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補一補~把愛說出來

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光寶社區認輔督導 黃文綺

營造新好家庭是這期耕芯園的主題,在進入這個主題前,要先談生命故事~
二個孩子的生命故事

  馬提(Mattie Stepanek,1990-2004)是一個患肌肉萎縮症的男孩,他的三個兄姐都在幼年因此症而逝,只有他依靠著呼吸器活到十四歲,而在這短短的十四年中,他從三歲開始「唸」詩,一直陪伴他的母親替他打成文稿,至他離世,留下數千首詩作、散文和故事,不論他的生命如何在一點一滴的消逝、身體如何一吋一吋的被病魔啃嚙,他的作品中永遠傳遞出希望,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

善用我們的感官
我們的眼睛用來觀看
但是當我們非常快樂或非常悲傷的時候
也用來哭泣
我們的耳朵用來傾聽,我們的心也是
我們的鼻子用來聞食物、也聞風和青草
如果我們用力聞,還聞得到蝴蝶。
我們的手用來感覺,也用來溫柔的擁抱和撫摸
我們的嘴巴和舌頭用來品嚐,也用來說話,
像是「我愛你」和「謝謝你,上帝,為這一切而感謝」
(錄自~心靈之歌的旅程~格林)

  鄭韻婷(1989-2005)是第三屆總統教育獎得主之一,一個因血癌而逝的女孩,不論她的家庭多麼清貧,自幼喪父,姐姐從小罹患罕見疾病,她在十二歲患血癌,短短三年就帶走了她的生命,但在抗癌過程中,她始終以樂觀開朗態度面對自己人生,並將歡笑散播給周圍的人,在病床的點滴袋上作畫、不停止自學...。

家庭~生命的起源

  編輯過程中不斷思索生命意義,十五歲的韻婷教導我們生命是何等值得珍惜和美妙,十四歲生日前逝世的馬提也同樣教導我們即便在暴風雨後也不要忘了玩耍,一位是在點滴袋上作畫、一位在病床上作詩,傳遞的是什麼訊息?小小的孩子以他們短暫的生命,引導我們去看到生命中的歡樂和陽光。

  回頭來看家庭,除了孕育生命,孕育的還有愛,這正是光寶社區認輔工作,多年來一直努力的,不只是有計畫的長期培訓志工,投入關懷陪伴弱勢孩子,也同樣努力喚起志工們,努力學習成長,從自己的家庭營造開始,讓整個社會充滿愛和關懷。

  「心靈花園」單元正是藉由真實生命故事做為開端,提醒父母們在生活忙碌之餘,也要檢視家庭氛圍,放慢腳步、留意家人,維繫夫妻、親子間親密關係,並為了因應時代變遷,設定自我終身學習。

  讓我們一塊用愛來滋潤生命、滋潤家庭......

父母補一補~把愛說出來

   一個周末,和一群孩子說故事,說樹孩子和全世界最棒的冒險,說到父母的愛、說到手足之情,孩子們天真的回應,最後我讓他們在畫紙上,畫出想要給父母的禮物或感謝的話,畫完了,孩子們一個個上前分享,唯獨坐在最前面、在聽故事時不斷有回應的男孩不肯分享,我瞧見男孩的畫紙掉在地上,媽媽在門口招手要他撿起,男孩卻坐著不動。及至活動結束,好幾個孩子把他們的畫送給我,最後,男孩也上前來,說要送我畫,我笑著收下,並告訴他沒有分享沒關係,但是回家要把故事說給媽媽聽喔!男孩答應後和我道再見。帶著笑意目送孩子離開,我低下頭仔細瞧,這才看清畫紙上有個生氣的男子,口裡喊著「我要離婚」、「這是什麼世界」,由於字體用的是淺黃色,不易看清,但是在那當下,我的笑容凝結住、心糾在一起...。

我們愛孩子,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到?

  我常和孩子們說故事,在當下的互動中,經常清楚明白的從孩子們的回應裡,感受到孩子的許多懷疑,懷疑自己的價值、父母的愛、成人世界的是非...,每在那樣的時刻,我明瞭自己能做的不是替父母們辯白、澄清,而是放下個人的想法,誠懇聆聽,了解孩子的思維和感受,也總在那樣的過程後,不斷思索著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該如何讓父母們了解孩子要的只是單純的愛?

