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的沉思

社會人士工業環境管理 朱華基

  近十年來人類致力於生活物質的廣泛開發,加上產業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地球上有限的資源與生態環境遭受無止盡的開發利用。長期下來開發建設所產生的環保問題及生態系統變化如臭氧層被破壞,氣候變化汙染生態等嚴重問題陸續出現,保護環境問題已實質成為跨國界的環保問題。

  台灣是一個位於太平洋與巴士海峽中資源非常有限的島國,人口密度為世界之冠,在這人口稠密的土地上,水、空氣、土壤汙染的防治工作特別的重要,在個人對環境保護的責任義務上,平時對節能減碳的工作要從居家生活做起,例如:節能源消耗,冷氣調整在適當的溫度,做好垃圾分類,生活飲食習慣的改善,早睡早起等,都能對環境產生正面效益。

  在台灣目前可供農業利用土地面積僅及一萬平方公里,這上面尚須同時承載兩千三百萬人口以及數十萬家工廠。土地利用密度愈高,其所可能引起土地利用衝突甚或土地汙染的風險也就愈大。在國家需要永續經營發展前提之下,國土必須有效保育之外人民的居住環境品質更應有所保障。

  藉此,引用1987聯合國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的觀點:「人類社會貧富差距漸大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是彼此互為因果的,而同時解決環境與發展的問題,要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也就是現世代的發展不能損及未來世代享有同樣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