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衝擊

南門國小六年戊班學生 張筱雩

  要如何減少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呢?首先要先了解有那些活動自然環境造成了什麼樣的改變?

在河川地採砂石

  改變了自然的地貌,河川的沙洲、底泥會變少,第一會減少河川本身與週遭的生態,食物的供需會失衡;其二、河川的流速使流量會改變,進而影響河川下游及出海口的環境(水量、水溫、鹽份等等)。可以說影響很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若是永久的禁止開採河川砂石,太多的淤積砂石,則會影響河道,河道的改變影響可大了,想想黃河的七次大改道及尼羅河的氾濫,足以影響一個文明的發展與進程。所以在「如何開採」才是問題的所在。目前大多數的國家會依河川的淤積量,在影響最少的情況下,決定每年可以開採的量。不然就用進口的,台灣目前大多數的砂石就是用進口的,所以大陸的砂石禁運,對營建業的影響非常大。

在山坡地上種茶樹

  山坡地的開發跟水土保持有最密切的關聯。茶樹的根系統不比多年生木本植物,太大規模的種植,會直接影響該山坡地的水土比例與原生態的破壞。水土保持的不好,就會有土壤流失的風險,台灣過度開發的山坡地就造成了土石流的災難;以茶樹取代了該地的原生植物,則該地原生的其他生物,則勢必要適應這個改變(大多數會遷移到其他棲地),該地生態多樣化的平衡可能因此而破壞。但是同樣以另一個方向來看,經評估後的開發,則會避免生態失衡的情況,畢竟自然有其複雜性及自癒性,只要不超過自然環境的閾值,就可放心的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而不用擔心自然激烈的恢復反應(如土石流等)。

闢建水庫、砍伐森林

  闢建水庫是直接改變原河川的流域的環境,並形成一個水庫生態環境。說實在話,闢建水庫不適合在生態豐富的亞熱帶及熱帶環境,較適合在生態相對較不多樣的極地、高山、溫帶區域;但是人類主要是生活在氣候溫暖的環境,所以很難避免水庫的開發。砍伐森林最大的二個影響就是:破壞生態及水土流失。

  以上人類的活動會造成自然環境的改變,自然環境的改變對動物自然是棲息地減少,適應力較強的動物則會適應新成的環境,如日本的烏鴉;適應力較差的動物不是死亡就是遷徒到新的環境,迎面而來的影響就是競爭加劇。對人類而言,短期內是有利的,因為大多數的自然環境改變是人類造成的,而究其因是要獲取自然資源,但是從長期的觀點來看,人類都忘記了人類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份,怎麼可能獨立於自然生存?

  想一想,怎麼做才能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衝擊?用孔子說的一句話:三思而後行。任何開發的行為,都必須事前做好環境影響的評估的工作,了解此開發行為會造成哪種程度的衝擊,並做好減少衝擊的準備,同樣一句話,只要不會超過環境的恢復閾值,就可以交給專家來評估開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