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者有其屋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羅慈慧

  「住宅是一種基本人權」。但這個權力實際上每個人並不相同,應該有一半以上的人,一生中儲蓄的動力是想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房子可以讓我遮風擋雨、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從計劃買房子開始到找到適合的房子,背負房貸到最後全部清償,這條路對一般市井小民來說真是走得漫長又艱辛 。

  其實這世界上沒有齊頭式平等,誰也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父母是誰,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羨慕那些上流名媛,第二代接班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然而大多數的人實際上也只能靠著後天的打拼努力及政府和社會給的資源過生活。現在多數的大學生一畢業身上就扛著一筆助學貸款等著他們來償還,若是必須在外租屋那費用更是驚人,而現今台灣社會是「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狀況下,比較佔優勢的畢業生就是無助學貸款及吃住都由家裏供應的人,若是再加上有規劃的儲蓄或許他們得到人生第一棟房子的目標就會不遠。然而也有非常多的人沒有那麼幸運,所以住宅對這些人來說並不是基本人權。

  最近看到大台北地區房價飆高,讓我想起 20 年前無殼蝸牛運動,當時全台房價一陣狂飆,以台北市為例,房價在民國 78 , 79 年二年內上漲為 77 年之三倍多,民國 77 年可以買一棟房子的錢到 79 年可能只能買一,二間廁所而以,這是一次很成功的街頭運動,讓政府真正去重視問題的嚴重性。但如今這個惡夢又要重演了,現今台北東區老房屋 1 坪近百萬,雙薪家庭須不吃不喝 11 年才買得起,房價和所得比高達 11.4 倍,居住在大台北都會區民眾其房價痛苦指數已到忍無可忍地步。現在已有許多人朝遠離台北都會區去找房子,當然代價就是花上往返交通的時間,其實一般市井小民買房子永遠在理想和現實中拉扯,而房地產又是這麼複雜的問題,老百姓只好任人宰割,所以此時政府的角色就很重要,政府需立法監督,制衡不合理現象。現在又重演房價飆高的狀況,不外乎是政府默許財團高價標購土地,放任投資客買進賣出墊高房價,政府無所作為是小市民無力購屋的最大元兇。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人類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其中生理需求指的是食、衣、住行方面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人類生存就會有問題,所以生理需求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大動力。而五大需求中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是在溫飽階段,社會需求及尊重需求是小康階段,自我實現則已到富裕階段。所以執政者真正應該好好想想為什麼不能作到「住宅是基本的人權」,真正仔細思考拿出解決的辦法,讓住者有其屋,大家都能「安居樂業」,滿足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