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的代價與表象

聯合國/NGO 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吳玉鳳
  最近的新聞最熱門的,莫過於台北市釋出的國有土地又創天價。彷彿房市有多熱絡,百業一片欣欣向榮,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往上飆升的房價,對照連年下滑的薪資所得,那些高房價不過是有錢人和投資客的數字遊戲,卻讓廣大需要住所的受薪階級只能望屋興嘆!固然土地私有化才能讓土地達到最高的利用價值,但當土地只是淪為少部分人為一己的貪念所掌控的生錢工具,一般的升斗小民要如何才能以自己力量,覓得一處安身立命的處所。

  高房價還意外改變現代人的價值觀,因為要應付高房貸和日常所需,所以父母遭棄養的事件時有所聞,而政府對奉養父母的子女亦無任何獎勵措施,長此以往恐怕會衍生更多問題。

  國民政府初來台時,為了解決土地問題,先是用三七五減租,解決佃農的困境,後來更實施耕者有其田,使辛苦耕種的農家可以有自己的農地。每個人有自己的土地才會更努力工作,創造前所未有的經濟奇蹟。而在二十ㄧ世紀的現代,掌握多數土地的財團,猶如舊時代的大地主,而辛苦租屋和繳貸款的就如現代佃農,然時代背景的不同,是不能再走回頭路,但是當社會的中間份子都為高房價、高租金奮鬥,壓縮的是其他的種種需求,以致消費市場難以回春,甚者低薪階級因為高房租難有積蓄,陷入貧窮的輪迴,而政府作重大建設因高房價所付出的代價更是沉苛,台北捷運無疑是台灣最貴的交通工程。

  現在各地仍大興土木,只是當夜晚來臨,四處筆直林立的大樓,不知燈亮有幾戶,要人民發揮道德心不過分炒作土地,不如就從政府做起,在上位者應該在至高點,在經濟與人民的未來間找出其中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