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與人權

經濟部政風處組長 許文宗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類的存在,而且多為歷史文明的發源所在地,如中華文化與黃淮河、埃及文化與尼羅河、阿拉伯文化與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化與恒河等等,觀察其歷史文化之發展,不同種族甚或國與國之間,常為爭奪水源發生爭端,甚至不惜發動戰爭,「水」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再觀察歷史上,許多政治清明、經濟穩定的時代,修築水利便利農民灌溉,興建土木工程防治洪水等,是一項功不可沒的重要原因,例如春秋戰國時代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築四川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富庶地區;在台灣地區,清康熙五十八年(西元1719年)施世榜利用濁水溪的河水,從二水鼻仔頭引水修築「施厝圳」,完成清代台灣最大的水利工程,台灣在水利開發的技術上,獲得重大的突破;另外埃及位處沙漠地帶,而尼羅河每年7月都會氾濫,但古埃及人懂得修築水庫儲起泛濫的河水,並在曾受河水泛濫的土地上耕種,讓水患變成為水利,又懂得挖掘水渠引水灌溉農作物,並發明了抽河水灌溉農田的汲水器等。
  據參照《台灣統治志》,全台最早的自來水設備為滬尾水源地,滬尾水源地於光緒二十二(1896)年淡水支廳長大久保利武特聘丹麥籍工程師韓生(E.Hanson)於大屯山麓勘設,並於光緒二十五(1899) 年完成全台最早的自來水設備淡水水源地地境綠樹鬱蒼,水聲潺湲,連棋更以詩讚曰為世界第三泉「娟娟絕纖塵,空明浸寒漪倚杖聽瓢聲,冷 然萬慮止況當炎熇時,潤滌詩腸喜。大地毓名泉,此為第三爾。」
  自來水設施,讓人們付費即可輕鬆取得人人所需之用水,人權藉此充分展現其價值,基本需求已受保障。
  在台灣,只有在停水的時候,才知道水的可貴,可是一樣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的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地方仍視「自來水」為高級享受,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許多地方的用水情況仍然令人同情,一樣是人,所處的用水環境,卻有如天壤之別,在此,呼籲先進國家,應該注重落後國家的自來水普及率,協助提高人們的用水資源,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功德無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