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議題融入高中課程與教學的省思與啟發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李麗玲

  由於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日漸加重,因而與環境相關的課題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研究對象。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空間的衝擊及威脅,已由地區性轉為區域性、甚至全球性;在資源利用上,也將對後代產生影響。1980年「世界自然保育方略」提出永續發展的概念,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的宣言,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下了一個經典的定義:「要能滿足當代的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本身需求的能力。」(李光中、王鑫、許玲玉,2007),使永續發展定為世界各國共同的發展策略與目標。1992年聯合國召開的地球高峰會,通過了舉世矚目的「21世紀議程(Agenda 21)」,進一步把永續發展的理念規劃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張子超,2004)。

  教育部於95年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已將永續發展有關之議題納入,94年修正發布之職業學校課程暫行綱要,亦在「實施通則」中要求各科目教學或活動時應將永續發展議題融入相關課程中,以充實學生學習內涵,並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97年公布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2008),其目標之一即為: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在實施通則中明定:『永續發展為重要議題,宜納入相關的課程中,永續發展材料宜適度融入相關科目教材之編選,以期讓學生在不同的科目脈絡中思考環境與永續發展的議題,明瞭其理念與內涵。』,但此重要議題並未研訂課程綱要,且無明定授課時間分配,僅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實務工作手冊」(教育部,2005) 中,介紹重大議題融入課程模式、重大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與設計原則,作為課程參考指標。鑑於九年一貫課程重要議題在各學習領域的夾縫中泡沫化的現象,高中的重要議題應有更妥善設計,以達成高中教育在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等三層面的遠大目標(方德隆,2009)。因此有必要對永續發展議題之教育現況、相關教學資源作一通盤的瞭解,作為高中教育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實施的展望,而現場教師的永續發展專業素養、融入教學的策略與歷程,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等,亦是永續發展教育在世界公民素養中的重要項目,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成的教學活動主體,在教師的教導下,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育永續發展素養,學生在教學結束之後能將教學活動的成果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進一步去實踐,才能真正達到永續發展議題教育的目的。

  以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為永續發展議題融入教學之問題與省思;第二部分為高中教師訪談資料分析。

(一) 永續發展議題融入教學的問題與省思

1.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課程

  普通高中課程綱要主要銜接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從86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訂定,將重大議題融入課程中,此變革的核心價值在於打破傳統學科的疆界,並重組為領域課程,重大議題的課程設計則扮演活化傳統學科的主要功能,它可以反映知識的社會建構,使新的知識在建構過程不再受主流階級利益所宰制(莊明貞,2002)。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修訂,重大議題為資訊教育、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家政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議題,而同年公布高中課程綱要則列有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海洋教育、環境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及消費者保護教育等十個重要議題,但此重要議題並未研訂課程綱要,且無明定授課時間分配,就課程統整的觀念來看,議題的融入可以在正式課程中推展,亦可由非正課程來實行(教育部,2005)。

  有關重要議題融入課程,以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而言,從正式實施以來,它與七大領域的關係始終存在者傳統學科權力的競逐與主副學科之間的科層關係。從一剛開始課程總綱實施要點中政策主張融入,但各議題仍不得其門而入,到最後各議題能力指標單獨設置,企圖在國中小教科書編輯過程中能「如期」融入,但最後卻演變成融入的泡沫化,處處突顯了重大議題與傳統學科知識與權力之爭(莊明貞,2008)。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雖然只有七大議題,但也避免不了面臨的一些困境:1.受到學習領域的排擠,無法真正融入教師的教學設計:2.學校教師不夠瞭解議題內涵,乏相關知識,以致於將議題視為是「副科」之形式;3.能力指標的建立衍生繁瑣的課程式設計書面工作,使教師無意願去面對重大議題課程(錢清弘,2001)。高中課程之十項重要議題在三年必選修總計23學科中,除了面對較國中小更細的分科,各學科傳統專業知識份量加重亦加深,尤其在以升學為導向下,多偏重智育的學科為主,重要議題融入課程的實施,同樣會遭遇很多困境,錢清泓(2001) 針對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之重大議題融入提出:1.重新檢討課程暫行綱要對教師課程規劃與準備之影響;2.鼓勵教師從社會新興議題做為統整課程主題之選擇;3.加強學習領域與議題課程之間的對話。此三點建議可作為永續發展融入高中課程實施的參考策略。

