潔、清白,這是可貴的情操。清廉就是眼光明亮,公私
分明,很慎重在待人或處事分辯公與私,不會混雜在一起。為人品德要高潔,無愧於心。
不義之財,不貪不取。公家資源,不假公濟私。現代有許多人為什麼會為非作歹是因為他
的心中,並不將良心放置在心上。

  4.恥:恥者,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心莫存邪念,莫做虧心事,羞愧之心,恥也。
我們為人不可以無恥,不可以沒有慚愧、羞恥之心。假如沒有慚愧的心,不會覺得做錯事是應該感到慚愧的,這個人就是不知羞恥的人,所以見善要如不及。見到人家品德有修為、精進、非常的努力,我們應該要想他人可以有品德,為什麼我不能?他人可以再進修精進,為什麼我不能?他人可以有好的「皮氣」,為什麼我不能?。看到他人的品德,我們要想好像永遠趕不上。看到沒有品德、沒有修養、做錯的行為,要有如「探湯」。「探湯」就是有一鍋湯,要試看燙或不燙,不要整隻手都進去試探,要先用指頭的尖端,稍微碰觸一下,若是很燙手,就要趕快縮手回來。看到不善的事我們卻還一直靠近、一直去學習,這就好像自甘墮落。所以要趕緊遠離不好的習慣,不好的行為,就好像「探湯」一樣。我們只要先將做人這件事做好,不要做虧心事,有慚愧羞恥之心,這樣做人就是有恥。
5.悌:悌者,順也,善事兄長,攜手向善。弟兄有錯,宜互相開導悌也。悌是兄弟姐妹之情誼,這情誼有關心、有互助、有互尊。如果是在職場,就是同儕之情意誼。情誼就是義,兄弟有過失,基於手足情誼要互相開導,要能合作,合作最重要。職場也同要能分工合作。

  第三節 職場之禮

  禮的五美德:「貌、敬、謙、讓、謹」。恭敬之心,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摸、非禮勿看、守法禮、要知謙恭、謙辭、退讓。「禮」也是個人修養、人格完善的基本法則。

  1.貌:貌者,儀容,行為端正,真誠不虛,誠於中,形於外是謂君子之威儀。貌就是我們的服裝儀容,行為的舉動。服裝儀容是外在的「禮」,如果我們衣衫不整或是穿的不得體,別人對我們的印象就不好了,衣冠不整,言行輕薄,給人隨隨便便的感覺,則很難有威嚴。人既陷於輕薄草率,玩世不恭,不能謹言慎行,自然也就很難有所成就了。還有內在的「禮」,所謂內在的禮,就是內心生發出來的言行舉止。這也是別人看得到的,譬如走路、吃飯、說話、應對進退等,這些都能讓人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要讓人尊重,內、外的禮儀都要很注意。

  2.敬:敬者,平時一舉一動,合乎中道,一言一行合乎理,舉動言行發之以正。在任何地方都要以禮貌尊重他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們的言行要合乎中道,不能無禮取鬧、強詞奪理、任性。尤其是在職場中,與同儕朝夕相處很長的時間,做人無理到讓人敬而遠之,這樣的做人處事就不好了。更不能在職場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我們將心中放置了「敬」在心上,對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開發啟端這個禮,發於正念不偏頗。

  3.謙:謙者,遜讓不居功,功成身退,謙正進修,不恥下問之謂也。謙的意思是講話很謙虛,不會膨脹。我們如果不謙遜,很快的就會被看出來、聽出來。因為虛偽的話、虛偽的行為,一被別人評量出來時,人格就很容易被看輕,更會被看不起,所以我們為人要謙遜。在職場中要不恥下問。職場中為人不卑不亢、低聲下氣,不代表我們的能力差,不表示我們不如別人。而是要像稻穗般,越寶實就越彎腰。相信許多人都有看過農夫除草,當雜草長的比稻穗還要高時,所得到的結局就是被拔除。為什麼?因為雜草為農夫所痛恨的,不拔除會影響到稻米的發育。

  4.讓:讓者,舉賢才,揚善行,能忍辱,外有讓德,受人侮辱,也不生怨恨。「讓」就是推薦賢才給企業。我們看到職場中有能力、有德性、有擔當的人,要推薦給企業。若是看到這是個賢才,卻很怕他勝過我們,所以封鎖這位賢才,甚至於還將賢才的功勞攬在身上。若是有這種想法,可是非常錯誤的,因為企業有了有能力、有德性、有擔當的人才,企業才能蓬勃發展,企業是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幫忙規劃,盡其所能。若是不舉賢才,我們也不一定能夠取代他的位置。但是舉賢才後,對企業有利,相對也對是企業一員的我們有利。所以一定要見賢則舉。「讓」就是發揚他人的善舉。看到別人的優點,要趕快去宣揚。在職場中,他人的是非就不要提,不要讓負面訊息傳播出去。正所謂是非止於智者,因為智者知道職場中講是非,企業的信譽,會被這些無中生有的是非所拖累的。職場上的人,也會受到無謂的干擾。