  憶及少女時代,曾想過有天要開一間孤兒院,收容許多的孩子,動機已記不清了,可想見的是自己對孩子的喜愛,誰知當自己成為一個母親時,卻捨不下職業婦女的身份,而變成一個每晚拖著一身疲累回到家,只知催趕孩子的母親。二個孩子幼兒期都是保姆或阿嬤帶的,親子關係最需要發展和奠定的階段,我們夫妻都錯過了,特別是小兒子五歲前都在中部阿嬤家,以致當孩子進入學齡北上後,親子間十分緊繃,尤其我身為母親的管教居多,彼此時起衝突。

  直到有天我離開職場,回到家庭,卻又不甘寂寞的進入校園當志工,重新開始學習生命課題,包含故事媽媽、自我探索、情緒覺察、家庭溯源等。其中經歷許多衝擊、挑戰、思考,幸運的是在那段摸索過程中,身邊有個最大的動力,不斷和我有衝突的兒子,在我努力經營親子關係的日子裡,他與我共同走過。

  那個畫出自己家庭困境的男孩,明白的訴說自己家庭的狀態,那是孩子看到和聽到的,只是個外人的我們,如何能判定孩子的父親就不愛孩子?只是或許在成人互相傷害的模式中,旁觀的孩子卻受傷更重。

  也因此父母需要省思:我們要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愛,而非要求、批判、比較、壓力...,甚或傷害?

定下約會時間

  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孩子有著臨睡前的約會,我會放下手邊一切,陪孩子進房間,和他們一塊靠在床上談天說地,我們輪流說一個當天發生的事,也有時是孩子說、我聽,我們一起討論和笑鬧。接著我們開起小燈,由我說或唸一個故事,再和他們道晚安。很明顯的,二個孩子都喜歡臨睡前的時刻,如果爸爸早點下班,也會一塊加入,那段床前約會的共同美好回憶,不因歲月而變淡。

  幼兒期不在我身邊的小兒子,直到哥哥升上國中漸漸獨立,床邊約會變成他的專屬時間,「今天說個長一點的故事」、「說拉拉與我」...,他像點菜一般的要求床邊故事。及至今天已升上高中的他,卻仍然三不五時,邀約我在臨睡前和他聊聊,於是我可以從聆聽中,察覺孩子的轉變和成長,除了欣喜更有著欣慰。

  忙碌、沒有時間往往是親子關係的最大障礙,但是請別小看孩子,只要真心對待,他們是可以體諒父母的,他們在意的是當媽媽或爸爸和他們在一起時,有沒有全心全意?換言之,當你和孩子相處時,那是你們的時間,是不可以有電視、電話(手機)和電腦...,那些東西都會破壞全心全意的關注,孩子們可以感受到親子相處的品質。

  和孩子定下每天的約會時間,在那個時間裡,彼此要允諾放下手邊一切事物,不受干擾。至於約會時間做些什麼?則要有個開放討論的空間,記得這個約會是為了傳遞愛的訊息,營造家庭氣氛,當然先要告訴孩子這樣的目的,或許一開始很難打破舊習慣,千萬不要放棄,繼續堅持嘗試,總會找到親子間的共同喜好,那個喜好或許是一個意願,彼此感受到愛與努力而願意。

愛在當下

  有段時間,孩子常問我愛不愛他?當然答案是肯定的,但他接著會問「妳最愛我對不對?」起初我不明白問題背後所隱藏的,很理性的回應我對他們兄弟的愛、我對先生的愛,想要傳達「我是公平的、我們是一家人,所以我愛每個人」的訊息,也希望他能了解。但孩子明顯的不滿這樣的答案,時時繼續這個問題,並且堅持我要回答最愛的是他。

  經過很長的摸索和學習,我逐漸明瞭,孩子要的只是那當下的感受,如果我毫不猶豫的給他一個擁抱,回答他「媽媽最愛你」,他便能接受。同時我會不等他開口,經常主動抱他,告訴他「媽媽最愛你」。於是不知何時,孩子不再那樣問了。

  正如前述的約會時間要專注、要全心全意,因為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在當下的狀態。多數父母都很天真或很傻的以為,努力賺錢、犧牲奉獻,就會讓孩子懂得,長大後會回報,但往往事與願違,孩子接收到的,常是被比較和壓力,而相信愛是有條件的。正如一個廣告中,小女孩冷眼旁觀父母著急哥哥的成績落後,每天趕著接送哥哥去補習,而問「是不是要成績好,你們才會愛哥哥?」,那犀利的問話,直接刺醒了父母。

  的確,現代父母優先要「補」的是親子關係,就從一個擁抱加上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愛你」開始。隨時隨地都可以來個「抱抱親親」,最能清楚明白的讓孩子感受到愛是沒有條件的,不因孩子的課業、行為表現而受到影響。

親子出遊

  親子時光安排可以有許多種,台灣的自然資源和豐沛人文,都值得親子共遊欣賞。這一代的孩子在物質上是充裕的,但卻缺少心靈的體會,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視野會更開闊。

