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與病

生命教育協會附屬華嚴協會 華嚴協會

老、病相隨沒有錯,然而老人卻是生命的巔峰,為何我們一直將老人當成生命的負擔呢?這是對老的定義不解之故。人何時開始老化呢?老,其實是成熟之意。你發現自己成熟了,也是老的時候了。所以老並不可怕,是值得慶祝與恭喜的事。故言:「家中有一老,如有一寶。」老,我們為何要怕它呢?

  很多人怕老,一談到老,就聯想到老弱殘病的樣子。老,真的那麼可怕嗎?老,其實不可怕,也不是負擔。為什麼我們這麼怕老呢?這是思惟模式的一種偏差所致。

  佛教裡有個眾所周知的至理,叫作「無常」,一切萬法都離不開無常,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屬無常,永恆不變的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無常。有什麼東西可以躲得過無常嗎?很多人都對無常的認識有所偏差,尤其佛教徒看到別人很健康,就提醒人家要留意無常。人家正值青春美麗的年華,他也說無常。人家夫妻倆恩恩愛愛,他也說:「情執啊!夫妻本是同林鳥,無常臨頭各自飛。」無常,讓大家蒙上了一層陰影。雖然它不時出沒,健康、年輕、美麗,甚至富有、尊貴......沒有一個躲得過,可是你更應該知道,病也是無常;唯有無常,才會使你的病很快好起來。

  你不幸的時候會想到無常,但你若懂得把「不幸」放在無常上看,很快的,你會感到幸福。由於無常,太陽落了會再昇起,失敗者有東山再起之機,我們也得以由窮轉富,由落後變進步;因為無常,所以能創造經濟奇蹟......無常存在的這個真理,讓我們感到無窮的生命力,感受到世界真美麗!挫敗者、貧窮人、落後者,因為無常才有翻身的機會。你看!以往一般人對無常的認知有多偏差。

  同樣的,對「老」的認知也一樣。老、病相隨沒有錯,然而老人卻是生命的巔峰,為何我們一直將老人當成生命的負擔呢?這是對老的定義不解之故。人何時開始老化呢?老,其實是成熟之意。你發現自己成熟了,也是老的時候了。所以老並不可怕,是值得慶祝與恭喜的事。故言:「家中有一老,如有一寶。」老,我們為何要怕它呢?

  當你開始思考退休以後要做什麼時,表示你這個人已經成熟了。也就是說,你已經老了。這並不表示你沒用了,而是生命真正邁向成熟的階段。你愈覺得自己老,表示生命愈臻頂峰。可是呢,很少人有這種正確的心態。一說到老,就把它和中風、糖尿病、癡呆症......等等聯想在一塊兒。這種聯想實屬人生的不幸。人老之所以伴隨很多病症,其實是因為年輕時欠缺保養和調理,對身體缺乏責任感所致。這一點,我們必須加以正視。

  我們看到很多老年人健康自在地上山下海,這不是很有意義嗎?他可以將自己一輩子的經歷,轉化為年輕人的生命動力,讓年輕人免於無謂的摸索和錯誤。這樣看來,老年人不正是年輕人減輕成本負擔的最佳捷徑,為何不好好利用,反而把老人看得那麼可怕呢?

  尤其我們這一代老人剛好走過經濟奇蹟,我們只論「經濟奇蹟」,卻未留意當年一天的工作量是多少?每天忙到只吃一餐,空閒下來就暴飲暴食,即使有病都沒時間看醫生,如此任勞任怨,累積財富,只為提供子女最佳環境,卻也因此犧牲了健康,所以一旦老了,也變成一隻病蟲。這時,為人子孫者若無法體諒當年他所付出的代價,那麼其奮鬥換來今天的病,豈不是太不值得了?

  老人們也曾年輕過,但他們只知鎮日加班,並未好好享受。很多人下了班還去開計程車,目的只為領雙薪,為什麼?好多家庭把客廳當成工廠,一家大小都投入手工,為什麼?他們不辭辛勞地付出,卻不懂得保養身體,如今老了,百病叢生,卻被當成「老即是病」?他們以往辛苦付出,為生存掙扎所散發的那份光和熱,你看到了嗎?

