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教育在小學之實施

南投縣信義鄉忠信國小校長 鄧秀珍

  「人權」,看似嚴肅,其實卻與人們息息相關,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 任何社會或政府都不得任意侵犯與剝奪,不論種族、性別、社會階級都應享有這些基本權利,因此,學校應該透過教學教導學生尊重、合作、公正、正義等觀念,以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與全球責任的理解及實踐,創造尊重祥和的社會。

  目前教育部頒訂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除七大領域教學外,尚有七大議題,而「人權教育」是其中一環。實務上,七大議題並未特別安排時數,因此,大多以融入各領域方式進行,歸納實務上可行方式如下:
一、 融入語言領域
  教材之選擇可以人權文獻、繪本作為閱讀素材,參以觀察生活周遭案例事件,鼓勵學生以尊重包容的態度發表,甚或創作、發表人權相關文字作品。
二、 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人權內涵其中一個向度是對於「性別」、「多元文化」的尊重,因此可透過教導身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破除兩性刻板印象,避免偏見與歧視;藉由各族群食物介紹,體會多元文化風貌;指導安全生活、群體健康,以保障健康權、環境權。
三、 融入社會學習領域
  七大領域中與人權教育議題最具有直接相關者當屬社會學習領域九項主題軸,尤其是「權力、規則與人權」「全球關聯」及「自我、人際、群己」主題軸。因此在教學上可透過討論、澄清、角色扮演、體驗、典範學習,協助學生獲得更深刻的學習經驗,並內化成為人權意識與行動。

  M. Seck (1990)曾說:「如果人權不為人知,就無法維護人權」「唯有教導人權,人權才可能為人所知」,一語道出教育在建立人們人權意識中的重要性,唯有讓人人「知道」人權、「享有」人權、「尊重」人權,才能建立一個安康、幸福、有序的大同社會!身為教育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