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力量的崛起~十二月天到比麟

荒野保護協會(荒野新竹分會比麟水庫工作小組召集人) 湯茂竹
  十二月天,天藍得像寶石。

   車過內灣,轉過尖石,沿著油羅溪上溯,滿山楓葉飄,幾個大轉彎之後,兩岸岩壁聳立,景色為之開朗,正是那羅溪和錦屏溪匯流處。啊,好美!我本該為這一片雄偉奇景而歡呼,但我不能。這是近三個月來數不出第幾次進山了,為了一座規劃中的水庫,而這裡就是比麟水庫未來的壩址所在。

   「尖石是不能蓋水庫的」,一位望重國際的新竹科學耆老說:「新竹本地人都知道,每每大雨一來尖石前山就土石坍方成災,大雨過後很快地水就流得無影蹤,根本留不住水…」。

   規劃中的比麟水庫是只有翡翠水庫1/7蓄水量的小水庫,水庫造價卻是翡翠兩倍半的250億。光靠那羅溪和錦屏溪水,比麟水庫只能是一個半饑餓的水庫。為了餵飽水庫,水利署96年「比麟水庫調查規劃書」中還建議開鑿4.6公里的隧道由尖石後山的玉峰越域引大漢溪水。如此越域引水,八八水災後的小林村土石流滅村還不夠觸目驚心的嗎?

   而比麟水庫淹沒的可不只是一個村子。壩高138公尺的「比麟水庫」將淹沒比麟、天打那、那羅、吹上、小錦屏等五個原住民部落。記憶中的山林美景、瀑布巨石,還有梅花國小、青蛙石、錦屏大橋、泰雅武士雕像、錦屏美人湯、那羅文學屋等將逐漸淹沒在比麟水庫的污泥之中。

   比麟當地原住民的激烈抗爭,讓水庫地質鑽探計畫無法進行,但政府並沒有因此停止繼續興建水庫的規劃。

   據報載,新水源是為因應竹科三期的需求。事實上高科技科學園區是耗費大量自然資源的低獲利產業,政府在計算科學園區成本時根本忽略了環境的成本。何況,竹科三期土地徵收案,早已在民國89年喊停。新竹科學園區與新竹人口成長所造成的實際用水需求量並未如規劃書所預期的呈現高度成長,甚至還有一段落差,我們不禁懷疑規劃書中所稱的缺水並不符合事實。

   解決缺水問題,興建高風險的水庫絕不是選項。南部幾座大水庫,曾文水庫、南化水庫已經淤積的不到七成的蓄水量,中部的霧社水庫更只剩三成蓄水量。年年缺水正好證明了水庫蓋得再多也不能澈底解決缺水的問題。

   許多的替代方案-例如興建海水淡化廠,每日 9 萬立方公尺的供水量已可滿足新竹地區常態用水需求。此外,由於上游土地開墾與崩塌地貌,台灣在槽水庫的壽命都十分的短;政府只要加強水庫疏浚,即可增加30%的蓄水量。而節流與使用者付費政策的落實、工業園區廢水回收再利用、降低自來水漏水率由30%提昇至先進國家的8%以下的這些方案,每年更可省下3座翡翠水庫,約20座比麟水庫蓄水量。

   這些措施都必須結合台灣產業結構未來20年的轉變,以土地所能給與的環境能力為上限,逐年減去若干百分比,並據此推動產業結構由高度損耗自然資源的產業轉向優質人力資源的產業。

   路還長著,過去三個月幾乎每個星期都有荒野夥伴進山,認識了好多朋友。熱心豪邁每次要捉雞的羅老師,時而沉思時而開懷大笑的劉村長,滿肚子故事的那羅生態保育協會張理事長,招呼我以後來家裡要游泳過來自嘲比麟災民的清美,還有幾位老的小的。今晚羅老師雞先捉好拔好毛煮了一大鍋雞酒。我們喝著唱著跳著。大家給我取了個泰雅語名字,Shyu,正直如竹子。山上的星月特別明亮,請留下吧,這一片山水人情。


圖/許天麟(荒野新竹分會副分會長)
◎小錦屏的泰雅族勇士像也難逃被淹沒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