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與環保

國立交通大學學生 徐瑩峰
 
  去年八八水災以來,泥沙大量淤積在河川、水庫,加上台灣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導致缺水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總統馬英九甚至為此召開小型國安會議,匯集各部會首長研商抗旱方案,也提出三百六十億的清淤預算,希望解決南部缺水問題。新竹缺水問題雖然不如南部嚴重,但是為了因應民國一百二十年增加的用水量,經濟部水利署在新竹縣尖石鄉進行比麟水庫的規劃案。消息傳開,也引來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的反抗聲浪。

  經濟部水利署在西元二○○九年三月出版了關於比麟水庫的初步規劃報告,報告中載明比麟水庫以頭前溪上游的油羅溪與那羅溪為規劃範圍,位址在尖石鄉錦屏村的比麟部落,水庫若興建完成,可能淹沒的範圍除了錦屏村以外,還包括鄰近的部分梅花村聚落,共計約一百一十戶居民住在淹沒區,可能面臨補償與搬遷問題。在比麟水庫的淹沒範圍內,居住的是以務農為主的泰雅族原住民,也有大部分泰雅族人出外工作,少部分較有經濟能力的人經營溫泉等觀光休閒產業。

  在興建比鄰水庫的案例中,關於人權的討論可以有兩部分,首先是針對當地的泰雅族原住民。他們世代居住在此,地處山上對外交通不便,原先就屬於社會弱勢,青壯年人口也多外移,部落面臨文化傳承的斷層。政府選擇在此規劃水庫,直接就犧牲了在此居住的泰雅族人,未來泰雅族人必須遷移他處,在遷移的過程中,弱勢的原住民文化,也因住民的分散,喪失群聚傳承的能量。進一步說,興建水庫初衷是為因應未來新竹地區增加的用水量,但民間環保團體卻抨擊是為了工業區與科學園區擴張,增加的用水量,政府不規範科技公司積極降低用水量,為社會負責,反而犧牲弱勢族群權益,興建水庫滿足廠商需求,提供低廉的用水,還是侵害原住民權益。

  另外,政府規劃水庫過程,隱密進行,並未與居民溝通協調,甚至沒有告知原住民,直到探勘地質的大型機具進到部落,準備進行大規模挖掘時,居民才發現政府在進行水庫規劃案。如此低調進行,政府的心態可議,當地居民不滿地說,「因為我們是原住民,反彈抗議的聲音力量比較小,所以選擇在這裡興建水庫嗎?」雖然經濟部水利署回應,水庫只在規劃階段,尚未決定興建;但是為了捍衛自己的人權,當地的泰雅族人也組成「尖石鄉反興建水庫自救聯盟」,準備和民間環保團體合作,蒐集資料,隨時做好必要的準備。

  總而言之,政府在水庫規劃案上,沒有考慮到原住民的生存權,加上運作過程模糊不清,甚至被批評為企業尋找水源等等,都是犧牲弱勢原住民權益,促成水庫形成。從環境人權的角度看來,是否未來還需要發展高污染產業,已經受到質疑,那積極尋找水源,不是也讓環境更快走上末路,留下乾淨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也許才是較好的作法。最後,現階段水庫興建還沒有必要性,加上許多替代方案都在進行,醞釀社會討論公共議題的風氣,關心人權的公平正義,可以提早防止侵害人權的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