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共同保障難民兒童的生存權利

中華人權協會秘書處副主任 藍仲偉


  中國時報於日前刊登一幅名為「撿拾希望」的路透社新聞圖片,照片顯示一名緬甸兒童在泰國西北邊境城市「美索(Mae sot)」的垃圾堆撿拾塑膠廢棄物。圖說文字並提到,緬甸難民多年來越過邊界非法進入泰國,而美索在1984年設立首座難民收容營,如今9個營區收容緬甸難民逾14萬人。在欣見中國時報對於世界苦難角落予以關懷報導的同時,我們也希望提出一些補充回應,俾增國人對此區域的瞭解。

  的確,泰緬邊境目前正上演著無數孤苦失依的人生悲劇。由於緬甸軍事政府長期貪腐無能且施行高壓專制,更以殘暴不仁的手段對待境內少數民族,致使無數百姓於1980年代起開始被迫離開家園,湧入泰國境內尋求基本生存權的庇護。20餘年來,共有高達14萬餘緬甸難民被迫收容在狹窄的9座難民營內,遷徙自由受到泰國政府的嚴格限制,並由包括來自台灣的中華人權協會「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以及世界各地的國際人道援助組織,共同合作提供難民各項庇護以及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例如TOPS便每年提供4000位難民營內3-5歲幼童上學機會,保障其能獲得基本教育以及成長所需的營養午餐。

  然而,近20年來,非法湧入泰國境內的緬甸難民早已突破200萬,與這14萬收容於難民營內的緬甸人相比起來,有將近200萬緬甸人在泰國社會底層掙扎求生。運氣好的接受泰國雇主非法雇傭,被迫接受極為不公平的勞力剝削;找不到工作的,便一群群流連在街頭以及垃圾堆拾荒,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在泰國境內,沒有身份證明的緬甸人,是最沒有保障與尊嚴的一群人,甚至成為人口販運集團覬覦的對象,許多緬甸移工被以幾千塊泰銖的價格賣掉,恍若古時的奴隸交易;人命的價值,在泰緬邊境顯得特別低廉。

  在這200萬滯留泰境的緬甸人中,包含數十萬缺乏身份及基本權益保障的學齡兒童,跟成年的弱勢移工相比,移工子女更屬弱勢中的弱勢。因此,TOPS致力推動緬甸貧童學校的教育工作,提供超過1200位緬甸孩童基本的教育機會,並提供校舍建築、文具用品以及學童午餐,最重要的是,提供緬甸孩子們一個安全無虞的學習成長環境,使他們不再面臨人口販子的威脅。

  在台灣100%的小學就學率之下,垂手可得的基礎教學資源設備,對於資源極度缺乏的泰緬邊境而言,簡直如同天堂。在我們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緬甸孩子們對於得來不易的學習資源,是多麼地珍惜與滿足,從他們快樂的笑顏中,也讓我們瞭解,這一切付出是有意義的。互助合作是人性真善的展現,台灣過去曾接受國際援助,當有能力回饋國際社會時,自然需要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協助週遭仍處於極度貧困的社群與地區。我們希望讓國人更加瞭解世界上的苦難角落,也希望大家能夠基於人道精神,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們,予以更多關注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