  5.謹:謹者,處事慎重,暗室無欺心,無不會有差錯,而壞禮德。在職場工作,本來就是要很謹慎。有的人在工廠作業,機器動來動去,就是要注意職場安全。做內勤的會計師,就要將帳目謹慎處理。所以不管是任何職務、任何人、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很細心、很慎重、也要很努力。做事做的很妥當、不能馬虎。做任何事都要暗室無私心,憑良心做事,不自欺欺人。

  第四節 職場之智

  智的五美德:「博、知、達、命、窮」。智者,智慧也。是非之心、要辨別是非、柔和反省不對之處。那智慧到底是什麼?又與知識有什麼不同呢?智慧是能夠分辨善惡、是非黑白、真與假、正與邪,重視道德重視操守人格的真理,是永恆不變的人性,而且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質內涵,不用透過知識、不用透過學習就會了,這是與生俱來的,不論男、女、老、少都有,而且每個人只要願意開發啟端道德,智慧就生發出來。

  1.博:博者,博愛、博古今之學,時時習之,以起良能,。職場中,對人要以廣大寬容心對待同儕。將同儕視為手足,去愛護、去包容。我們在職場要孜孜不倦的學習,增廣見聞。博學,是廣泛研究的意思。但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到底什麼樣的書可以看?什麼書不能看?什麼資訊可信?什麼資訊可學習?就像儒家的經典,是古代的聖人所闡述的精典品德,是好的智慧結晶,這些就要博學的目標。還有許多現代的科學知識,與自己產業有關的知識、健康知識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博學的。若是這本書寫的很好,這是作者的經驗或思維所闡述出來,成為知識分享給他人,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好的知識。至於其他要增廣見聞的知識,就要靠智慧去篩選了。

  我們要博古今之學。古代、現代的都要廣泛去學習,而且時時複習、時時與他人研究,能夠啟發我們的良能,萬物的理自然貫通,智慧自然產生。

  2.知:知者,智慧。就是用良知良能判斷是非、善惡,及思考言行舉止的標準。當啟發我們的良心時,很自然的自已會去判斷是非、對錯。知道的事就會謙遜的說知道,不知道的事也會誠實的說不知道。不會不知道,卻假裝知道,不懂的,卻假裝懂。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思慮:看的時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沒有;聽的時候要想,想聽明白了沒有;待人的臉色要想,想是否溫和;對人的態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說話要想,想是否忠誠;做事要想,想是否認真;有了疑問要想,想怎樣向人請教;遇事發怒時要想,想後果;有利可得時要想,想是否正當。」我們要知道 這九種思慮,都是規範言行的功夫。 凡事還是多想一想、思慮思慮,多多學習,自然智就會發端起來。

  3.達:達者,達觀。就是能通達事理、真理,逆來順受,不被外力所矇蔽、所迷惑。做任
何事情都要樂觀豁達,並且能夠深入事理,瞭解清楚。當逆境來臨時,知道如何調整自己
的心情,當困難來臨時,能夠勇敢接受挑戰,並且面對困難去解決。目標很明確,不會因
為外在的環境不好,而動搖心情,也不會因為人事上的問題,感到無能為力,也不會因為
利益迷惑,而亂了分寸。

  4.命:命者,肩負使命行事,進退合宜。職場中做事,要知道企業的願景使命。要知道我們在企業服務的根本價值是什麼?才能與企業願景相互輝映,知道目標而且朝向目標努力不懈。當然企業也要惜才、愛才,有照顧員工的使命,對客戶誠信的使命。職場中待人接物能夠得宜,有能力與同儕客戶應對進退,就是做人得宜。我們能隨時隨刻將五常「仁、義、禮、智、信」開發啟端,去學習待人接物的規範,做人處事進退就會得宜。

  5.窮:窮者,獨善其身,兼善天下。窮的意思是先盡力的學習,將自己的人格品德做好,做到不計較、不比較的情操。然後才能去告訴他人或是影響他人,做好人格品德。有時我們在職場中,看到不順我們心、不如我們意的事,如何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做好該有的責任,再去談如何去幫助他人。否則沒幫好他人,自己反而也眈擱了應盡的責任。

