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文化系列之一我們需要一張海鮮選擇卡

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解說員 文、圖/胡介申

我愛海洋、也愛海鮮

  我喜歡去墾丁潛水,踢著蛙鞋在巨大的珊瑚與海扇間穿梭;也喜歡逛東港的華僑市場,看著一堆佈滿發光器的深海魚躺在冰塊上,旁邊則是一籃準備逃獄的鳳螺。

  每一次的海中探險對我來說都是無限的奇幻、驚艷、感動與神秘,但是當手中握著兩百元走進漁市,就像走進百貨公司一樓五顏六色的彩妝專櫃,眼光無所適從,先從自己認識的魚開始考慮好了!「橘色肉的是鮭魚,用烤的很好吃,但是聽說現在市面上的都是養殖鮭魚,飼料添加很多色素與毒素。」;「斑瀾青綠的是鸚哥魚,這麼大隻又沒有魚槍穿刺的傷口,會不會是來自東南亞的氰化物毒魚?」;「鱸魚清蒸煮湯都好吃,可是養殖的魚會不會有孔雀綠、硝基砆喃這些恐怖的藥物殘留?」;「阿!這不是昨天在後壁湖潛水時狠狠啄我手指的網紋圓雀鯛!是誰把妳抓來的!」這時,左邊的阿伯叫我帶一斤的白帶魚回去煎;右邊大嬸拿籃子甩向我大喊「100!」,籃裡的蝦子受不了離心力飛出來,。每一次,我都會在魚販和魚群的熱情注視下變得害羞猶豫,小心翼翼地走在攤位正中央不敢輕易示好。

  我的困擾

  我的困擾其實很單純,只是一個關心「自身健康」與「地球健康」的人,和許多消費者一樣不希望病從口入、也不願意為了口腹之慾傷害了地球珍貴的海洋資源。嗯!這似乎是個複雜的問題,或許需要廣納多方意見才能客觀判斷。於是我去聽了漁業署長講台灣補助拆解遠洋漁船,又修了一整年的海洋法政課程,聽教授講台灣利用遠洋漁業爭取在國際組織中發聲,還有美式大型圍網的船東講他價值一億的大船掛著千萬網具在大西洋圍剿大目鮪。肚子裝了這麼多故事後突然想到:「為什麼都沒有人提到漁業資源枯竭的問題?」,於是我又跟著彰化的底拖網漁船出海,在船上幫忙用橡皮筋綁螃蟹,一邊偷偷觀察漁獲組成,一邊聽船長抱怨高漲的油價,還趁機拜訪了雲林與嘉義的漁村,聽蚵農講颱風與牡蠣苗、聽養鰻戶抱怨嚴苛的藥檢制度與反應過度的消費者。當我看著七星鱸大口大口吞下自動投餌機拋出的浮水飼料,不禁替從小就喪失食物選擇權的牠們感到同情,但回頭想想自己,還是沒有人告訴我應該吃什麼魚呀!

  「到底該吃什麼魚?」是我們消費者最困擾的問題,在海水的阻隔下,漁業這種史前時代留傳至今的狩獵行業仍十分神秘,當一條魚躺在冰上瞪著大眼,我們不知道牠背後的故事。全世界四千多萬漁民與養殖戶、各國漁業管理單位以及漁業專家學者該告訴我們答案!因為每年捕撈或養殖的1.4億噸的水產品,不論是送往市場或是製成飼料,最終都是我們付費買單下肚(註1)。過去我們只關心魚新不新鮮;現在,我們需要主動了解世界海鮮產業的永續性,因為我們不要當最後一批有魚可吃的人類(註2)。

  三天前偶然在書店看到Taras Grescoe寫的「海鮮的美味輓歌」(註3),立刻用搶食生魚片的速度吞下肚,沒有消化不良,反而覺得書中的每一字句都與胃中擱置已久的想法擊掌呼應,不只是因為跟著作者吃遍世界的海鮮珍饌而感到滿足,而是Grescoe 訪問漁民、養殖戶、魚市場、水產企業與漁業資源學者後,用尖銳的文筆與極不客觀的角度直接告訴讀者:「什麼魚該吃,什麼魚不能吃」,沒錯!是「極不客觀」,身為一個關心自身健康與地球健康的美食主義者,他強烈推薦於無毒與資源永續的海鮮與水產品,對高污染的養殖或趕盡殺絕的捕撈方式毫無保留的批判。最重要的是,他認為每個人在海產店攤開食譜時,一定要對照隨身攜帶的「海鮮選擇卡」。

  附註

  註1.為2006年的數據,引用自聯合國農糧組織2009年出版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2008」,可在此下載簡體中文版http://www.fao.org/docrep/011/i0250c/i0250c00.htm

  註2.Boris Worm等13位學者在2006年以現有趨勢推算未來全球海洋生態系中動物絕種的情形,認為若不改變現況,涵納全球的64個海洋生態系將在2048年崩解殆盡,無法繼續為人類提供蛋白質來源。此研究發表於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Impacts of biodiversity loss on ocean ecosystem services. Science. 314: 787-790

  註3.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 Taras Grescoe著, 時報出版, 2009,07.

