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低碳科技城之推動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局長 張見聰

  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最重要的環保議題就是氣候溫暖化帶動的節能減碳風潮。馬總統的政見白皮書中,亦將節能減碳納為最重要的施政目標,明確要求2020年CO2排放回到2008年水準,而2025年CO2排放回到2000年水準。行政院環保署於97年6月頒佈「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鼓勵全國民眾採取自動自發行為,擴大實踐節能減碳之十大無悔措施。而推動策略上,更要求從公部門做起再擴及至民間機構以至社區、個人。同時,環保署已著手進行「溫室氣體減量」之立法工作,積極打造低碳國度。

  新竹市是擁有產值高居全國約十分之一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及工業技術研究院、食品科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再加上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國際知名的學府,新竹市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科技文化重鎮。然而,特殊的產業結構與居民生活型態,使新竹市的溫室氣體排放情形迥異於其他縣市。以人年平均而言,新竹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約16噸,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因此節能減碳對新竹市更具有極端迫切的重要性,許市長上任後,即將「打造低碳城市」為市政建設推動的首要目標。因此指示成立「新竹市低碳中心」,作為協調各局處推動低碳工作的平台。「新竹市低碳中心」由副市長擔任召集人,成員包括市府各局處副處長,並由環保局局長擔任執行秘書。低碳中心之首要任務將制定新竹市推動節能減碳之短、中、長程目標,以及完成「新竹市節能減碳白皮書」,以作為低碳城市推動的指導綱領。

新竹市在低碳城市之推動策略上將有五大特色:
一、以科學園區為主體,加強園區產業之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由於園區電子半導體業與TFT-LCD液晶面板製造業,在其製程中使用的PFCs,溫室氣體當量高達CO2之萬倍以上,因此藉由科學園區產業在技術、生產製程上的改進,對新竹市的減碳工作,將可收關鍵性的影響。
二、充份利用新竹市人力資源優勢,結合工研院、清大、交大等學術研究機構豐沛之科技人力,進行低碳技術服務。因此在低碳中心之架構下,將陸續成立「節能服務團」、「節水服務團」、「綠建築服務團」等,邀集新竹市之技術專家,提供實質性的節能減碳工作。
三、結合地區產業優勢,提供節能減碳技術與產品之應用。如高效能LED、太陽光電、水回收膜組、小型風力機、智慧電網、節能材料等。並藉由低碳城市之推動,帶動綠色能源環保產業之發展。
四、將「低碳」融入商圈與住商生活。從都市綠化、建築物節能以及綠色交通系統著手,減少市區污染,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提供潔淨之空氣品質,優質之生活環境,並可活絡商圈,促進都市之活力。
五、結合社區義工、宗教民間團體之力量,共同推動。藉由教育宣導,激發民眾之熱誠,並將綠色消費行動落實到社區、鄰里。要使全體市民深切體認低碳生活之利益,而能積極配合,主動參與。
低碳工作是永續推動之工程,考量財政狀況,民眾配合情形,將分年逐步推動。目前較成熟可推動之措施包括:
一、持續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盤查,針對工業部門、交通部門、住商部門等,建立長期溫室氣體排放資料。並要求各部門針對其本身之狀況提出具體之溫室氣體排放承諾與實施策略。
二、推動能源服務業(ESCOs),輔導住商部門提高能源效率。將遴選國內具實務經驗之能源服務業,以新竹市公有建築物、學校、大型商場、百貨公司等為首要目標,進行節能評估改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三、推動企業綠色採購,鼓勵綠色商店(旅館、超商等)。除提高新竹市所屬各公務機關、學校每年採購綠色產品比例外,並將與工商策進會合作,鼓勵民營企業加入綠色採購聯盟,自發性採購綠色產品。
四、加強推動綠建築,並對於新、舊建築物,公有廳舍及民間建築物同時推動。對新興建築方面,將要求各機關、學校於五千萬元以上之新建工程,皆應依「綠建築評估指標」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標章證書。完工後應至少符合四項以上之指標,並取得綠建築標章,以作為示範。而在既有建築方面,亦可配合行政院「綠建築與生態城市推動方案」之目標,辦理綠建築改善。
五、再生能源使用方面,短期目標將配合行政院「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於99年起至101年止,以三年為期逐年推動,提昇新竹市太陽光電設施設置容量至少達100 kWp以上,每年增加至少30 kWp以上。中期目標則至102年太陽光電設置總容量至少達250 kWp以上,每年增設容量至少50 kWp以上。

  此外,為使節能減碳能具體落實,全體市民之共同參與十分重要。因此,新竹市將積極爭取中央之經費補助,遴選數處較具潛力之社區,並請專家學者進行輔導,打造成為低碳示範社區,包括進行現有建物採光、通風、隔熱、遮陽、保溫(熱水管線)、排水狀況及設施保養維護狀況評析,以及社區公共照明、社區空調、社區動力、社區用水等,並將招募義工進行低碳訓練,投入社區宣導活動,由點、線、面逐步擴展。

  整體而言,新竹市的低碳城市之目標在於提供市民優質化生活空間,並帶動低碳產業、低碳經濟之發展,使新竹市成為名符其實,兼顧「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一體的低碳科技文化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