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教育與中庸正道」

南亞技術學院校長 王春源
  大舜以聖德教化臣民,其治國之正道,詳載於其所著之『韶樂』:『王為表率,百事振興,慎重的對待立下的法度,恭恭敬敬地行事,不斷反省自己,事業便會成功。』

  大舜,詩言其志、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都出於愛民之心,才能達臻如此莊嚴、中庸、正確、真善美妙之詩詞與旋律。

  孔夫子以流動的河水,曉喻弟子,教化君子,立身處世與治國應持之正道:『水長流不息,滋潤萬物,給大地帶來生命,故君子應「有德」。水雖有百折千迴,卻始終向東奔流,故君子應似水「有志」。水面對千尺絕壁,一往直前,故君子應似水「有勇」。它水流而下,浩大無盡,而不回返,故君子應似水「有道」。水清澈透亮,萬物於水中,都能洗去汙穢,潔淨自身,故君子應似水,善於「教化」。』

  孔夫子教化弟子,人生不論多貧窮多困險,皆不應放棄對『仁德』的追求,應時刻奮懈努力,推行『仁德』之禮,以禮對待非禮,不應以武力推行周禮,蓋武力不能從根本上征服人心,若失去民心的支持,則災禍必降。

  君子行『仁德』之禮與政,可拯救人類,造福百姓,其最高理想與目標,在實現『天下為公之大同世界』:

  『在大同的理想世界,天下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百姓相互敬愛。君子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又所用,幼有溫暖與關懷之滋長,孤獨者與殘疾者,皆有依靠。男人有各自的工作與事業,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

  此人權教育,乃君子應切記之治國與創建大同理想世界之中庸大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