  他們的犧牲為我們帶來今日的幸福,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社會也幾乎漠視了他們應有的歷史地位,毫不深加體會。他們不僅悲哀,根本就是白白奮鬥了。而我們,是否該對他們致上最高的敬意呢?

  病,並非老人的專利,小孩子、青年人也會病。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保養身體,這比保養美麗來得重要。然而年輕人保養身體卻很重外在,香水滿天下,哪幾個真的注意到自己的健康呢?加上,今天跟著流行走的時候,有很多人被健康的廣告所陷害,他不是真的照顧自己的健康,而是為了健康,去追求那些美食,這是致病的原因,因為你的心理已經先病了。

  要想免除病苦的襲擊,最重要的前提是內心要健康,這是最重要的免疫力。沒有健康的心理,免疫能力一定非常低。雖然生理上的免疫力尚足,但心理的脆弱會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生病,卻查不出病因。所以在此提醒「老年人」,尤其當你開始思考退休以後要過什麼生活時,心理的健康遠比身體健康來得更重要。

  心理健全與否,是衡量一個人生理健康或老不老的一個指標。一個人心理若不健全,不管他有多年輕,就是老壞了。心理健康者,即使生理有病痛,也不致於構成重大障礙,只是生活過程中不免有些挫折而已。

  老人是很可愛的,他走過了人生,走過一段我們不曾走過的路,他傾訴人生歲月的點點滴滴,告訴我們他如何克服挫折與困難,提醒我們如何面對類似的處境。因此,老人是我們生命的光輝。其光輝在哪裡呢?年輕人或許還無法洞悉。你所奮鬥的事業、所擁有的財富或權力,都是你現有的路,你能證明自己永遠是對的嗎?目前你志滿意得,躊躇滿志,可是一個變化,你可能轉入另一個階段了。當你走過這一切,臻入所謂成熟階段,你從另外一個角度回頭審視年輕歲月,你就會幡然明白,哪些是真的對了,哪些弄錯了,由此才能真正看到生命與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年輕時,前途任由自己設定,無由驗證,一旦你成了老人,再回頭檢視:「以往走的路到底怎樣?」這就好比下棋,兩軍對陣,你選取的策略贏了比賽,就當時而言絕對正確,可是再經一段時間,你回頭審視棋局時,會說:「贏得很驚險。是因為他的疏忽,不是我的高明。」這時你捏了把冷汗,發現當時的成功原來是僥倖。

  記得嗎?周瑜為何要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老天啊!你既然生了我周瑜,為什麼還要再生一個諸葛亮呢?因為他遇到了諸葛亮,所以抱憾以終。想想看,有多少人如此呢?你以為現在的成就是真成就,那可能只是因為你沒碰到諸葛亮而已。一個人,若能如此反省,不管過去是成是敗,都可以付諸談笑中了,那便是真正的「老人」--一個成熟的生命。

  能檢討自己成、敗的原因在哪裡?是由於實力,還是僥倖?是遇到了諸葛亮而敗呢,還是由於自己的疏忽所造成的?如此經過歲月的洗鍊,你的生命經驗的價值定然足以傳衍給下一代,你成了不折不扣的老人,但跟「病」毫無關聯。

  老人,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因為他處於生命的巔峰。我們不能不有這一層認識。

  一直把「老」與「病」連結在一起,認為老了就沒什麼剩餘價值,這是悲哀的人生。我們以健康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生活、面對社會,若是老而無病,那要子怎麼活出莊嚴?如果有病,由於自己已經很成熟了,所以也足以獨立自強,料理一切病苦,而不需要依賴家小。這時,生命的莊嚴便充分展現。

  不知各位有否留意,不管年紀長幼,很多病人躺在床上都成了最有特權的人。尤其人家來照顧他或探病的時候,他會顯出特別病弱的樣子。幾乎沒有一個病人會堅強地說:「不必來看我,凡事我自己可以料理。」能這般處置者,絕對是個成熟的人,是個標準的老人!

  老人,絕非依賴者;老人,亦非別人生命中的包袱。老人是生命真正的巔峰境界--各位能否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最後階段?

