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家庭兒童的人權問題

嘉義市西區培元里社區里長 蔡坤龍

  所謂「高風險家庭」,是指對於兒童有監護權之人,因面臨失業、酗酒、吸毒或其他問題,而可能危害兒童身心安全的家庭。由於兒童尚無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高風險家庭兒童的人權問題,更須社會關切。

  台灣日前發生十三歲的曹小妹妹不幸事件,起因於其為非婚生子女,母親為其爭取「名份」受挫,因而帶著她自殺,雙雙殞命。憾事發生之前,已有前兆,但相關人士忽略其嚴重性,導致十三歲的小生命隨著母親共赴黃泉,社會各界痛心疾首,檢討之聲四起。

  對於此事,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教授批評社工嚴重疏失,社工則群起抗議接案量太多,並因彭教授的發言,揚言抵制東海社工系學生實習,彭教授辭去系主任職務,仍痛陳此事必須深切檢討,連番波折後,輿論譁然。此事件引發大眾關切,導致之後的類似案件,社工、警政、教育等單位態度轉為積極,防止了數件不幸案例發生。

  社會變遷快速,高風險家庭將越來越多,但社會大眾對過去習以為常或當作沒看見的虐童、家暴等案件,容忍度越來越低,也因為大家的持續關注,高風險家庭的兒童人權,才能進一步得到保障。

  醫學上有關醫療品質管理的問題,出現一個「乳酪理論」。也就是說,只要是人,就可能因為忙碌、疲憊、分神而犯錯,但一個事件經手管理的人,通常不會只有一個層級,只有在層層關卡盡皆失守時,才可能發生不幸;從另一角度思考,只要某一個人或層級能夠發揮應有的功能,把自己的漏洞空隙填補起來,主動發揮防阻功效,不幸事件自然無法發生。就好像將數片乳酪疊在一起,只有在每一塊乳酪的孔洞剛好連成一線時,整疊乳酪才會出現破洞。

  以曹小妹妹的案例來說,如果學校、社工、警察或村里長、村里幹事,其中一個環節稍微雞婆一點,多管一點閒事,也許憾事就不會發生。

  以我自己本身經驗而言,身為里長,我遇過最艱鉅的抉擇,是要不要通報強制安置里內一個小女孩。那年她才小五,家裡整天都是酒鬼盤據,還因為糾紛動刀,差點出了人命,這已經達到高風險家庭的標準,我通報了社工,社工會同警察強制帶走那女孩。她酗酒非常嚴重的媽媽整天向我要人,還揚言自殺,那天晚上,身為里長的我痛苦萬分,只有向上帝禱告。隔天見了那媽媽,她手上滿是美工刀割痕,她真的自殺了,只是沒死。小女孩經過前後共一年的安置,返回家裡,與母親同住,目前就讀國中二年級,她媽媽的酗酒問題已經明顯改善,還定時參加社會局開辦的親職教育課程,家庭功能漸漸恢復,我感謝上帝那天晚上聽了我的禱告。

  兒童是社會大眾的公共財,高風險家庭的兒童人權問題,需要大家共同關注,只要每一個環節都做好把關的工作,類似曹小妹妹的憾事,就不會再發生。

  曹小妹妹以自己的小生命,喚起社會大眾對高風險家庭兒童人權的重視,願她的靈魂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