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人權

桃園縣桃園市立同德國小醫護志工 林玉梅
  某一天的早晨我進班說故事給孩子們聽,看到一年級小芬的手臂及臉上被原子筆寫上了:「我愛說謊」等斗大字樣,關心之下,小芬告訴我說:是媽媽寫的,而且未經許可不能擦掉。晨光後與該班導師談起此事,才得知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過了幾個星期,在學校的健康中心協助為學生施打預防針,這次看到了小芬的媽媽帶著一跛一跛的她來打針,完後,衛生所的護士與我聊起上次注射預防針時,看到小芬的手臂有著一大片的瘀傷,當時小芬媽媽還堅持要護士幫女兒打針,當針頭打進去時,瘀血就噴了出來。說到這兒.....護士們也都在搖頭嘆息說:這次又不知是發生了甚麼事? 我忍不住關懷的心,詢問瞭解後:竟然是小芬媽媽用打火機燒傷孩子的後腳跟,事發後只在家裡包紮了事。這讓我更加心疼注意到這個孩子,小芬說:她有哥哥和弟弟,媽媽很疼愛他們倆個,爸爸在南部上班,有空回家時特別疼愛她,不知何時她就變成媽媽發洩情緒的對象,甚至連哥哥和弟弟也都聯合欺負她,還曾經從樓梯上把她推下樓去,告訴了媽媽,換來的卻是一頓挨打!

  十多年的學校志工服務,接觸到許多的孩子與家長,少子化的現象,在家庭中有第三個孩子已經算是少數了,如果再加上第四個出生,則是勇氣十足啊!因此為人父母給孩子的是百般呵護,不過當面臨孩子的教養問題,心中多少都會轉化壓力,認為應該是學校來負責教導的,然而現今社會價值觀講求男女平等,雙薪家庭早出晚歸,全家在一天中可能都講不到兩句話。身為父母的你我真該好好思考這問題:當然!父母的心中總是會為自己找到千百個藉口,事業很忙、生活教育費要賺、工作壓力大時想找舒壓...等等,一旦當夫妻雙方走上分岔路時,也未曾問問孩子心理的感受,就擅自做了離異的決定,此時孩子是最無辜的,錯誤不在他身上,卻是傷口最深的一位。這些受傷的孩子無力反抗大人的決定,更不懂得如何去療傷,就出現了大人們口中所謂的叛逆,如果我有一個溫暖的家誰願意在外面流浪?如果放學回家有媽媽親手煮的飯,誰願意吃泡麵?如果每天能和家人談談心,說說在學校的喜怒哀樂,誰願意沉迷上網咖?

  世上有甚麼珍寶可以抵得上一個溫情的家呢?父母選擇離婚或遠赴他鄉工作就將孩子交給年邁的雙親撫養,祖孫年齡差距太遠而產生了代溝,或因補償孫子失去親情而寵溺,長期以來都是社會的隱憂,當你我看到媒體報導社會案件時,都只會同聲責備:當事人的不該。試問:誰喜歡一生下來就是壞人?是誰把他們變成這樣壞? 古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以前的父母教訓孩子時說:我是生他、養他的,為什麼不能打?現在有兒童法及許多關懷兒童的單位,看來應該對孩子很有保障。然而社會新聞還是時有所聞父母虐待孩子甚至殺害孩子的案例。如小芬的案例:只能由導師通報學校的輔導室,請輔導室密切注意關懷。
近幾年學校注意到家庭結構的改變,造成隔代教養及單親...等等,狀況日趨嚴重,也成立培訓了一批義務志工,針對行為偏差及受虐兒童進行團體或個別輔導,在輔導的過程我們只能針對孩子做心理建設,卻無法對父母做有效的溝通與輔導。如果政府能夠立法,針對有行為偏差、受虐、心理障礙...的兒童,請學校通報,配合社工評估,父母必須連帶輔導,學校志工能結合社工,一方針對兒童另一方針對父母同時進行輔導,應可收到較大的成效。如此才能有機會真正落實改變孩子的人生,減少未來人生路途走偏的機率,事先預防總勝過亡羊補牢,可避免造成更多社會成本的支出。每個孩子生下時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及周遭的環境在那張白紙上畫上甚麼色彩,彩虹、陽光還是烏雲?祈願每個孩子的人生都是一幅美麗的彩色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