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共同攜手 維護人類安全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田金麗

  馬英九總統於民國 98 年 5 月 14 日 在行政院長劉兆玄,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及司法院長賴英照等人的見證下,在台北賓館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批准書。馬總統表示,這兩項公約的簽署,是中華民國落實人權保障的重要里程碑,也讓台灣未來能在人權議題上,成為跟世界各國平起平坐的國家。

  中華民國在 1967 年時,由當時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劉鍇代表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兩項人權公約,但中華民國在 1971 年退出聯合國,目前連中國大陸都已完成簽署,已被「自由之家」列為自由國家的台灣,卻落後在大陸之後,今天完成兩項公約批准書的簽署,正式宣告台灣人權水準將和國際接軌。

  談到人權的維護就必須先保障人類的安全, 冷戰時期,國際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對峙,「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和「華約公約」是世界上兩個勢不兩立的軍事組織,二者之間進行的是緊張的軍事對峙,雙方在軍事的各個方面進行著無休止的競爭,也讓全球人民陷入無止境的安全威脅,在許多戰亂國家人權更毫無保障可言。

  冷戰結束後,以軍事威脅?重心,以國家安全?核心的所謂「傳統安全」( Traditional Security )觀無法解釋人類面臨的多種威脅來源, 隨著全球化腳步,人類面臨的是 「新威脅」( New Thrtats ),各國開始關注「人類安全」( Humen Security )又稱「非傳統安全」(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或稱「新安全」( New Security )的議題,而這些 跨國威脅如;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 這個名詞已普遍用來表示 核子、生物與化學武器的總合 )的擴散、 恐怖主義、毒品走私、跨國犯罪、非法走私、人口販賣、環境污染、全球暖化等等,往往影響數個國家和地區甚至影響全球安全,其中尤其有關「氣候變遷」更是刻不容緩必須尋求解決方法的首要之務, 如何維護人類的安全、社會安全以及全球安全成為各國必須攜手合作的重要課題。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 21 世紀全球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之一,由全球暖化造成的自然災害和溫室效應,使太平洋地區已經有數十個島國面臨消失的厄運,其中我國在南太平洋的邦交國「吐瓦魯」( Tuvalu )- 一個位於南太平洋上的海島型國家(和台灣地理環境極度類似),一個 每月只有一班輪船,每週只有一個 30 座的航班 與世隔絕的美麗島嶼 。

  如今在吐瓦魯,小朋友討論的不是海綿寶寶也不是麥當勞,而是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已經讓家門前從小追逐玩耍的海灘不見了。根據 報導,從 1993 年迄今的 17 年間,吐瓦魯的海平面總共上升了 9 .12 公分,國土面積已經縮小了 2% ,按照這個數字推算, 50 年之後,海平面將上升 37.6 公分,至少將有 60% 的國土徹底沉入海中,這對吐瓦魯意味著滅亡,因為漲潮時吐瓦魯將不會有任何一塊土地能露在海面上。吐瓦魯氣象局的首席預報員 Tavala Katea 說,在 2000 年之前,吐瓦魯首都富納富提,環礁中間的海水中有一個寬約 5 公尺、長約 10 公尺的小島,當時島上生長著大量椰子樹,如今,這個小島已經沉到海底了,只有退潮時還能看到一點點影子。事實上,吐瓦魯的末日可能會提前到來。吐瓦魯的整個國土都是由珊瑚礁組成,全球氣溫變暖導致珊瑚的生長速度減慢甚至大量死去,被珊瑚礁托起來的吐瓦魯也會因此而「下沉」。

  至少有 6 千多人已經離開吐瓦魯移民海外,而目前尚在吐瓦魯生活的人口只有 1 萬人,因為環境變遷,流浪海外的吐瓦魯人日夜思念著故土和親人;而仍堅守家園的吐瓦魯人,日夜守望著機場和碼頭,希望能夠尋找到親人的影子。「我覺得,地球上 60 億人都應該向我們說抱歉。」當流浪在斐濟的吐瓦魯居民 MitianaTrevor 淡淡地說出這句話時,讓人心為之一驚,人類的基本人權應該是「生存及免於恐懼」,如今這個小國家人民竟連如此卑微的願望都不可得。

  氣候變遷主要是因為工業化國家掠奪世界上大多數人的自然資源(包括化石燃料)以致富。關於這點,「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縮寫為 UNFCCC) 在提及「共有但具差異性的責任」時,也是在此邏輯之下,並表示工業化國家應該起帶頭作用,從自家做起,解決氣候變遷,而且進行資金與技術轉移南方國家,以符合乾淨的發展。

  因應 將在 2012 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2009 年 12 月 7 日 「 全球氣候變遷高峰會 」於 哥本哈根召開,各國領袖必須在五個關鍵議題上達成共識,才能把未來氣溫的增幅控制在攝氏 2 度以內。各國已大致同意,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全球溫室暖化氣體的排放量必須在 2050 年時,減至 1990 年時的一半,其中八大工業國家更進一步,願把減碳目標設在 80% 。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會議,目標在達成一項避免氣候變化危機的全球的協議,建立對工業化國家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量協定,並且建立資金與技術措施,幫助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得以永續發展。然而,在富國與窮國間難以達成共識下,這些目標沒有機會達成。

  馬總統此時正在南太平洋邦交國訪問,其中包括了吉里巴斯,迎接全球第一道曙光的吉里巴斯,被認為是世界的盡頭,只是全球暖化不停止,海平面持續上升,海拔最高只有兩公尺的吉里巴斯和吐瓦魯一樣,在五十年後可能消失在南太平洋之中。但在消失之前,同樣的地質和地下水鹽化、大浪破壞沿海住宅,吉里巴斯已經面臨著自然環境的考驗。雖然國家小,但吉里巴斯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在生態保育上;雖然資源極為缺乏,但是吉里巴斯的華裔總統湯安諾,不斷向國際社會呼籲,一定要團結合作,戰勝全球暖化。

  台灣經濟在過去 40 年急速發展,能源的使用量增加約 20 倍左右,實際上,台灣地區目前單位面積之能源使用與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位居全球千萬人口以上國家之冠。因此,台灣地區遭逢諸多環境惡化問題,其中尤以臭氧及懸浮微粒污染最為嚴重,如果再不重視,難保不會步上吐瓦魯等國家的後塵。

  本世紀末,不論是台北的億萬豪宅或是價值百億的商業大樓,都可能泡在「台北湖」裡,高雄可能只剩「壽山島」,台南更徹底淹沒。科學家最悲觀的預估,在西元 2100 年,倘若人類不對全球暖化問題力挽狂瀾,台灣將被淹沒 6 ~ 25 公尺。全球暖化將使海平面上升,低漥或海島國家都將面臨「亡國」危機,當台灣被海水淹沒 25 公尺時,代表全台灣 58 %的國土將遭淹沒。

  人權是普世價值,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是上天賦予人類的基本人權,而人民的生存權更應受到保障,舉世皆同。三十多年來,「世界公民總會」推動國際和平事務不遺餘力,在「 2010 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即將召開的此刻,面對全人類存亡的議題,我們更應結合全世界的公民共同攜手合作,維護人類安全,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