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網際芳鄰資訊服務中心”談起

永學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王俊宏

  有個朋友幾天前要我替”聯合國/NGO 台灣區世界公民總會”,就 “地球的環境、世界的未來需要靠每一個人來共同護衛” 寫一篇個人看法的小品文章。我想題目這麼大,該怎麼寫呢? 想了好幾天,就從自己每天正在從事的工作談起吧!

  我也不是在做甚麼大事業或甚麼偉大的事情,也就是從事提供電腦及網路讓人可以方便上網的工作而已。 客戶喜歡叫我們”網咖”,可我就堅持我們是“資訊服務中心”,不是一般上網喝咖啡的地方,雖然客人也是會帶飲料/咖啡來喝。

  當初為甚麼要從事”資訊服務中心”呢? 一方面是因為不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可以有方便的上網環境。第二是因為不必每個家庭/個人一定要擁有自己的設備。簡單的講就是設備共用,以多餘的來補不足的。

  講到這裡似乎跟我們的主題有點扯上關係,要護衛地球環境道理其實很簡單, 但要真做下去可就不容易了。簡單的道理是甚麼呢? 就是---凡事不要OVER,甚至要有點不足,很接近中國人常說的中庸之道。

  網路成癮就是太過,沒有網路/電腦可用就是不足。 把上網時間太長的時間讓給沒得用的人使用就是在護衛地球。這樣怎麼說會有關係呢?網路成癮的人浪費了太多能源在無謂的事情上,而無設備上網的人則不知如何護衛地球。這樣講是不是有點勉強? 學校/工廠宿舍網路的開放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現在媒體不是常常提到大學生網路成癮嗎?還有宅男/宅女。

  上述的例子看起來似乎不是很理想。 再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他很愛水中的生物,不只潛水去觀賞,甚至從海中捕捉一些魚類到水族箱中,不惜花費時間金錢來護衛他。前一陣子他很高興的看著這些魚在水族箱中游來游去,但今天卻有點失落的來對我說:他的魚快死光了。如果他能夠用照顧水族箱的精神來照顧水中的生物,他也就是在護衛地球了。我告訴他: 如果你愛魚就到水裡看他,不要抓他出來。 魚缸可以改為盆景,也是一種護衛地球的方法。他聽了後也覺得有道理,我相信他會去做的。

  在這世上有些人餓死,有些人卻撐死。在我看來最會破壞地球環境的人是會浪費的人及政府。過份使用車輛、冷氣、食物、日常用品,。個人享受造成地球資源過度開發,超過他的負荷。在沙漠上建造海市蜃樓,以先進的捕魚技術竭澤而漁。以金錢補貼/浩費天然資源大量生產不安全食物,再出口打壞全全世界的農業生產。口口聲聲要保護地球,節能省碳的大人物和政府有幾個是真正在做的。 我就預言如果大陸四川省過的是臺灣現在的生活方式(更不要提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則長江不久就會成為一條很大的臭水溝。仔細看看是不是有這種情況在發生呢?

  講別人這麼多,自己又有做那些事呢?除了”資訊服務中心”外,日常生活就食上面,少吃加工食品。就衣上面,清爽保暖即可。就住方面,自然通風少用冷暖氣,種些植物保有新鮮空氣,使用絲瓜絡洗澡。就行上面,可以走路就不開車,可以用自行車就用自行車,不得已才開車。遠程儘量搭火車或公共運輸工具。育樂就騎腳踏車上山下海,看山看海,吃吃當地美食了。儘量以少用資源的方式生活就對了。

  講了那麼多意見,再回頭說說” 網際芳鄰資訊服務中心”。在這裡你可以用一些小錢完成你要做的事,例如SCAN、印表、使用電腦上網、……。 時間你可以控制,親情可以交流,朋友可以聚會。如果社區有”資訊服務中心”則居民可以有一個聚會的場所, 其作用就看該社區居民的智慧了。

  週六參加成功大學的家長座談會,會中由楊延光教授主講 『亦正亦邪的推手—網路。成癮』。其中提到,要防範網路成癮的方法之一是提供社會支持,創造真實人際互動的環境。不只會促進腦神經細胞增生,也可以減少對網路世界的依賴。 另一方面媒體也常報導,某些經濟條件不佳的學生,因為上網環境的缺乏,造成課業追求上的弱勢。 廣泛設置”資訊服務中心”,加上社區志工們的參與,應該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自己夠用就好,多餘的就讓給別人。只要每個人要的不要太多,這個地球就可以健康的活下去。強國富國、有錢借錢浪費的個人、政府、大企業要先做好, 情況就會大好。不應浪費大量資源做傷害環境而無用的宣傳,該做甚麼就去做,不該做甚麼就不要做,沒有甚麼大道理。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強國跨國大企業,假全球化之名行掠奪經濟之實,吸取當地資源滋養其母國, 留下難以收拾的災難給當地。如果這樣的作為可以被接受,則護衛地球的偉大目標,則會淪為成為另一個可怕的笑話而己。以上就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