  

 

海鮮選擇卡

  原來,想留點魚給子孫吃的老外隨身攜帶「海鮮選擇卡」(seafood guide card)就像我們自備環保餐具一般自然,國際上許多保育相關的非營利組織都正在推動類似的計畫,這張圖卡會將市場上常見的海鮮分成三類以上,簡單明瞭的告訴消費者哪些魚可以盡量吃、哪些種類應避免、哪些魚的族群瀕臨崩解邊緣或是飼養時會造成嚴重污染。

  以下列舉5個不同NGO提供下載的「海鮮選擇卡」

  1.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 Hong Kong)的「海鮮選擇指引」設計十分精美,印下來對摺後就可以塞在皮夾內,若是想深入了解,網站上提供了一本兩百多頁的「環保海鮮指南」,說明每一個物種的生態習性、捕撈方式、資源管理等資訊,但香港地區使用的海鮮名稱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

  http://www.wwf.org.hk/chi/conservation/seafood/index.htm (繁中)

  2.美國加州的蒙特瑞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為不同地區的美國人提供7種版本的海鮮選擇卡,還有「壽司選擇卡(Sushi Guide)」,可參考「National Guide」版本。

  http://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cr/cr_seafoodwatch/content/media/ MBA_SeafoodWatch_NationalGuide.pdf(英文)

  3.美國的藍色海洋研究所(Blue Ocean Institute )推出的版本除了基本的分類,還將某些魚標上一支小紅旗,代表這些種類可能蓄積了超量的汞或是多氯聯苯。

  http://www.blueocean.org/files/Seafood_Guide_March2009.pdf (英文)

  4.美國的環境保衛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除了用小紅點標示有毒性疑慮的物種,還用小綠點來引導消費者選擇富涵omega-3系列脂肪酸又低污染的產品。

  http://www.edf.org/documents/1980_pocket_seafood_selector.pdf (英文)

  5.英國的海洋保護協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 MCS),以另一種編排呈現。

  http://www.fishonline.org/information/MCSPocket_Good_Fish_Guide.pdf (英文)

  我們需要一張適合台灣的海鮮選擇卡

  許多沿海的國家都各自擁有獨特的海鮮文化,我們也是如此。我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張真正適合台灣的海鮮選擇卡;虱目魚與翻車魚只出現在印尼版、吳郭魚在美國版、各種石斑則在香港的版本,而秋刀、飛魚、鳳螺、軟絲、烏魚子這些我們熟悉的海鮮,都沒有被常見的海鮮選擇卡收錄!

  屏東海生館在2006年架設了「全民挑海鮮」網站(http://seafood.nmmba.gov.tw),勇敢地嘗試將30種市場上較常見的物種分成5個等級,構成「海鮮採購指南」網頁,為關心漁業的台灣人開了一扇窗,但是相較於國際間的格式,網站上沒有圖卡可供下載,收錄的種類數明顯不足,似乎刻意忽略了各國重視的鮪、鱈、鮭、旗魚、鯊魚等大型魚類。

  我們需要一張適合台灣的海鮮選擇卡,由愛吃魚又愛地球的非營利組織發起,實際地訪查業者與諮詢專家,參考國際間評比的標準,畫出一張友善海洋的小卡片,除了專業的學名和魚的圖片,還要說明這條魚的台語叫四破、狗母、秋姑或是三角仔,讓使用者逛魚市或點菜時可以豪氣干雲地說:「請幫我把這道香煎肉魚改成炸蚵嗲」。 那漁民呢?

  沒有農民會抗議有機農法擋了他的財路,也不會忌妒鄰居用心經營部落格、將自家農產包裝行銷而告上法院。事實是,當消費者願意追尋食物背後的故事,真心品嘗生產者勞苦的收穫,不必要浪費就會降低,節省下來的成本與創造的新價值將讓有良心的生產者與商家獲利。期待未來嘴饞的饕客會打電話問碧砂漁港的漁民今天釣到什麼好料;而晚上要烤肉的大學生們站在七股潟湖的堤防上等待最新鮮的牡蠣。最重要的是,資源的永續兼顧了生產者的生計與消費者的肚皮。

  延伸閱讀:第213期荒野快報-海鮮文化系列之一~我們需要一張海鮮選擇卡(上)

◎在人類過度撈捕的影響下,海洋資源已經逼近耗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