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 從發展公共運輸做起

臺北市政府公共運輸處處長 鄭佳良
  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研究指出由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造成地球溫度逐漸上升,使得氣候發生變遷及異常,引發了許多天災及生態危機,因此世界各國莫不積極進行節能減碳大作戰,投入經費資源及研擬各項因應措施,以挽救奄奄一息的地球。今天臺灣身為世界地球村的一員,更不能置身於保護地球的行動之外,包括政府部門、民間企業,甚至到你、我個人都應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在各界提倡節能減碳之下,交通運輸系統所消耗的能源,以及排放的廢氣及污染,往往被認為是造成地球暖化及破壞地球環境的主要元兇之ㄧ,其中又以私人汽、機車的大量使用最受到詬病。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資料指出,小客車平均每人車公里的耗油量為大客車的4倍,機車則為2.5倍,因此如何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提升公共運輸系統使用效率,已是現階段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所必須面臨的重大挑戰與課題。2008年7月1日,臺北市在郝市長及議會的支持之下,於交通局組織下成立了公共運輸處(以下簡稱本處),成為國內地方政府中第一個公共運輸專責機構,也正好搭上了此刻發展公共運輸的關鍵時局,在高油價時代逐漸來臨及響應節能減碳的行動綱領下,如何為臺北市打造一個優質的公共運輸系統,以及執行各項公共運輸政策,便成為本人就任以來的首要任務。

  本處目前所轄管臺北市公共運輸系統包括捷運、公車(含公路客運及市區客運)、計程車及遊覽車,以及其他如渡輪、纜車及小復康巴士等提供公共運輸服務之運輸工具,其中以捷運系統及市區公車 之規模及運量最大,肩負大臺北地區主要的交通運輸任務。以2010年3月資料為例,捷運系統通車路段營運里程已將近93公里,平均每日運量達到138萬人次,隨著捷運路網陸續開通,未來運量可望持續成長;另外在市區公車部分,目前臺北市市區公車路線計有306條,公車數量近4,000輛,平均每日運量可達到186萬人次。至於計程車及遊覽車部分,目前臺北市則分別約有3萬輛及3千輛左右,也提供了部分的公共運輸服務。

   一般認為,臺北市的公共運輸系統已經相當發達,民眾使用率也凌駕全國,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9年所作的「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結果,以臺北市之公共運輸使用率最高,達到34.1%,其次為基隆市、臺北縣及桃園縣,全臺灣地區則為13.4%;另臺北市研考會於2009年10月所作的調查亦顯示,臺北市使用公車及捷運系統大眾運輸比例為40.1%,自用小客車(17.2%)及機車(30%)等私人運具比例則近50%。然而,以近年的統計資料來看,臺北市的汽車及機車數量並未明顯減少,仍約有180萬輛的規模,私人運具的使用率則仍大多維持約50%左右,比起世界其他先進都市,如香港、東京、新加坡及紐約等,其公共運輸使用率都在70%以上,顯示臺北市在公共運輸的發展上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此刻正值高油價及提倡節能減碳,私人運具的使用或許已受到了一些抑制及推力效果,唯有再加強公共運輸系統的拉力(吸引力),提供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系統的誘因,雙管齊下,方能有效達到運具轉移及節能減碳的目標。

  在本處所執行的各項公共運輸政策及行動方案中,首要重點即放在目前運量最大的公車系統方面,研擬如何改善公車營運環境及提升公車的使用率,茲簡要舉出幾項重點工作及成果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 引進低底盤公車及油電混合動力(Hybrid)公車

  為提供一般民眾、老弱婦孺,以及身障者更人性化及無障礙的公車服務,臺北市自2007年起便開始補助公車業者引進低底盤公車,本處成立後亦持續執行此項重要政策,至2009年底止全市已有357輛低底盤公車投入營運,初步已達成3年300輛的階段性目標。另外在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期間,本市也預計引進60輛油電混合動力(Hybrid)低底盤公車,該車輛可視行駛狀況自動調整電力與柴油之動力配置,較傳統柴油公車省油約30%,可有效減少油耗及降低污染,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二) 改善公車乘(候)車環境