  第五節 職場之信

  信的五美德:「中、誠、真、實、篤」。相信、信任、信心、誠實、信守承諾。信統四端,兼萬善。信結合仁、義、禮、智。待人處事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誠信。有句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指一句話說了出口,即使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來。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或是「一言九鼎」是指正人君子說一句話的分量,有九個鼎那麼貴重,很有分量。
誠實不虛偽。我們答應將工作完成,當時間到了就要完成。我們與人約定好的時間,要守時。我們所有的念頭都是誠信,能守信,也會兼善仁、義、禮、智。假如不守信仁、義、禮、智,也會做不出來。說話不講信用,行為不腳踏實地的人,也無法實踐仁、義、禮、智。所以信不是只有守時,還要能徹底實踐信的承諾。

  1.中:中者,中庸、中和。喜、怒、哀、樂發於中道。中,是中和。是信的位置,是統五常四端的正中心,上下、左右不偏不倚的中心點。人有喜、怒、哀、樂,不能隨便發端,不能經常生氣,就不可以亂生氣。不能貪心時,就不能強求。否則發端後,也要付出不好的代價,生氣的代價、貪心的代價都很高。

  2.誠:誠者,理性、良知、良能,擇善固執。職場中被交付任務時,做事的態度絕不含糊、絕不失信、有始有終的完成任務。並以團隊為優先意識,大體為重,如此的擇善固執、堅定信念,而且不用思索就能夠做的事,就是中道。這就是誠在開發啟端。因此我們擇善固執在誠上面,堅守「誠」、固守「信」,不隨便更動我們的心念,這樣做就是良知。

  3.真:真者,真實、真情實感的態度。就是在生活中與人相處,強調「真情實感」之美德,強調一種人生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或對待生活本身的態度,就是一種真情實感。真,也是對待自己不自欺,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在職場中不會欺瞞,老老實實做人。現今社會的誘惑很大,一個不小心就陷入陷阱中而無法自拔。唯有「反樸歸真」回歸到現實面,生活才能有價值。譬如說某人擁有強烈的企圖心要做大事,要有名利,卻因為這種企圖心,變成就是要得到的野心,因此為了滿足虛榮,就會不斷找尋方法,甚至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去得到,這種的態度就是不真。不真,虛幻的人生是令人苦惱的。若是能夠自我提昇能力,自我成長德性,也就是自助而後人助。這樣機會來臨時就容易獲得。若是沒法順利得到,也抱持所謂平常心,然後就是更努力了。

  4.實:實者,實事求是,言忠信、行篤實,光明磊落,誠實。生命中原本就有高、低潮,當生命到達高潮時不能驕傲,當生命下降至低潮時不氣餒。實事求事,不虛假。在職場工作也是一樣。待人處事只要說真話、做實事,對自己的職位、工作盡忠,講信用、純厚樸實、實在、光明磊落、不欺瞞、不虛偽、不掩飾、正大光明,這樣就是誠實。

  5.篤:篤者,言行合一,實恭、實敬而行之。真誠的去學習,對人恭敬的心。真意去懺悔,改過不好的心。雖然不容易,但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願意花許多的時間去做休閒、娛樂的事,但是也要花時間在調養本身的內德氣息上才是。

  個人,錯用了五常,或是失去五常後的結果,就是被人拒絕往來,人際關係差。家庭中,失去五常後的結果,就是家庭破碎,家境變差。職場中,失去五常後的結果,就是不被認同,事業工作變不順。所以我們知道五常缺乏時的症狀,也知道藥方就是學習五常之道,我們就要儘速的學習五常的德性,改善錯誤,並將五常之道發揚光大。

  第六章 結論:培育綱常文化

  我們瞭解了儒家的道德五常本質,以及各自的五美德內涵。如果企業能夠去實踐,這樣企業不僅樹立了職場的綱常文化,也創造了企業對於社會道義責任的價值。所有的職場產生的問題,如跳槽、洩密、鬥爭等,都將會慢慢的逐漸的減少。組織的向心力、組織的和諧及職場倫理、職業道德等,會逐漸增加。唯有組織的和諧,企業才會欣欣向榮。否則企業在未來肯定會面對更嚴峻的挑戰。因此企業一定要認識自己的基礎核心本體,企業領導人、主管、員工都要認識自己,做好心態的改變。

