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世界公民

嬰兒的人權

溫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佟長重

     美國國務院三月公佈年度人權報告,再度抨擊中國人權紀錄依然欠佳,某些領域還更惡化。中國反批:美國政府不正視自身是世界許多人權災難的主要根源,存在嚴重人權問題,卻熱衷於譴責別人。

嬰兒是未來世界的公民,是國家社會的資產。世界的進步,國家的強弱繫乎人口的數量與品質。這群最重要的人口涉及生養教育問題,卻常被自以為是的成人與官大權大學問就大的政客所主宰。他們的人權值得探討,他們未受「尊重」。

ㄧ、總生育率降低;嬰兒有權來做地球人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楊文山分析:台灣出生人口自2000年開始,即從三十萬五千人下降到去年的十九萬一千人。幾乎世界第一名。全世界生育率只剩下台灣與葡萄牙還在下降,其他各國都在2006年後止跌回升 。我國今年有二到三成婦女打算終身不生子。也就是說:不需要外來的敵人,就會『自然滅亡』。過程中由於年齡結構的改變,嬰兒出生後的幾十年就會有大量的待養老人,產生「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困境,青壯年後的嬰兒成為不足的「支撐人口」,他們「繳稅壓力」重擔,可想而知。而當下社會趨勢是,報載:一位年輕熟女解釋不想生小孩:「生小孩以前,一年可以買兩雙鞋;生小孩以後,兩年才能買一雙鞋;生活品質差很大!」年輕夫妻觀念是「寧可買房子,不要生小孩」「生小孩容易,養小孩困難;養小孩長大成人,據估要新台幣五百萬。」或者,養小孩來不是「金錢」的問題,而在「時間」問題。由此延伸出「家庭問題」。

   政府鼓勵年輕人生子的政策亟待立法補強,諸如生育補貼、留職留薪、育嬰放假、托兒所(補助大型工廠、公司設立非營利性園所)、兒科醫療照護福利等都是絕對必要的。政府亦應依據台灣經濟新型態,規劃人口政策;不可看到「人口密度高」就「兩個恰恰好」「總生育率快速下降」就「四個會更好」,大有為政府不該只有短線生育論述。

二、性別大屠殺(gendercide);嬰兒有權當女生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近年來因重男輕女觀念作祟,全球慘遭墮胎、殺害、任其自生自滅而夭折的女嬰總數達一億。亞洲地區特別嚴重,在中國與印度北部,男女嬰的比例嚴重失衡,達120比100。中國社科院指出,中國十年後就會出現五分之ㄧ年輕男性無法找到結婚對象問題,屆時人口數將出現3000萬至4000萬落差。性別失衡將導致犯罪率高、新娘走私、性暴力提高,衍生社會問題。

世界各國必須全力提升女性價值,推廣女性教育、廢除不平等法律與習俗,如女性不得繼承財產、子女從父姓,反性別歧視訴訟與平權裁決。尤其中印兩國得迅速採取具體政策,行動,如廢除一胎化政策等。

另,外電相關報導:阿富汗有數百萬女性未及成年就被婚配,忍受被毆打受虐的餘生。其中17歲少女比比(Bebe)因企圖逃離丈夫家暴,竟被割下鼻子與雙耳。婦女庇護之家管理馬尼茲哈指出,「阿富汗婦女有百分之90都經歷人權傷害,需要幫助的可能達1500萬人。」前段的努力有助於此。

三、社會深深歧視哺乳婦女;嬰兒有權與母親百分之百連結
  立法院討論「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草案,立委涂醒哲強調,衛生署必須教育婦女不要怕公開餵奶,反正媒體上「拼命露乳房乳溝一大堆,…..是哺乳時怕被別人看見覺得太小,不好看嗎?」對此女性立委認為,涂醒哲用意良善,但講話用語欠考慮,已構成騷擾。因為社會偏見,把哺乳定位成落後國家的行為,所以哺乳婦女被趕出公共場所。事實上,母乳是為嬰兒存在,他的健康基礎建立在喝母乳,使他有抗體,降低嬰兒的醫療成本有利於國家社會。哺乳過程中,何時要餓肚子、何時要母親的撫慰,是無法控制的。為了嬰兒的生命安全、不哭鬧去影響別人,必須使公開哺乳的母親,免於遭到阻撓,而哺乳室、集乳室、育嬰房也是需要立法保護的,嬰兒哺乳是需要一個安心又舒適的環境。