2.永續校園推廣計畫與永續發展教學評量

  永續校園推廣計畫至91年實施至98年,從歷年申請學校名單的資料來看,多限於國中小之實施,相對而言,高中職以上學校僅佔極少數,顯示此項計畫尚未推廣至高中教育階段,故有待進一步探討在高中學校推動永續校園的實施策略與配套措施。況且「永續校園」推動,除了獲得補助學校之校園環境有些改善外,社區整合、生態旅遊、綠色產業轉型等計畫目標,未見成果。推動的時間尚短是不可忽視的限制,而學校、社區和參與計畫的專業團隊對「永續校園」真正的內涵未能深刻體認是主要的原因。同時,大家對「永續」的環境、經濟與社會等三大面向如何落實在校園中,沒有整合性的認識與想法也是關鍵(喻肇青,2007)。有關永續校園推動策略與成效探討方面研究亦顯示,在推動過程中,與「社區方面的合作」執行的困難程度較高;各項教學策略在校內的推動程度以「戶外教學」最高;執行困難程度最高者為「反省與創造性思考」,即永續發展社會面向議題的教學。在推動需求方面,應重視社區與公共參與,且需要更多專家學者的協助、資訊、經費與支持、成功案例的分享等。

  再以目前永續發展教育議題融入高中課程教學成效的研究成果較少的情形來看,因此教學方面的研究仍須加強,才能真正落實永續發展教育議題融入高中課程。就教學評量而言,高中課程綱要也提示教師應參照學習目標、教材性質與學生個別差異,採用適當而多樣的評量方式(教育部,2008)。永續校園推動至今,一直被忽略者為教學評量,無適切之評量,無法覺知教學成效。以永續校園強調課程規劃統整化、校園環境教材化、校園教學體驗化的理念,傳統紙筆測驗顯然難以充分評量上述理念,宜再納入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口語評量或其他評量方式,方能適切評量學生學習結果(張金淑,2006)。

3.教師永續發展專業知能與教學輔導體系建置

  教師的永續教育專業知能及對於永續發展的認知,會影響永續教育推展的成效(張子超,2005)。且「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實務工作手冊」(教育部,2007) 中明白提示,重大議題融入課程首先應注重教師專業知能之培養,因為教師是重大議題融入課程的關鍵人物,在推動議題融入之前,必須先提升教師之專業知能。透過辦理相關研習活動、教案之研發與設計、相關教學資源平台之建置等策略來培養教師專業知能。根據學者調查研究結果,教師對於永續發展意義與內涵之認知,偏重環境方面的永續發展,較忽略經濟與社會層面;教學中常配合教材內容與時事議題,自認對永續發展教育的策略和教學較不足,多半表示會參加有關永續發展教育的進修課程,希望研習內容重視教學實用性,能安排教學策略及社會行動訓練的演練示範或參觀活動。

  依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推動小組第三次會議決議,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持高中課程學科教學中心之計畫,重點在全國23個高中成立學科中心,每個高中負責一個學科業務的推動(教育部,2004)。而學科中心之目的,包括推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協助辦理教師研習活動及蒐集教師對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實施之意見(黃乃熒,2007)。

  目前設立學科中心之教學輔導體系以23個學科為優先,而忽略重要議題,勢必影響重要議題融入課程的教學成效。為此各學科中心98年度工作計畫中一項,蒐集重大議題(如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及消費者保護教育) 融入各學科教學之教案或教學資源。各學科中心在此項工作的辦理方式並不相同,透過各學科中心的網站內容整理,其對於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該學科教學成果,分為以下五種類別:(1)蒐集環境教育相關資源,規劃環境教育主題課程,作為研發教學資源之參考:地球與環境、地理、歷史;(2)蒐集並徵選「典範教學示例」、「專題製作示例」與教學資源並協助推廣:綜合活動、國文、英文、數學、健康與護理、家政、生活科技、音樂、美術;(3)研發「經濟與永續發展」課程單元:公民與社會;(4)設計討論式教學模式:生物;(5)無:物理、化學、地球科學、體育、藝術生活、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國防通識、資訊。

  由上述資料顯示,各學科中心對於永續發展議題融入教學大多尚未著力,因此有需要設立永續發展議題中心學校並建置教學輔導體系,方能整合各機構的組織人力與教學資源,有效規劃高中教師進修管道,提升永續發展議題的專業知能及教學輔導功能。

4.發展永續發展教學計畫

  「永續發展教育」近年來在國科會與教育部環保小組的支持下,已有豐富的教學相關資料、建置網站、或研發數位教材可融入課程教學,但高中學校如何安排相關的課程時間,行政支援與組織如何運作?教師如何融入課程,在教學策略上如何運用?根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教育部,2000) 指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是「係指學校為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或解決學校獨特的教育問題,以學校為主體,由學校成員如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區人士等,一起進行的課程發展過程與成果。」學校本位課程具有「以學校為主體」、「強調地區特性」、「發揮夥伴關係整合社區資源」、「進行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重視課程生活化」等五項特質。