  企業要永續經營,肯定是企業、領導人與所有的員工一致的目標。但是目標能不能達成,就是看企業的文化價值的多寡。企業要創新、變革、轉型或是價值延伸,企業要品牌塑造、要產業昇級,這都需要文化的樹立,都要讓所有的員工達成共識。這些都需要從人心教育起,從人心做起,而且要不斷的「間隔重覆」去學習開發啟端。

  「三綱五常」的運用,剛開始很困難。就像我們開始學開轎車一樣很困難,手、腳、腦、眼、耳全都要一起用到,的確很困難。但是因為我們有心,也有設立目標,練習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如魚得水般非常熟練。接下來才是去考筆試、考路考,然後接著領有駕駛執照後就可以上路了。這時後的開車的考驗才正式開始,因為會有許多突發狀況。譬如車子的操作不靈活或是路況不熟,別人的不遵守交通規則,橫衝直撞等,這些才是真正學習開車的開始。開車學習久了,自然技術純熟了。

  蘋果從青色轉變為紅色的過程,要時間,要有許多因素。雖然我們只看到外表的變化,但是好天氣時青蘋果經過陽光照射,再加上早、晚的溫差變化,中午的熱,這些好的因子,最後蘋果成熟時內部就由酸變甜、變脆、變香,同時外部由青變紅。這些物理變化,全部是自動轉變,都因為有良好的因子,產生好的變化。綱常文化的學習,肯定是好的因子。

  綱常文化的學習,八寶的學習,也是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學習。職場中有許多的爭執、有挑戰、有高低潮,還有外在的攻擊、侮辱、誤會等,這些才是學習的開始。企業要先設立組織和諧的目標,願景就是企業欣欣向榮,並以樹立企業綱常文化為使命。讓員工認同,並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價值,願意一起共襄盛舉。員工有心,願意開發啟端綱常文化的樹立,有員工的支持,企業肯定做的好。再由企業、員工推己及人,到家庭、到社會,這種推廣方式的品牌建立,比打形象廣告或是商品還有效果,因為有廣大的客戶基礎,員工就是最佳的代言。

  企業想要在廣大競爭者中勝出的藍海策略,就是創新。但是企業也知道品牌才是勝出的關鍵,企業的品牌有如一個人的品德一樣,需要長期規劃、長期培養,並且長期努力去執行,才能有成績、有品牌文化。當領導人更換時,企業不會因為領導人改變而改變文化,反而邀請來的領導人,也是相同擁有綱常文化。

  企業需知道樹立綱常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昇職場士氣,讓職場運作順暢,組織的發展能夠代代相傳、承先啟後。而企業樹立綱常文化的好處,是可以找到企業本質內涵的價值觀,還有就是職場運作會和諧,更讓職場向心力活化。所以企業樹立綱常文化要做的事,就是瞭解八寶「三綱五常」的本質與內涵,並實踐與發揚光大。再者就是真心啟發職場的所有同儕,回歸人性本質的價值觀,企業與領導人、主管以身作則,成為標竿。企業找出與察覺企業本體價值,並整頓企業從凌亂中的職場,找出可行的脈絡趨勢。企業就能夠脫胎換骨,邁向永續經營之路。

  企業推己及人,就好比「燈不因傳火與它燈時,而減少或喪失其光芒。」「燈火自燃,容易有熄滅的機會。燈火互燃,光芒更燄」這在儒家講叫做「承先啟後」,佛家說「自覺、覺他、覺滿」三覺圓滿。

  所以企業家,在企業中樹立綱常文化,就是以有限的生命價值,創造社會大眾未來無限的價值。領導人、主管、員工落實與實踐綱常文化,就是以個人的生命價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是多麼神聖的企業願景與使命啊!

  作者簡介:林文傑
  福建省霞蒲縣人
  學歷:台灣嘉義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 現職:大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背景:深耕儒學內涵,研發出人才變身的『心靈成長』、『企業管理』系列課程。
  課程中學習儒家思想,達到『發現自己』、『認識自己』,開發啟端『自我改變的力量』。
  課程落實在職場中,已有相當成功經驗,並以培育企業三代接班人為主。
  二十一世紀的企業管理----『以德服人』、『以天為本』

  ◎新世紀領導人三大變身課程
  一、解決職場紛爭的能力 。
  二、職場上下溝通的能力 。
  三、擁有影響他人的品德 。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靈魂活化了,生命力就會強盛。生命力要活化,要『有凝聚力、向心力、和諧力。』擁有優質的企業文化內涵,才能塑造企業制度規章、策劃規劃、人材選用訓留、流程改造、顧客關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