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裡的魚蝦到哪兒去了?

北區國稅局課長國稅局課長 呂紹錦

  小時候,爸媽忙著農事,我和姊姊、弟弟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到住家前面的小溪抓魚蝦。

  因為家境不好,抓到的魚蝦,就成為餐桌上的佳餚;一家人圍著餐桌,邊品嚐小魚小蝦的鮮美滋味,邊話家常,那是一幅溫馨快樂的畫面,直到成年後,那畫面依然清晰地時常在我腦海中浮現。

  我和弟弟各自成家後,分別在不同的縣市購屋定居,但假日我們一定返鄉團聚,因為老家有太多我們共同的童年回憶。鄉間清新的空氣、寧靜的環境也是我們恢復疲勞補充能量的最佳處所。

  有一次,午後天氣異常悶熱,我便提議到溪邊走走,我和太太及弟弟、弟媳來溪邊,一時興起,我們四人脫下鞋子,光著腳丫,踩入沁涼的溪水中,頓時暑氣全消。找了一塊大石頭,我們坐了下來,開始聊起童年往事,這時弟弟突然叫了一聲:「咦!怎麼溪裡的魚蝦變少了?以前那成群游來游去的魚蝦到去了?」

  晚上,我們在餐桌上聊起到溪邊發現魚蝦變少的事,爸爸嘆了一口氣,他說:「沒辦法阿!很多人到溪裡電魚、毒魚,當然魚蝦會變少!再加上農人噴灑農藥,使用化肥,汙染了溪水,想要像你們小時候有豐富的魚蝦,怎麼可能!」聽完父親的話,我心裡開始擔憂,再這樣下去,溪裡的魚蝦可能會絕跡,我們的環境也將被汙染,青山綠水不再!有誰能阻止這樣的浩劫?

  有一段時間,政府撥了經費整治我們家前面那條溪,完工後,我們走到溪邊看看,發現事態不妙,以前長滿小草的溪邊土牆,全部塗上了水泥,顯然,主事者並不了解整治方式與自然生態的關係。過去,小溪旁的土牆與小樹小草,是儲存水資源的天然生態,讓溪水永不乾涸。而水泥牆代替土牆之後,將影響溪邊自然生態,也無法調節溪水,當大雨來時,易造成泛濫,而乾雨季也會造成溪水乾涸,露出溪床。

  建議政府在實施任何建設時,均應將環境生態的維護,列為優先考量,若能成立專案小組,邀請各專業領域的人士,進行會勘,有個完整的規劃,才是一項成功的建設,也是人民之福。

  近日以來,國內外天災人禍不斷,報章媒體大篇幅的報導,也讓人心不安。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尊敬天地,然而科技發達,我們居住的環境卻日益惡化,許多人身體生病了,心也生病了,或許我們都得靜下心來省思,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與地球是息息相關的,唯有大家團結同心,不再破壞生態環境,務實做好環保工作,才能讓地球永續生存,我們也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