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接受資源班服務的流程令人驚訝!

國小醫護志工 張迪歆

場景一

  校務會議及特教推行委員會議上,討論著一位學生造成班級同學受傷,顯示出此學童有嚴重情緒障礙與人際問題。但是,家長拒絕接受資源班服務。於是,班級問題存在,老師每天疲於解決問題,花費許多時間力氣在原本應該屬於教學的時間......!大家討論又討論,除了讓家長同意,別無他法.......,因為法規流程是要家長同意才能評估,家長同意才能至資源班接受輔導。

場景二

  資源班老師在寒假期間就開始進行許多新轉介生的心智能力、動作能力評估以及畢業生各校轉銜資料。

  見到老師不輸給醫院的專業評估報告一疊又一疊......,我好驚訝!這些即使在醫院由專業心理社工師評估也要花個個把月呢!資源班老師還要設計好幾科的課程、作業單,編寫十幾個學生的IEP!

大家想想

  當生病時,大家都知道要看醫生,找出問題,進行治療。問題是越放越糟糕的!有病並不糟糕,因為極大多數的病或問題都可以透過專業的治療或協助得到改善。糟糕的是 --- 以為問題自己會不見。

這好比「掩耳盜鈴」或是「鴕鳥心態」。

  因為,上述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我認為,家長只要有專業肯定的告知問題與解決方向,一定樂意配合。即便,面子重要,大多數家長還是會願意接受問題去面對解決。

  所謂,著名的「哀傷理論」,即點出面對孩子有問題時,第一時間仍然會否認,這是正常反應,並非家長不講道理。

  輔導室的功能應是陪伴家長、孩子面對哀傷過程,從否認、生氣、隔離到接受面對。而非扮演與家長對立的裁判者角色。評估,應由政府單位與醫療單位強制介入才是人民之福(老師之福、學童之福、家長之福)吧!畢竟,成人世界裡,若產生特定社會現象,公權力一定會介入,好讓錯誤被修正,不足之處得到補足?為何,在小學卻倒反?要讓特定現象產生者自行決定是否被幫助或修正?

  問題產生者又沒有專業依據如何判斷決定?他如何知道這樣的決定對孩子與自己是真正好?醫院有最專業的資源可以清楚肯定告知他答案。難道,家長有朝一日知道後不會怪沒人早一點告訴他?其實是有,但是,告知的對象與程序問題讓他難以接受,也沒有人扮演陪伴者的角色。

  請讓輔導室資源班扮演該扮演的角色!亦即陪伴家長走過評估與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評估者的角色,評估請回歸專業的醫療體系,政府應該補助與協助家長尋求醫療資源的評估與介入。

政府要更重視校園危機處理

校園危機不是只有槍擊事件或是毒品問題。

  一個學習或情緒有障礙的孩子,上學一定不愉快,也會一直將不愉快帶給班上老師和同學。學校原本是快樂學習,培養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地方,難道,這樣不算危機?

  所以,非常盼望政府積極介入這一區塊,舉凡編列教育預算與服務流程都能更進步更合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