  時間有限,可以做短程之旅,以台北都會區來說,博物館、科學館、兒童育樂中心、動物園、書店,這些都是親子同遊的好地點,不用花大錢。再如台北搭捷運往淡水的沿途,從關渡站開始就有好多自然景觀可以欣賞。

  若是時間充裕,可以做長程規畫,運用網路、旅遊書籍等工具,事先收集資料,讓孩子參與準備,一塊討論計畫行程,包括食宿和經費都在討論範圍內,也可以讓孩子學習金錢分配運用。至於旅遊交通工具,自己開車不錯,搭火車也很好玩,有沒有聽過「天黑黑」那首童謠?說的就是往宜蘭的火車,會經過好多隧道呢!

  有年春節,我們用的是按圖索驥,因為春節出遊總是處處人山人海,於是我們決定換種方式,避開著名的風景區,依照地圖找遊賞景點隨興而玩,倒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婆家在彰化,初三那天我們選了雲林縣的西螺鎮,一大家子九人分二輛車出發,先生當起領隊,我不時翻著地圖告知路線。

  半途經過彰化縣永靖鄉,我看到地圖上標有「餘三館」,印象中那是一座古厝,而且是國家保護級古蹟,於是立刻跳下車,向路旁店家詢問,經指點找到餘三館,果然是座保存相當完整的三級古蹟,小侄子記起他的鄉土課本中有圖片介紹,還曾寫過看完圖片後對這座古蹟的心得,當時他只能照書抄,現在才真正有了感覺。

  隨後我們經舊西螺大橋,進入西螺老街,欣賞著各式特殊風味的建築,看到了躲在小巷中一扇門後的「泰山石敢當」,走訪另一座三級古蹟振文書院,一路上我們讚嘆著有數十年歷史,依然泛著鮮艷耀眼紅色的老橋,被巷弄中封存的老戲院吸引...。

  但是讓一家老小都有深刻感受的,卻是老街上一家「泰成金紙店」,當我們一行走在毫無年節氣氛的老街上,孩子們正覺無聊時,見到金紙店中坐著一對老夫妻,趨前攀談,老夫妻兩親切的招呼,還一一介紹早年手工製金紙時的工具,連店門口那輛釘有車牌的舊鐵馬也有豐富的故事在其中...,夕陽西下,我們帶著西螺醬油和滿滿的回憶返家。

隨時隨處用巧思

  用點心思,親子時光就會完全不一樣。即便假日是採買日用品的時間,先擬定一份清單,到大賣場時,和孩子玩個尋寶遊戲,也不錯。

  再如到書店時,約定一個時間,各自去挑選三本書集合,彼此分享所挑的書,你會有機會更了解孩子的喜好,也有機會讓孩子了解你的觀點。若擔心到書店時,孩子可能會吵著要買書,那麼公立圖書館是最佳替代方案,還可以辦家庭圖書證,一次借廿本書呢!

  記得小兒子小二時,只有半天課,下午在家常喊無聊,有回我念頭一轉,和孩子說,我們就在家裡喝下午茶吧!我讓孩子佈置桌子,我準備點心和飲料,不一會咖啡桌擺好了,孩子用玩具箱舖小桌布、擺盆花,我拿出平常少用的瓷杯和盤,開了音樂,母子在客廳席地而坐,快樂的享用午茶。那次的午茶時光成為我們之間秘密約會。

  還有回,我準備搓湯圓時,孩子看到便喊著要幫忙,我把糯米團、盤子等拿到客廳,要孩子洗好手,母子三人便開始搓湯圓,兩個孩子搓得高興,開始玩花樣,當成做黏土,捏出許多形狀,從簡單的雪人,到較複雜的飛機,最讓他們興奮的是搓成一個長條,再繞成一沱「大便」,當天晚上孩子的爹下班回家時,孩子便搶著請老爸吃「大便」,做爹的看到那碗變形湯圓,真是啼笑皆非。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時光稍縱即逝,這些老掉牙的話,卻都是真的。生活中隨時可以製造小驚喜,只要用心不必花大錢,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心意。

爸爸媽媽加油時時把愛說出來、沒有條件的給一個擁抱、把握住和孩子相處的每一片刻,陪伴孩子真的就這麼簡單。

  此外「承諾就是承諾」,當你和孩子約定好了,可別因孩子的犯錯,而用取消約會、出遊來處罰。
更切記親子時光以歡樂為前提,教育孩子急不得,只要親子關係融洽,有需要時,孩子自然會看重父母的想法。

  不要用忙碌和壓力做藉口,當父母也要學習,親子關係建立的不二法門是愛和用心。加油吧!現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