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企業社會責任的課題

中央政府專員 陳言博

  前陣子鴻海企業在大陸地區深圳的工廠接連發生多起工廠工人跳樓自殺案件,除引發社會大眾對大陸人力薪資的關注外,更使得一向好強的郭台銘董事長向社會大眾及其代工廠商強調鴻海非血汗工廠。此外,更引發眾多國際間或區域間勞動團體大聲呼籲各界應重視大陸地區之勞動權益。估不論個別跳樓自殺案件之種種揣測原因為何?鴻海一次漲足大陸地區所低估之薪資,又二次增加打破同業行情的薪資在在表明許多在大陸經營勞力密集產業之臺商所不得不去面對的「企業社會責任」風潮。

  估不論鴻海所採取的因應措施是否恰當得宜?都顯示出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之議題在企業經營上之重要性。首先,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係指企業應拋棄傳統上企業經營之思維-股東利潤極大化,而要兼顧企業經營活動中之利害關係人及層面,其中包括股東、員工、當地社區及協力廠商或團體等。從國際供應鏈的品牌廠商而言,其所擔心的是因其代工廠或零件供應商所發生的不利環境、社會或公司治理之事件,導致有損其品牌形象或減損其品牌價值。從原料廠商而言,也同樣擔心其下游廠商因企業社會責任事件而導致公司經營不穩定,或由於消費者之抗爭而被國際品牌大廠轉單或抽單。從企業同業競爭者的角度而言,則希望藉由同業的教訓,作為汲取企業經營之經驗。從當地政府而言,不樂見出現(外國)企業剝削其人民,降低其人民的生活品質。從當地社區而言,則希望企業所在的地區,是因企業的進駐,帶動當地的發展,而非對地方帶來生態或資源上的剝削。從企業員工角度而言,工作不僅僅是謀生賺錢的管道,也是自我實現,展現自己對社會貢獻的方式之一,以獲取自我認同與尊嚴。從當地政府的角度而言,也開始反思以環境資源的破壞及人力與生活品質的剝削,換取企業所帶來的經濟成長是否值得。而從企業本身角度而言,傳統企業經營的目標就是極力爭取股東利潤。然而,經果近年來亞洲及大陸經濟的發展、全球暖化及溫室效應所導致天然資源短缺,以及金融海嘯的衝擊,企業的經營環境丕變,企業與人權的議題逐漸在亞洲地區開始受到重視。人們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以及生活的目的與重心。

  此次鴻海員工跳樓事件正是臺商在面臨企業社會責任挑戰最佳寫照,當我們體認資本主義不再是也不應是剝削生命或降低生活品質的工具時,即便我們不是企業主,或是企業內部的小員工,也可藉由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議題,並從工作中及日常生活中逐步推動企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以善盡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