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落淚,人權零碎

元智大學學生 陳華霖
  

冬季的清晨,我拉開窗簾,濃濃的霧把玻璃窗擠出了一身汗水,讓人看不清楚街道外的狀況。但是...汽車壓過馬路的呼嘯聲,機車引擎發出隆隆的排氣聲,輪胎摩擦地面的煞車聲,卻特別的清晰,像是在喚醒貪睡遲到的我們,情緒顯得特別的不耐煩。這片濃霧使得冬季的陽光,抖落了不少凜冽的寒風,該提起勁了吧?

  我及時下了決定,沏了杯茶,坐在灑滿光線的窗台前,讀書,讓這陽台烘出的初春,暖暖提醒懶散的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想想,獨自一人咀嚼作品裡一字一句,不需去提心吊膽感受高談闊論的片面膚淺,醍醐灌頂的對比著愚蠢和醜陋呈現在內心,不需去體會人世間人情冷暖。幸運地,我們都擁有一個家,是乾淨環境中所建造的家,亙古至今,大家總是理所當然選擇想居住的環境,只是上天在賜予的背後,殊不知已有許多人漸漸失去這份權利。

  文明發展是人類樂見且自豪的成果,卻太晚覺悟到其中附隨而來對於大自然的襲擊。從各種科學期刊中皆可以得知現今全球暖化的嚴重性,兩極冰山融化,上升的海平面迫害到許多島嶼人民的居住環境。在2009年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目的是希望各國在20至50年內達成減緩全球暖化的目標,期許工業化的國家能減少碳排放量,並幫助許多開發中國家發展低汙染的新科技。只是人類自私的本能讓每個國家不願放棄自己的利益,最終身後背負許多人民和財團給予的無形壓力,故誓死堅守自家利益。

  此時,國際間的非政府組織扮演重要角色,積極推動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為目標。近幾年,台灣不少環保團體已將「節能減碳」觀念透過公益宣傳的力量深植許多人心中,搭配上政府的法令及宣導,使得大眾了解「地球只有一個」的概念。只是許多人能抱持懷疑的態度看待這些全球暖化的數據,並認為個人力量不足以破壞至整個世界,故為所欲為對待環境。令人擔心的是,如果每個人能秉持這種想法持續破壞這片土地,我們究竟還有多少資源能夠使用?當馬爾地夫小島瀕臨被淹沒的危機時,除了同情之外,警覺性是不可少的。

  在好萊塢電影「第五元素」裡頭,在另一形式的三度空間裡頭,新建築主要是建立在舊建築之上,就像小時候玩的樂高積木不斷向上堆疊,在摩天大樓之間,飛船飛車在不同角度高度穿梭,那種上下穿越的效果,讓人不禁產生緊繃的情緒;在螢幕的我們這頭,也不知死了多少細胞。在記憶的空間裡頭,我們承載了自身經歷及前人創造出的經驗廢墟,就像電影裡頭,舊建築化為基石造就了新建築的騰升。近年來眾多的天然災害雖然不能明確指出人類對環境破壞的反撲,但如果我們不再善待環境,接下來要面對的可能更多無法衡量的災難,在累積了無數經驗法則後,相信人們應該學會揀選,減少對於大自然的碰撞,隨著時間經歷的改造,我們該慶幸還來的及為這個地球和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而非用武力,而是用單純愛護環境的心捍衛屬於我們的新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