  談到老人與生命的尊嚴,確實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深深省思。在我接觸的範圍裡,曾發現過一個公案,也就是所謂的棄老國。以前有個小國,事實上只是個村落。他們那個民族認為老人沒用,無生產力,尤其老病人只會吃不會做,家裡的年輕人就把他們揹到山上或森林裡,任其自生自滅,此謂之「棄老」,所以這個國家也被稱為「棄老國」。

  於今看來,這是個野蠻的民族。今日社會,是否也有同樣野蠻的狀況?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其實只是被改了個名稱罷了,不是揹到森林裡丟掉,而是用車子載到「養老院」。送進去以後,體貼的子女每個月匯幾個錢過去,其他沒了。不去探望,都編理由說很忙,景氣不好、事業難做,沒有時間等等,這還不夠野蠻嗎?有些年輕人婚前更是約法三章:「我不孝敬你的父母,你也不必孝敬我的父母,等他們老了,我們各自出錢,把他們通通送進養老院。」這是文明的禮教社會所應有的嗎?這根本是野蠻民族所為,差別只在於用不一樣的方法棄養而已。典章制度大備的文明社會尚且如此,你不覺得可悲嗎?

  這是我們生命尊嚴最後的歸宿嗎?我們必須面對這個問題,因為人人都會遇到。我們對待老人,必須人性化,必須有生命的尊嚴。對此,我們必須分兩部分來談。

  一是生命的個體與生命的整體。我的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從個別的生命開始尊重起,然後擴及社會,最後才可能熱愛人類整體的生命。假如你對自己的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話,別人老了,你當然也不可能去珍惜他。整個社會如果都養成這種麻木不仁的野蠻觀念,我們的老人誰來照顧呢?

  你以為美國的養老制度相當好嗎?這幾天電視才播放一個女傭受雇來照顧一位退休老教授,結果卻狠狠地把老教授給虐待死了。當然,倒不是每個女傭或養老院都這麼殘酷。老人是整體社會的生命之一啊,個人的生存、生命安全毫無保障,自己的親人都不願意放在家裡照顧了,你一個月花幾萬塊請個人來,他會好好照顧嗎?

  誰來照顧我們的老者?我們必須從個體的生命擴及整體的生命,來正視這個問題。當社會中的每一個份子,對自己、對家人的生命都能善盡照顧之責時,我們的老人自然會有人尊重。然而時下流行集中營式的管理,老人成了集中營裡的一分子。他沒有辦法挑自己愛吃的,人家配給他的,即便他不喜歡,也不能不吃;穿的是制服,通通一樣;住的房間想要涼快一點,可以嗎?空調如果統一不開,怎麼辦?把你推出去曬太陽,就放在那裡,曬焦了誰管,時間到了再收進來;是把你當人呢,還是當成了衣物?

  當然,並非每個養老院、每個醫護人員都如此,但是,我們畢竟是把一個巔峰狀態的生命,變成一個沒用的老古董,看成一個物體而非一個生命了。這樣的老人尊嚴何在?生命榮耀何在?各位想想,你希望自己奮鬥一生,最後落得這種下場嗎?

  我們生來這世間,所有努力奮鬥的目標何在?年輕時為生存而拚命,總希望老了以後,能夠有個安身立命之所,有個壽考終。然而很不幸的,卻被送到養老院,如此了卻殘生,將生命給物化了,晴天時就像曬棉被一樣,被推出來曬一曬再收進去,下雨時,個個望著窗外,算算下幾滴水......生命的最後是這個樣子嗎?好多單位提倡臨終關懷,我想,老人關懷可能更重要。

  老人關懷,最重要的是需要子女有心。如果他在家,你都無心聞問了,請問送進了老人院,你還有心關懷嗎?尤其他生病時,特別是心理所引發的某些怪疾病,想想如果你把他送到老人集中營,他會有什麼遭遇?

  切莫把老人當成物品來處理。如果我們本身不能禮遇老人,將其當成社會的殘餘價值而任意擺布的話,對我們來說,實在是有夠悲哀。

  老人,讓我們反省與體會到個體尊嚴和整體尊嚴。今天我們的社會,由於產生了結構性的病變,整體的尊嚴崩潰了,連帶的也抹殺了個體的尊嚴。整體尊嚴的崩潰,源自社會中心價值觀的崩潰。而社會中心價值觀的崩潰,使得每個人都趨向絕對的功利主義,大家只顧眼前,不看未來。我們常聽老人家們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現代年輕人毫無倫理觀,不懂得恭敬尊重......」可見老人家對青少年存在著什麼樣觀感。當老人家如此慨嘆之時,能有幾位年輕人真正去感受、去反省呢?

