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老農的心聲

農夫 郭清波
  隨著時代的潮流,台灣這幾十年從過去的農業立國轉型為重視經濟效益的工商發展,農民的身分從古時候「四民」士農工商的次要角色,逐漸淪落為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再加上擋不住的全球化趨勢、2002年台灣加入WTO的衝擊,普遍無利可圖甚至虧老本的傳統農業,讓農民的生存更加不易,「純農戶」已經快要變成稀有動物。休耕的農民如果把土地照顧得不至於太荒廢,就算是對得起留下田產的祖宗了;要不然就只能期待著都市計畫的變更,一下子翻身成為「田僑仔」。

  台灣的農業有許多現實的不利狀況,例如農民的每戶耕作面積不大,很難達到許多國家的大規模經濟,競爭力較弱。過去民生以米食為主,現在副食品多得讓人眼花撩亂,米的需求量比過去減少很多,又要面對進口米的競爭。農民高齡化的問題更是嚴重,許多田地因為農民的年老不堪負荷農事而遭到荒廢。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況下,朝夕相處的農地可能一下子就成為財團強勢開發的對象。有些農民則是為了生存與發展,只好將都市附近的休耕農地變更使用,搭蓋簡單的廠房出租,卻又要面對地方政府不同單位各自為政,一方面被列管徵收房屋稅、地價稅,一方面對房東及承租戶處以違規使用罰鍰,以及徵收所得稅、營業稅等矛盾現象。

  在都市比較好發展的現實誘惑下,農村已經留不住年輕人。雖然有適當管理的休耕地,都可以獲得政府的補助,但是老農學歷較低,有些人休耕之後不懂得規劃自己的生活,健康逐漸惡化,子女又多半外出發展,不但不能照顧父母,甚至還將幼子帶回讓年邁的雙親撫養。過去農村的生活是幾代同堂,經濟條件雖然較差,但是自給自足,家人互相照料,治安也比較好。現在工商發達,小家庭各自獨立,物質生活雖然比較富裕,普遍而言親情比較疏遠,隔代教養、靠外勞照料、心靈迷失的現象比較嚴重。路人的公德心也變差了,將空瓶罐亂丟在田裡,農夫不小心就會被割傷。

  我從18歲起就開始當佃農,靠著土地,努力辛勤耕耘,種稻、種菜,存錢買地,一路走來,對於土地的照顧管理都很用心,做人處事本著良心,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我今年八十幾歲,平日熱心公益,受到親友鄰里的愛戴,多次當選模範農民,沒有不良嗜好,身體健康,子女都有各自的成就,但是照顧田地還是只能靠自己。一輩子看了那麼多的人情世故,我很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感恩天地神明,並不虧待我。

  台灣的農業雖然存在許多問題,行政院農委會也很努力的推動各種新政策,例如「小地主大佃農」,讓老農把地租給有能力耕種的人,擴大耕種面積以獲得規模經濟;有心的農民對農業的多元努力,也是維繫農業發展的偉大力量。在此呼籲各界要注意台灣農業的各種危機與瓶頸,農地要好好管理維護,千萬不能荒廢、破壞,人才不能有斷層。尤其全世界天災人禍不斷,如果哪一天發生了嚴重的糧食危機,我們還是要依賴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