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廢壚與重建中看見人性與希望

橋仔頭文史協會 執行長 何政億

  以橋仔頭文史協會認養仕隆國小百年舊宿舍為故事場景,由國際知名導演柯淑卿編劇導演的「進校巷14號」將於2009年8月26日在橋頭鄉仕隆路進校巷14號(仕隆活動中心旁)舉行開鏡記者會。這齣以仕隆國小舊宿舍為電影場景的小品影片,是繼橋仔頭文史協會連續舉辦四屆金甘蔗影展,自力發展在地產業與電影製作的新突破,在經費拮据之下,籌備一年終於開拍,並特別商請海角七號紅遍全台水蛙,夾子大樂團主唱應蔚民擔網主演。

   柯淑卿導演一生以電影為志業,編劇電影曾經獲得東京影展及坎城影展等多項大獎,2005年以浪濤沙獲得金鐘獎編劇後即回鄉定居,2006年與橋仔頭文史協會創辦金甘蔗影展,是當前最為熱門與活潑的影展模式,每年吸引無數有志於電影工作的青年人投入。近年高雄縣政府積極推動電影事務,即聘其為委員,協助本縣電影推展業務,並於今年成立全國性的電影組織「台灣金甘蔗影展協進會」,致力於在地電影的紮根工作。為了一圓電影夢,由橋仔頭文史協會向文建會爭取「藝術介入空間」計畫補助經費,以百萬的有限經費,結合金甘蔗影展第二屆得主陳威廷與戲影工作室共同執行高規格的拍攝工作,目前仍期待可以獲得更多的奧援與經費支持。

   籌拍電影是柯淑卿返回高雄定居始終不變的堅持,2008年柯淑卿因舉辦金甘蔗影展而自岡山遷居仕隆國小旁,同年橋仔頭文史協會認養仕隆國小廢棄許久的日式木造宿舍並展開始自力修復古蹟的工程,柯淑卿便以此場景及熟悉的社區人事物與往來經常藝術家性格編寫劇本,名為「進校巷14號」則是此幢木造宿舍的地址。既名為「進校巷14號」大家很容易聯想到「海角七號」,大家當然希望他能帶來二倍七號的效益,所以力邀長期支持金甘蔗影展的小應擔任主角,飾演一位流浪的風鈴師,向來支持在地文化的水蛙不計片酬便一口答應,確實鼓舞了工作團隊的士氣。

關於電影「進校巷14號」

  先來談這幢建築空間本身,從1917年「楠梓坑公學校仕隆分校」(現今仕隆國小的前身)開始,從2006年開始的「金甘蔗影展」,從2008年橋仔頭文史協會認養了仕隆國小僅存的日式舊教師宿舍開始,讓這一切有了微妙的歷史軌跡串聯。「進校巷14號」是她的門牌號碼,也是現今僅存的仕隆國小日治時期舊教師的宿舍,更是當地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除了見證仕隆國小存在的悠久歷史,也見證橋仔頭文風的鼎盛。而擔任認養單位的橋仔頭文史協會,以「活化閒置空間」、「深化在地文化」、「促進教育發展」、「振興地方活力」做為認養的宗旨與目標,期待結合社區的正向力量,從一個具體而微的場所重新建構文化的認同與紮根。

   「進校巷14號」的劇情是描述一個離開家的人從外地來到一幢百年的日式舊建築當中,從生活中找尋不同質材的風鈴聲音,同樣的風鈴掛在不同的空間是有不同聲音的,這個離開家的人對於木(材)料的觸感比戀愛還強烈,指尖的接觸充滿愛戀。一百年前這個空間,它的聲音長怎樣?不時撼動著這個等待修復的空間,而風鈴召喚的是....?

   這一連串的故事中,柯淑卿導演不僅找了小應擔綱演出,更找了橋仔頭白屋的藝術總監呂沐芢、黑手工作室的鄭陽晟藝術家、在地植物染工藝的劉珍芳老師、手藝超群的木工匠師王忠義、榮獲第三屆金甘蔗影展最佳女配角頭銜的蔣黃女等人,卡司不容小覷,演員陣容堅強。其中,我們更期待橋頭鄉民或仕隆社區的居民、小朋友、貓狗都能自然地出現在場景之中,讓電影與藝術融入每一位在地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