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實務與人權

Asian Americans for Community Involvement心理諮商師 林季蓉

•  前言

  2010 年四月一日 在台北舉行的一場由聯合國 NGO 世界公民總會暨台灣區世界公民總會聯合主辦的「 2010 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大會的主題是「天賦人權」,透過各界菁英以及專家學者,發表對人權的看法,內容廣泛且深入,啟發我在生活中去感受以及思考人權的議題。

  一天,午餐後到公司附近的小公園走走放鬆自己。當我靜下來傾聽週遭的聲音,有樹葉被風吹的聲音、有鳥在樹上唱歌的聲音,感受吹在身上的微風、以及溫暖明亮的陽光。走過小橋,看見池裡自在游動的小魚,還有爬在樹上的小松鼠。在匆忙的工作空檔,感受到放鬆與歡喜的心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這種自由自在放鬆歡喜的感受,我想,就是「天賦人權」的意境吧。之後我也將「天賦人權」的思維以及觀念,融入在心理諮商的臨床實務中,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尊重自己以及他人,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人生。

•  場景一 : 生存權

  山姆是一個美國白人,非常聰明,外表斯文,態度溫文儒雅,但他的成就並不如他的外表給人的印象,因為他長期患有憂鬱的問題。目前是一個單親爸爸,那天他敘述著自己的童年遭遇,以及生活上的困境,他告訴我 :” 活下來是為了小孩,因為找不到一個讓我放心託付小孩的人。 ” 我回答他 :” 為了小孩是很好的動力,但是不夠,活下來要為了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上天賦予的人權 – 生存權,因此你要好好為自己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 ” 山姆聽了點點頭。之後,就沒有再聽到山姆談論輕生的念頭,而是積極地希望將憂鬱症的問題治好,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工作,給予小孩更好的生活環境。

•  場景二 : 天賦人權

  每星期一次的團體治療,成員有一個共同性,都是曾經受過家暴的婦女。海倫是一個四十多歲的黑人,對自己極度缺乏自信,常常苛責自己否定自己,從小生長在一個家暴的家庭,她哭著說 : “ 我的父母從未肯定過我,直到現在,我常常要提醒自己,我沒有那麼壞 … 。 ” 裘蒂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女孩,馬上接著說 :” 我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我每一段的關係都受到家暴,一定是我有問題 … 。 ” 其他的成員聽了以後,互相鼓勵以及分享如何走出家暴的過程。成員們很喜歡這個團體的氣氛,他們覺得很安心可以說出平常不敢說的話,而且受到尊重。在最後,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大家從現在開始思考 :“ 你對自己身而為人的價值是什麼 ? 知不知道天賦人權 ? 不論你是來自什麼家庭、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文化背景,或是曾經受到什麼遭遇,知不知道你跟所有的人一樣平等,享有身而為人平等的權力與價值 ?” 大多數的成員都說從沒有想過人權這個議題,他們都瞪大眼睛好專心地聽著,期待一種新的思維,來思考自己以及所遭遇的事情,他們願意從現在開始思考人權議題,試著不要否定自己。

•  場景三 : 傾聽與尊重

  院裡一位醫術精湛的精神科醫生,在我轉介給他的病患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在第一次與他晤談之後要求換醫生。他們抱怨醫生沒有傾聽他們說話,病人不認為醫生真正了解他們,因此對於醫生是否做出正確的診斷並能夠給予正確的治療感到懷疑。

  因此,我決定將這個真相告訴這位精神科醫生,他很驚訝病人對他的評價,醫生當下決定改變他的態度,就在當天與每個病患晤談的時候,他記得將臉面向病患,當病人與他說話的時候,他記得停下筆來專心地看著病人,而不是只顧自己做記錄,當病人對於服藥有疑問的時候,他用同理心體會病人的不安,然後耐心解釋,他與病患互動愉快,當天每個病患離開的時候,臉上都帶著笑容。醫生很謝謝我直接告訴他問題,幫助他改善醫病關係。

•  結語

  天地間,不論種族、語言、文化、宗教、男女、老少多麼不同,人人擁有平等上天賦予的人權,上天給予每個人的愛是一樣的,有了「天賦人權」的想法,就不會看輕自己,就會愛自己尊重自己,也進而能夠看重他人,做到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的權力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