另,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佛萊曼(Dennis  Friedman)醫師新書聲稱,僱用奶媽照顧男嬰可能容易讓他長大後,成為玩弄女人的花花公子。太早交出照顧小孩的責任,可能導致小男孩在面對女性時有雙重標準,意味他婚後還會認為有其他女人能打理他所有基本需求,使他心靈分化。結果是成長後,知道會經歷婚姻,但是內心深處的觀念還有另一個女人。精神科醫師佛萊曼表示,這個現象也會出現在女嬰身上,內心會出現「需求空虛」,而會以酒精、毒品、性愛或金錢填補。他說,解決的辦法是「小孩滿一 歲前不要僱用奶媽照顧。」 對嬰兒的基本權利,政府、社會、父母親應予尊重。

四、受虐兒飆增,88%是父母下毒手;嬰兒有權擁有溫暖的家
  內政部兒童局統計發現,去(98)年共有一萬三千四百個兒少受到虐待,為五年前的1.35倍,其中高達八成八施暴者為父母。超過六成施暴父母是「毫無來由」便對孩子動粗,排名第二的是因孩子偏差行為而「過當管教」。家扶歸納五大施暴家長類型為高標準型、極端權威型、拒絕貶抑型、暴怒咆哮型、毒酒成癮型。受虐兒以9-11歲最多,其次6-8歲。每五名就有一名是尚未讀小學的小小孩。施暴的結果,影響孩子人格發展,有礙未來世界公民的健全成長。

   子女不是父母的私產,家庭制度有待倡導,不能鼓吹個人主義,而嘲弄為家庭犧牲奉獻為封建落伍,而拒婚拒生。一旦家庭制度歸零,其功能喪失,當個人面臨失意、失業、疾病、年老時,將難以過關,政府社會福利經費無法周全照應,社會解體。家扶會倡導「全民護童」,但是能給孩子最安全、最安心、最舒適仍然是「家」,一家人相依為命,將是無比溫馨。內政部長江宜樺指出,工作、職場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家庭的價值更有意義,他要求所屬部會主管,應多給年輕適婚或已婚的公務員機會,盡量不要讓他們加班,而有較多的時間下班約會、談戀愛,已婚的回家陪家人吃晚飯。

五、不教而殺之謂之虐;嬰兒有權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關係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行為,關係社會的安穩、進步,關係國家的盛衰強弱,關係世界(包含人類)的幸福、快樂。

  1. 帶孩子父母要從「實習生」開始
    政府要規定或立法,夫妻(包括未婚生子)要把生兒育女當作學問,要瞭解有關懷孕、養育、照顧、教育的知識與責任。

  2. 身教最重要,品德是內隱學習、趁早管教
    孩子週邊的父母、老師等身教非常重要。模仿,是孩子最原始的學習,耳濡目染將父母、老師的言行經驗內化,擴大發展為自己的有限經驗。教育,不能錯過黃金時間、

  3. 嬰兒有權成長、探索自己
    孩子不是用來跟別人比,也不是光宗耀祖的工具,父母社會的教養如「溪水潺潺滋潤心田」,潛移默化,用科學方式教育、耐心、幽默不溺愛。美國密西根喀爾文學院心理學教授錫諾發現「孩子適度打罵較成器」。成人父母有義務用心研究實施。

  4. 嬰兒有權受到政策、法律的保護
    美國政府為了從根本解決國民肥胖問題,醞釀立法禁止學校銷售可樂等含糖飲料和薯條等垃圾食品。並要求校方提倡營養餐點。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林肯表示即將提出這項法案。此案亦受美國農業部長韋薩克影響。飲料業者亦不表反對。

孩子的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佛大學教授傑爾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創造力是思考、探索、發現與想像」,「開始是模仿,進而靠直覺、想像、靈感,最後變成一種慣性。…….而最需要隨時保有一顆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