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永續生態城

台北縣教育局局長 劉和然

【局長的話】
  芽雖嬌小,但是為了尋覓陽光,卻可以突破城牆。
  The shoots seem very tiny, but together to reach the sun they
  can break through brick walls. Jane Goodall(2005/11/26)

  不要忽略您的力量,您隨時都在影響這個世界,環境教育不只是覺知或是行動,而是我們的生活習慣。

   為了愛護地球,大人每週可以少開一天的車,小孩每週可以少吃一塊牛排,同樣都是減輕地球的負擔。節能減碳不是能不能做,而是願不願做的問題。

  當美國前總統高爾正在為地球暖化感到憂心的時候,臺北縣已經成立臺灣第一個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並以「環境政策」、「空間改造」、「環境教學」、「生活實踐」四大主軸,作為推動的努力方向,以塑造永續、環保、健康、舒適新環境,建立人文、生態、資訊、國際新校園。

一. 環境政策

   打造臺北縣為生態城市,是縣政府施政的主軸,在產業面我們積極推動綠色生產,引進綠色生產技術,更希望未來在五股新莊一帶的副都市中心,打造綠色生態城(eco-town),營造一個高生產效率、低環境污染、節能省碳的示範城市。

   除此之外,取締不法的砂石業者,減少河川的污染,並且應用高灘地,營造淨化水質的人工濕地,如新海濕地、鹿角溪濕地,都是污水淨化的成功案例。除了污水淨化的功能之外,還可以提供過境候鳥覓食以及育雛的場域,同時也是學生校外教學的最佳場所。縣政府預計在4年內,營造300公頃以上的人工濕地,就地淨化家庭及生產事業廢水。

   為了打造低碳生態城市的政策,教育局也擬訂了「淡水河、臺北濕地計畫白皮書」,並成立濕地課程發展的核心團隊,總共有25個團隊參加這些學校未來發展的成果,有機會成為全國濕地課程發展的典範。

   配合環保局的擴大內需節能減碳計畫,本縣有101所學校參與節能減碳推廣,其中有30所優先
示範節能燈具的更新,並且每個月辦理節能減碳經驗分享。

二. 空間改造

   人創造了空間,空間卻培養了人的氣質。早期的建築只有考慮到人的需要,所以應用了許多不透水、也不透氣的材質,造成了許多環境與生態的問題。現在的Taipei County Education空間營造必須要「返璞歸真」,讓水有機會滲漏到地表下面,或者應用雨水回收的系統再利用。歐洲許多國家的雨水已經是廁所和花木植栽的重要來源,臺灣豐沛的雨水更應該視為值得珍惜且再利用的資源。

   歐美國家最近提倡一種「田野治療」,他們發現自然的田野可以提供許多人類生活所需要的物質。田野不但適合野生動物,同時也適合人類生存。臺北縣的許多學校,透過地表土壤的改良、親和性圍籬與多層次生態綠化,營造生物的多樣性環境;透過落葉及廚餘堆肥,健康建材與自然素材,改善室內外的生活環境已經有些績效,值得更進一步推廣到每一
所學校。

  三、環境教學

   臺北縣的環境教學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來推廣。

  第一部分是永續環境教育中心的環境教育,這一部分將結合永續環境教育中心的資源、十三行博物館的特色,以及挖仔尾濕地,營造一個類似香港濕地公園的探索活動課程。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亦可結合附近中小學教師,一起發展戶外教學或者戶外探索的濕地課程。

   第二部分是帶狀策略聯盟的環境教育課程,這其中包括以國泰國小為核心的環境教育輔導團,團員可以結合教育部的政策,應各校的邀請,到各校進行環境教育的服務與專業進修。此外,我們為了推動濕地教育,特別委託崇德國小,成立濕地課程發展工作坊,總共有25個策略聯盟的學校參加,這些學校將七大領域的能力指標,與環境的議題聯結,成為學校的校本課程。這樣的設計模式也是開全國環境教育課程發展之先,也因為是融入到各領域教學,不易受到政策的改變和干擾,比較容易形成永續性的環境教育。未來節能省碳的課程發展也將採用融入式的課程,目前已經有10所示範學校加入,每個月有一次經驗分享的工作坊,未來也會成為臺北縣課程發展的特色。

四. 生活實踐

   臺北縣領先各縣市,率先實施免洗餐具禁入校園及公家機關。這個政策推動之初,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已經變成大家新的生活習慣。連開會需要的便當,都已經改成可以重複使用的不鏽鋼餐具。新的生活習慣會帶來某種程度的不便,可是卻帶給我們地球新的契機。有些學校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以策略聯盟的方式購買可以重複使用的不鏽鋼便當,甚至有部分學校會議提供素食便當,讓節能省碳真的落實到我們實際的生活。未來我們還希望將所有的檔案數位化,推動無紙化或少紙化的會議,以減少紙張的浪費。

   以前我們常常會說「撒下希望的種子」,其實我們本身就是那一顆種子,為地球的暖化盡一份心力,不必等待,不必依賴。如果可以,把周遭不必要的電源關閉,甚至於插頭拔掉;可以走路就不需要搭車,可以搭車就不需要開車;讓自己每週減少1塊牛排的攝取,當您行動的每一刻,想一想,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