  儘管時代不同了,穿的服裝、住的房子、吃的東西、看的電影樣樣迥異,但人性從古至今,卻都是一樣的。年輕人只顧眼前,可能不知道老人是如何作決定的。老人也曾擁有過年輕歲月啊,在他年輕時,作決定考慮得比較周延,他會想到以後怎麼辦。今日青少年做事、決策,往往只顧眼前,不管以後,反正以後有事再編個理由應付過去就好。

  其實,今天五十歲左右的商場大老或政治領袖,也不乏有此種毛病的人。他現在必須講什麼就講什麼,完全不顧及以後。你會發現,他言行前後不一,無法連貫以後,就開始扯謊。你指責他說謊,他辯駁沒有,還強調時局不同,然後一個謊圓過一個謊,最後社會充斥著謊言。這就叫作勢利、功利。如果社會都這樣,大家還有前途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生命都變成了片片斷斷的,無法串連,這樣你覺得好辦事,但我告訴你,你身處此種狀況,內心卻很恐慌,毫無安全感。儘管你事情再好辦,擁有再大的權力,賺再多的錢,內心依然空虛、恐懼。你堅稱沒有說謊,沒做壞事,可是你的人格已然破碎,心理千瘡百孔,人性扭曲不堪。

  年輕人的勢利、短視,造成內心破碎的狀況,令老年人感歎:「哎呀!年輕人怎麼都這樣?」我們從未深入探討,問題出在哪裡?老年人感慨些什麼?

  從整體生命的立場來檢討,我們應該可以看得很清楚,青少年的心靈已然破碎了。很多年輕人鬧自殺,是因為心理被撕碎了。這是社會整體架構的破碎使然,這叫「社會結構性病態」。社會整體的生命尊嚴產生了病變,連帶的也影響到個體生命的尊嚴,導致個人心理結構性的病變。

  人的心理結構原本存在著一定的價值觀,但現在消失了,唯存競爭、成功與趨利而已,你甚至難以體會成功以後要做什麼,因為空虛與恐懼猶在。這種情況下,你唯有一再地奮鬥、掙扎,以填補那份空虛與冷漠。

  現在的老人,以往還年輕的時候,為了創造經濟奇蹟,所以犧牲了健康,換來了今日的殘病。而今日的年輕人,因為空虛與恐懼,所以也一再奮鬥,但我們幾乎可斷言,他無法塑造奇蹟,只會創造出心理病變。當今年輕人心理上的不健康,會遠大於生理上的不健康。換言之,人情、人事與生命的老化,將遠大於生理上的老化。

  原本即使到了七、八十歲,生理上雖然很老化,但仍能保有健康,但若心理率先老化,那可能三、四十歲就已經變成七、八十歲的生理機能了。現代年輕人為何大不如昔呢?原因在此。

  我們從這個立場來看,應該認識的更清楚了。年輕之際,就應該為成熟做準備,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漠視未來的願景。假如你無法想像未來願景的景況,那當然只能陷於逐利競爭而已。

  今天的老人如果有機會讓人生重來,相信他也不會如當年那樣,為了賺錢而拚命努力。同樣地,年輕朋友們,如果你站在現今老人的立場來審視,假使人生重來,我想,你也不致於這般計較功利與勢利了。你不想將來後悔的話,現在就應有所準備。你必須思考:如何超越目前的人生,才可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以建構未來的美麗遠景?

  老年人經常在觀察青少年,其實他們也經常緬懷青春,回想自己當年如何約會、如何站衛兵、如何追求心愛的情人......想想看,他們在人生舞台上是怎麼努力過來的?他們在事業舞台上又是如何奮鬥過來的?現在呢,他們也正在運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假想: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那要如何重新邁開步伐。那麼,親愛的年輕朋友們,你何不從他的生命經驗裡,來吸取養份呢?你不必重蹈人生的覆轍,再去經歷錯誤的部分,這樣子,你將更容易趨近那個完美、亮麗而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