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餵母乳

「維護嬰兒的人權」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護理師 王淑姬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同時也是一位支持哺餵母乳的推動者與實踐者。小時候的印象中,有一個畫面讓我感覺很愉快也很溫馨:在鄉下的大庭院中,一群大人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小孩在一邊開心玩樂,婆婆媽媽聚在一起含飴弄孫、嬸嬸阿姨抱著孩子餵母奶、談媽媽經 … 等等,這是過去農業時代中非常常見的畫面,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幸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媽媽們從來不會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奶可以餵飽小孩,反正就是去餵奶,因為這就是「天性啊!」孩子是上天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而母乳則是送給孩子最好的食物。只要心想有就有啊!而且母乳會因您的需求增加而增加,會源源不絕的提供給小寶寶的,只有極少部分的特殊狀況才真正需要使用到配方奶。

  然而這些年來時代進步了,很多媽媽都不再餵母奶了,人類生的小孩卻需要靠動物的「奶」養活。 嬰兒配方奶從「替代母乳的救命配方」逐漸變成商業利益下不當促銷、錯誤傾銷的「商品」。 很多人被不當的教育,動不動就聽到媽媽問說:「不知道我有沒有奶?」「餵母奶會讓乳房變形且變小!」或者旁邊的家屬說:「直接喝母奶怎麼知道孩子到底喝飽了沒?孩子到底吃了幾㏄?母奶的營養不夠!」甚至更是反對嬰兒直接喝母奶,理由是「喝母奶的小孩很黏人」;對於職業婦女產假結束前,準備返回職場工作時,也會面臨兩難的局面,「我到底要不要繼續哺餵母乳呢?」「工作時到底有沒有時間去擠乳?」「孩子該交給誰帶呢?」有些褓母就會直接拒絕照顧餵母奶的小孩,或要求下班後不要繼續親餵母乳,改以奶瓶餵食 … 等等問題。讓很多女性直接打退堂鼓拒絕餵母奶,失去體驗成功餵奶帶來的成就感,讓很多孩子不曾感受到依偎在母親懷中貪婪的吸吮乳房的甜蜜滋味。嬰兒與母親的親密連結被無意的阻斷,讓嬰兒欠缺安全感,間接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讓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一件又一件。

  所幸,世界各主要國家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注意到這個問題,也逐漸重視這個基於人權之上的兒童營養現況。例如: 1981 年世界衛生大會所頒布的決議案 - 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開始限制配方奶不當廣告與傾銷的問題,接著 20 多年來 , 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陸續通過 11 條其他嬰兒餵食的決議案 , 釐清且強化了守則 , 並且提及新世代的新的挑戰。 1990 年時只有九個國家立法採用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但到了 2006 年,已經有超過七十個國家立法採用守則中的部分或全部條文。台灣雖然還未被接納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努力至今也只能以觀察員之名參加 WHA 大會,但是我們依舊不能自外於國際。

  2003 年, WHO 公佈之「嬰幼兒餵食之全球對策」( 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已建議六個月以前之嬰兒應以全母乳哺餵,此後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餵至兩歲以上。目前研究所知,持續哺餵母乳對嬰兒,甚至對母親都有好處,根據 1990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因挪千替宣言」 (Innocenti Declaration) 以及其他相關報告指出,母乳能對嬰兒的健康與成長提供最完善的營養,婦女藉由母乳哺育亦可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之機率,以及增加懷孕的間隔,進而促進婦女健康。從個體觀點推展至國家與全球觀點,至少也有以下的好處,包括促進寶寶健康致使國家健保支出減少、不受世界局勢變動與經濟景氣影響、減少國家進口嬰兒奶粉的花費、提升國家人口品質,以及不浪費大自然的資源:如製造,運送,及銷售奶粉過程中對土地,水,能源等的浪費。英國營養學家蓋波麗兒 ~ 帕莫( Gabrielle Palmer )在她的著作《母乳哺育的政治學》( The Politics of Breastfeeding )一書中指出,「母乳是一項被普遍忽視的產品,但卻在進口和醫療費用方面能夠為一個國家節省數以百萬計的美元。…節能汽車的發明可以得到獎賞,卻為什麼不去獎勵節省能源的哺乳婦女呢?」近年來環保及能源問題成了最熱門的議題,哺餵母乳則成為積極的實踐。

  「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 The 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 ;簡稱 WABA )在 1991 年成立,同時訂立每年 8 月第一個禮拜為「國際哺乳週」, 2009 年國際母乳週的主題是「緊急狀況下重要的回應:妳準備好了嗎 ? 」( http://www.bhp.doh.gov.tw/breastfeeding/index04-11.htm )即是讓大眾省思在全世界的緊急狀況下,母乳哺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 010 年以來,暴風雪、地震、旱災、火山爆發,各地天災一件接一件,沒有地方能「免疫」於緊急狀況,餵母乳可以保護嬰幼兒的生命、健康、生長與發育。

  2010 年由台灣區世界公民總會會長:洪道子博士在「 世界公民應重視世界公民人權發展」的論文中提到:『 在 1989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健康作了新的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這正說明了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文明人,應該瞭解上天賦予每個人不同的任務,本於職責與良心,各司其職,做對自己、社會、國家、世人有意義、有利於世人的決定,轉念一線間,善惡也在一心之間。 』

  本人於民國 94 年起開始加入哺餵母乳的行列,於 96 年配合單位政策積極推動並落實『母嬰親善醫院』的執行與認證;參與這一個政策的推行,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媽媽與其他家屬,發現許多婦女哺乳有問題,主要是因為缺乏知識和環境缺少支持者。雖然科學顯示哺育母乳的許多益處,但仍有些醫生、護士或保健工作者,卻很缺乏有效的訓練與經驗;結果是,新手媽媽 --- 特別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媽媽得不到她們所需要的協助和建議,很容易放棄哺乳; 身為一個護理人員、一位保健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媽媽,了解到嬰兒與母親是國家社會的根本,孩子唯有在母親的懷裡才能平安、健康、幸福的長大。 所以,面對動盪不安的大環境, 讓我們重新找回人類最原始的慈悲之心,用真心真愛關心周圍的每一個人,鼓勵每一個媽媽擁抱自己的寶貝,用點點滴滴的母奶灌溉我們的孩子,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用愛來擁抱世界,這才是減少社會動盪的一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