  重大議題強調在情意學習,不佔教學時數,可在彈性時間實施。應在轉化傳統學科知識,達到知識生活化的目的,宜設計為統整課程的主題,依課程設計者的教學需要適時融入各學科中(莊明貞,2008)。發展教學計畫不是只發展教學模組,尤其更不是研發教學單元與學習單,因為這樣的教學與學習只是片段和短暫的成效。為了學生深刻的學習,教師必須規劃完整的教學計畫,包括選擇教學主題、擬定教學目標、融入哲學理念、選擇學習領域與配合之能力指標、選用教學策略、發展教學模組與學習單、與最後的實際進行教學(張子超,2004)。

5. 透過永續發展教育落實「永續思維」

  教育部於98年度推動教育永續核心價值方案,以品德、品質、品味作為建立教育核心價值之基礎。而將建構教育永續核心價值方案名稱定為「台灣有品運動」,希冀可促進全民可以達到為人要有品德、做事要有品質及生活要有品味,以達到品質、品德、品味兼具的現代公民社會。「台灣有品運動」包含「品德教育」、「藝術扎根」、「終身閱讀」及「環境永續」等4項計畫,教育部未來將持續推動,98年度預計約投入3億,99年約計9億執行。其中環境永續計畫藉由校園內環境教育拓展至校外的環境教育範疇,從學校對環境友善的硬體設施建置,乃至環境教育表現在軟體之理念傳遞,由永續環境的營造,日常生活簡易減碳程式計算,及親近自然環境的戶外學習體驗,以培養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態度與行為,促成優質的學校環境,甚至於社區生活環境。目標是透過對於環境友善的教學環境與教學內容,讓學生以永續發展角度思考所肩負的環境責任,培養國際環境意識及環保生活的作為,實際為環境改善盡一己之力,有效落實環境永續計畫,實現台灣有品運動的最終目標(教育部電子報364期,2009)。不同於「環境教育」強調認知與價值並重的哲思,「永續發展教育」強調公民意識、批判精神,重視社會反省與社會重建的務實態度。許多的環境問題的解決,需結合群體的力量,如何藉由學校教育,引發團體環境行動能力,值得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省思與努力,透過社會學習,提升人們的社會學習能力,人類才能解決環境問題,這也是社會重建主義(Social Reconstructionism) 的基本精神(高翠霞、蔡崇建,2009)。高中課程綱要亦提示教學實施宜以學生為中心,強化自主學習、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引導其學習如何學習,思考如何思考,以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學活動設計應顧及學生的多元智能需求,以達成適性發展的目標;教學實施與社區、社會適度互動,有效利用多元教學媒體與社區資源,以增進學生公民意識與社會參與能力,並提升教學效果(教育部,2008)。但高中學校的課程教學以升學為導的觀念根深蒂固,如何調整教學實施的現況,是落實永續發展教育的一大考驗。

  另外在非正規教育體系的教學活動中,例如救國團的探索(冒險)教育、國家公園或林務局自然中心的研習課程、社區總體營造的參與實作……等,與生態環境、永續發展議題相關的部分,都是落實「永續思維」的教育管道。

6. 公部門及社區資源運用、環境社會參與、環境行動等

  國民教育裡如何確實教會學生們戶外活動的能力,全賴設定必修的課程和規定每學期戶外生活的時數。教育部門則應當普設戶外環境教育中心,或是各種國家教育基地。可惜我們的教育部門只有淡淡的點到為止,一直沒有視戶外教育的必要性(王鑫,2003)。

  林務局自95年起陸續成立了東眼山、羅東、八仙山、奧萬大、池南、觸口、雙流、知本等八個自然教育中心,運用不同地點所擁有的豐富生態資源的生態環境,結合專員解說與互動式體驗,建構國自然教育中心網絡,針對不同族群規劃森林生態、林業文化、生態藝術、節能減碳、水資源保護主題,設計戶外教學、主題活動、專業研習、環境解說等課程。而各國家公園的設置目標亦包含此教育宗旨,提供各階層多元的教學資源或辦理各項相關教育活動。

  其他諸如環保署、能源局、衛生署等公務部門機關,在永續發展議題提供各種宣導活動,以辦理教案設計競賽、學校主題週、學生創作等多元方式,都是有助於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的實施策略。

7.NGO團體、服務學習理念的推行

  隨著國際永續發展議題興起多年,國內除了公部門的各項政策推行之外,更有相關的民間團體紛紛成立,主要以環境資源永續、生態保護及保育、環境資訊建置、環境行動、……等述求為成立的宗旨,例如,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協會、生態關懷者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環境行動網、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根與芽計畫。

