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者應有「行」的權利

台北市國稅局稅務員 蔡水田
  

從尊重殘障者基本「行」的權利而言,所作所為是否設身處地符合殘障者的需求來評量,可以看出一個政府是否已進入成熟國家的重要參考數據之一,在台灣,殘障者行的權利不可否認是比往前進步許多,但身為殘障者的我,每日接觸或從其他殘障朋友口中親身敍述,仍感覺尚有諸多不便與虛應故事的地方,以下所言,希望能供政府主管機關於規劃無障礙空間部份參考,祈勉繼續努力,最重要的是應讓殘障者親身參與,破除官樣與應付之表面現像。

   台灣機車生產量,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國家,機車可說是殘障者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至今台灣機車生產商,仍未製造符合殘障者需要之機車,任由其他廠商加工併湊,毫無安全性與舒適性可言,再加上台灣道路的特性(地無三里平),開車過程翻車或從車上滾下,時有所聞,對號稱每年生產數十萬輛機車的國家,卻無法製造殘障專用機車,不但是這些廠商的恥辱,更是政府的一大羞辱。

   台灣都會區的騎樓,人行道,道路等行走空間,對於一個以電動輪椅代步的殘障者而言,可借用一言形容「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對我而言却是「道窮路盡疑無路,祇有後轉從頭尋」騎樓等參差高低不平,坡度過陡,障礙物充斥,在無法行走情形下,祗好在馬路與各類車輛爭道,險象環生,提心吊膽,這或許是殘障者易得心臟病主因之一。

   對於使用枴杖行走的殘障者而言,最害怕碰到下雨天進入室內,面對發亮的地面,各公私立單位大樓為了門面的光鮮亮麗,於地面上均以打蠟處理,但對於使用枴杖行走的殘障者却是致命的索命地,因地滑造成骨折或是其他傷害,又豈能以一片「天雨小心地滑」告示牌來逃避責任。

   私人機關單位虛應無障礙空間的規劃,寧可接受罰鍰也就算了。但身為政府門面的公家單位,對於虛應無障礙空間的設施,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如愛心鈴,輪椅族按不到或按不響,殘障斜坡道過陡,(設計者可否告知如何獨立且平安上去),公車完全未重視殘障者如何搭乘。各公立展覽或遊樂場所,尚有未準備輪椅供使用,但面對單身殘障者或老人日漸增加,主事者是否應考慮提供電動輪椅供個人使用,另康復小巴士的嚴重不足,旅遊專用無障礙遊覽車不知在何處、、、等均是身為殘障者日日要面對的痛苦與困難。

  台灣是全世界人口成長率最低,老人化最高的國家,殘障者使用的無障礙設施亦可用於老人身上,今日的主事者或設計者,來日用到機會頗多,希望於規劃時能用點心思,切身站在殘障者需求面考慮,切莫虛應故事,敷衍了事。主事者如認為須花費如此重資卻僅供少數人使用,不符成本效益原則,本人在此建議,政府可將建設這些無障礙設施之經費,當做殘障者之安家費,鼓勵殘障者在家活動,少出門,主事者也可減少受批評的機會,雙方均蒙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