  為了讓民眾有舒適的乘(候)車空間,免受日曬雨淋之苦,本處成立後除了致力於公車候車亭的興建外,另外也順利讓國道客運臺北轉運站如期啟用,該轉運站舒適的候車空間及順暢的運轉績效獲得了大多數民眾的認同及肯定,同時也改善了臺北火車站周邊的交通。另外位於臺北市東區的市府轉運站,也已經接近完工準備啟用營運,而配合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則在圓山地區興建了圓山交通廣場,以及配合木柵地區貓纜復駛,亦已興建完成動物園長廊式候車亭等,希望藉由在臺北市東、西、南、北各區建置完善之轉運設施,讓民眾搭(候)車能夠更加便利及舒適。此外,臺北市20年來一直高高在上的公車站牌,在本處重新設計之後將路線資訊圖高度降低,不僅便於民眾查詢也使得一成不變的公車站牌有了全新的風貌。

(三) 提供公車即時到站資訊服務

   為利民眾即時得知公車到站時間,降低候車不確定性及提供智慧化資訊服務,臺北市自2004年起開始建置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在相關同仁的努力下於2009年12月已全面建置完成啟用,在全市近4,000輛市區公車上均裝有GPS及無線傳輸設備,民眾則可透過電話語音、網路、手機及候車亭上的智慧型站牌等查詢得知任一公車到站時間,對民眾搭車及時間的掌握上相當方便。以2010年3月為例,民眾使用語音查詢公車動態資訊為18,783筆、電腦網頁查詢為613,467筆、手機查詢為 710,422筆,可見此系統在使用上已相當普遍,民眾對此系統的滿意度亦高達80%。

(四) 提升公車服務品質

  為了提升公車服務品質,本處持續針對公車業者進行服務品質評鑑,評鑑項目包括「車場站設施與服務」、「運輸工具設備與安全」、「旅客服務品質與駕駛員管理」及「公司經營與管理」等四大類別共21項指標,評鑑結果顯示公車服務品質均在持續進步當中,以98年第二期評鑑為例,在14家公車業者中有7家達到優等,為歷年來最高。另外為了倡導對公車駕駛員的關懷及促進乘客間的禮讓,本處也特別舉辦了「公車禮貌心運動」,透過公車駕駛員與民眾親切的互動及問候,讓民眾感受到公車不再只是一個冷漠的交通工具,同時也具有傳遞愛心、增進社會和諧的一面。

(五) 維持低價的公車運輸

  提供低票價的公車服務一向是臺北市既定的政策方針,但隨著油價高漲使得公車業者的營運成本日漸增加,因此為了維持公車一定的競爭力,本處持續編列預算執行公車票價補貼及營運虧損路線補貼政策,同時提供部分弱勢族群票價優惠,如65歲以上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每月由市府補貼提供60段次的免費搭乘,學生票部分則有8折優惠,另外捷運轉乘公車或公車轉乘捷運均再享有半價優惠等,透過種種補貼措施避免民眾因使用公車成本增加,回歸使用私人運具,同時也使得公車業者在營運成本日益增加下不至降低服務水準與品質,造成客源流失。

(六) 推動主題性接駁專車

 本市每年都會有一些定期性的節慶活動,例如花季、燈節等等,往往吸引了相當多的民眾參與,因此配合重大節慶活動,本處也適時規劃了各式各樣的主題專車,藉由密集、方便的公車服務達到快速、大量的運送效果,降低民眾使用私人運具的意願,像近幾年所推出的年貨專車、花季專車、掃墓專車及懷恩專車等,都收到不錯的成效。

(七) 健全公車路網最後一哩

   雖然目前本市的公車路網已相當綿密,但仍有部分區域公車服務較為不足,因此本處也持續執行交通局所規劃的市民小巴政策,以公車銜接社區民眾至重要的轉運站節點,提供最後一哩的服務。至2009年底止,本市已有10條市民小巴路線,累計載客超過180萬人次,市民對此項政策的滿意度及接受度相當高。

  以上為本人對於臺北市公共運輸發展的看法及本處權管業務的一些工作心得,在節能減碳風潮的引領之下,本人認為現階段是發展公共運輸最好的契機,也希望公共運輸在未來能受到更多的重視,同時令人欣慰的是中央交通部已決定從今年(2010年)起,3年內投入150億來發展公共運輸。最後,公共運輸發展的成敗應不單只是仰賴政府資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靠你我,身為世界公民的每一份子以行動來支持,建議大家可以從每週搭乘1次大眾運輸工具開始做起,慢慢養成使用公共運輸的習慣,如此一來,公共運輸系統才能夠蓬勃發展,地球環境及生命也得以生生不息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