(二) 訪談資料分析整理

1.有關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的知能與專業發展歷程

(1)高中教師在師資培育過程並無接受議題融入教學的課程,以地球科學科系畢業5年以上的教師而言,在求學過程亦無相關課程。若本身對永續發展議題有興趣,就會蒐集閱讀有關的資料,甚至透過進修活動增進永續發展議題的專業知能,進而應用到教學上。

(2)公部門辦理永續發展議題的教師進修活動、研習課程等,對象大多仍以國小、國中為主,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有需求,另一方面是高中教師學科分得很細又比較專精,時間上也有限制,要參加研習較困難。

(3)永續發展議題融入教學適合以跨學科方式進行,但教師須要更強的專業素養與整合能力,高中各學科都有固定的教材,教師們各教各的,因此若有設計好的主題式教案,較好參照應用在跨學科或全校性的教學活動。

2.永續發展議題相關教學資源取得與應用

(1)教學資源整合非常重要,雖然永續發展議題很熱門、資源很多,但都是分散在各部門,網路蒐尋到的也不能立即在課堂上應用,要花很多時間消化整理,所以須要有一個專責的單位把有用的資料作分類。

(2)永續發展議題的教材內容是生活化的,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材料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上課就不會枯燥無味,強調教學技巧的運用。

(3)除了知識的傳授之外,讓學生思考、討論、發表的過程,最能引發學生的情意。

3. 永續發展議題融入教學改進策略

(1)學科中心的地位與功能對於教師在課程與教學的輔導很重要,尤其是辦理研習進修活動、教學資源蒐集、教案研發等,因此希望教育部能比照學科中心學校的模式,同樣設置議題中心學校。

(2)改變課程內容編排:永續發展以一整個章節的編排,常會被老師在教學時跳過,因為太教條式的文字用背的就好,如果將永續發展議題在相關的每一章節以”小提示”或”小概念”的方式呈現,反而能與教材內容配合,達到議題融入教學的目標。

  七0年代的環境保護、八0年代的生態保育、九0年代的永續發展、特別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面對多重複雜的環境問題,現代公民所需要的環境素養更需要有全方位的關照。現代公民的環境素養,其實是一個對人類發展的全面性關懷,關心生態環境的保育,維護社會文化發展,以及充分照護弱勢的社會公益。對於學校教育而言,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成的教學活動主體,在教師的教導下,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育永續發展素養,學生在教學結束之後能將教學活動的成果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進一步去實踐,才能真正達到永續發展議題教育的目的。因此現場教師的永續發展專業素養、融入教學的策略與歷程,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等,即是永續發展教育在世界公民素養中的重要項目。

參考資料

王鑫、李光中(2003)。永續發展教育定義與內涵之研究。台北:教育部環保小組。

王鑫(2003)。關懷鄉土大地-生態維護與資源保育的永續發展。台北市:幼獅。

方德隆(2009)。高中新課程特色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77,12-25。

江哲銘(2004)。永續校園中的永續環境教育契機。教育研究月刊,128,43-54。

高翠霞、蔡崇建(2009)。利用學校閒置空間規畫社區永續教育中心的可行模式之研究--社會重建理論在社區發展過程的驗證。國科會報告(摘要)

莊明貞(2008)。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研修變革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75,75-82。

教育部 (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實務工作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永續校園補助情形。教育部電子報327期。

張子超(2004)。永續教育的意涵。教師天地,132,4-11。

張子超(2007)。高中新課程永續教育之研究-地球與環境科-高中學生對永續發展的覺知、知識、與價值觀之研究。(國科會NSC95-2511-S003-014)。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金淑(2006)。永續校園的推動與展望。學校行政雙月刊,44,66-84。

湯志民(2005)。全球永續發展與學校綠建築規畫之探析。教育與心理研究,28(3),435-467。

黃乃熒、張炳煌(2007)。高中教師對於高中課程學科中心推動新課程策略之意見的調查研究。師大學報,52(3),19-42。

廖文斌(2004)。發展永續教育由經營優質校園做起。教師天地,132,71-75。

錢清泓(2001) 有地無位、有名無實?:九年一貫重大議題課程實施困境之探討。國教學報,13,1-17。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聯合國永續發展二十一世紀議程 http://sta.epa.gov.tw/NSDN/ch/NADOCUMENTS/21NA/21NA.HTM

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
http://www.gcrc.ntu.edu.tw/globalchange/8806/Ch%E8%82%86.htm

“永續發展教育”卓越師資培育計畫--參與「聯合國區域專業中心」網絡成果報告書
http://dete.ntnu.edu.tw/media/1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