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圓太極

綠野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 高平和

  《周易-系辭傳》中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精闢描述了古人對宇宙萬物的高度認知。以現代科技的眼光來看,這和天文學中形容的”宇宙大爆炸”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那個”hot spot”點正好符合所謂”太極圖”中太極魚的陰陽循環點。

太極圖像(摘自百度網)

  太極圖像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由於陰陽兩面方位的移動和變換出現了不同的八卦圖像;「坤震離兌居左,坤為母,離再索而得女,兌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陰,只震一索而得男為陽,故太極圖左面用黑色表示屬陰,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乾巽坎艮居右,乾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陽,只巽一索而得女為陰」,故太極圖右而用白色表示屬陽,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陰陽相融,所以說它是宇宙的起點,也可以說是科學的基礎。

宇宙和太極
  宇宙無限大,所以稱之為太極,但宇宙是有形的,有實質的內容,但太極是意象的虛擬的,無實質的物相。從易經的觀點來看,有形的物質來自於無形創造,所以才有”無極而太極”的說法。

  太極這個虛擬實體是運行不息的,就和物理學中能量不滅定律一樣,動能和位能是隨時相互轉換的。在太極中,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變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自然和太極
  自然界也是如此,陰陽寒暑,四季的生長變化,亦即萬物的成長規律,都包含在陰陽五行之中。

存在於自然界中生物有一定的共生法則

  在自然科學裡中,可處處窺見太極運行,例如靜態的地球古地磁、岩礦、地形、化石、山脈、等等,動態的氣流、海洋、生生不息的動植物、風化侵蝕、沉積變質、火山爆發、地震、板塊構造運動、、等等,萬物不斷圍繞著一個”圓”字在演變,宇宙星球外形是圓、星球運轉也是圓、地球自轉是圓、洋流循環是圓、氣旋流動是圓、河相演化是圓、礦物產狀、侵蝕風化是圓、、、,甚至於人類活動和事件等等,這些在在顯示,老祖宗的太極意念是從大自然順勢而來的。

太極和自然和諧法則
  《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後被用為蔔筮符號。後代道教又將其演化為除凶避災、鎮懾邪惡的圖案。太極與八卦結合的圖形,反映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運動、衍生萬物、無窮無盡、循環往復、井然有序、生生不息、新新不已的現象。

大自然的不二法則就是相互依存(藍彩細蟌)

  人類的美好離不開和諧,和諧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則,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法則。太極是生命,太極也是人生、是精神、是世界,太極無處不在,而太極的核心也就是和諧,相互依存的概念。

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太極(岩石是陰水是陽)的最好佐證

  回頭來看看,只佔地球表面一小小面積的臺灣,因地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相互擠壓的地帶,存在多樣板塊碰撞的實體證據,包括構造運動學、沉積學、火成學、古生物學、古地磁學等等,成為全球著名的板塊構造聖地,引發全世界相關地球板塊研究大師不斷來臺取經,也因此造就了臺灣多樣性的動植物生態,如此小面積的地形高度,竟然從低於海平面標高零公尺以下的盆地(臺北盆地-16公尺)、到平原、台地、丘陵、一直到近高於四千公尺以上(玉山主峰3952公尺)的山地等景觀,蘊育了不少堅忍不拔的生命力。

強勁的圓柏象徵著大自然堅軔的生命力

  一個簡單的例子,野柳的女王頭,因海水和風的侵蝕作用,早在幾年前就有坍塌倒下的現象,風景管理處只能臨時將女王頭的基座用水泥補強,暫緩它倒塌的危險,雖然風化侵蝕倒塌是自然營力造成的,用人為方式防塌,但總不是長久之計。從太極概念另類思考,石蕈(女王頭屬於石蕈的一種)的形成演化到倒塌是自然現象,而水泥補強是不自然人為作法,石蕈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本是無極而生太極、太極而至無極的使然,如用人為方式保存自然景觀,就容易讓人有不自然景觀的想法,何不順應太極,讓自然歸於自然,人為和自然相結合,運用說明牌或展示架,記錄女王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風化侵蝕現象一一呈現,倒塌就倒塌,並不是一件無可彌補的景觀破壞,反而是呈現造物偉大能力的最好寫照,也正好成為一處教育訓練的最好自然教室,女王頭還會出現,也還會消失,一切都是太極循環,有陰必有陽,陰陽和諧共存的理念。

太極和保育關念的結合
  “太極自然”或”自然太極”本是渾沌圓融。在環境的演化中,人類一直扮演著一部份角色,只是人們常自我澎脹,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主宰了所有自然定律,不談別的,單單回首看看臺灣人為和自然災害,包括地震、山崩、洪水、土石流、乾旱、豪雨等重大災害,對人們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像去年八八風災和今年二高山崩事件,都是原先能避免的自然災害,從中吸取教訓並積極修正才能免除所謂的「大自然反撲」。

去年(98年)莫拉克颱風(88風災)後小林村僅存的房屋

今年(99年)二高「425山崩事件」順向坡土石滑落

  臺灣許多自然生態步道已逐漸注意到與自然結合的思考,無論是海邊或山林,運用當地的自然材料和不破壞現有景觀和生態工法來作設計,考慮步道規模、承載量、休閒設施等因素的步道系統,實行生態工程、減法設計、輕量化材質,儘量不使用人工水泥砌磚,取而代之的是週邊現有的林木和現有土石,建築和動植物相結合的天然步道,隱密賞鳥亭、綠色步道、生命步道、天然棧道蘊育而生,甚至完全沒有人為建設的工法,這些崇尚自然的方式也是讓自然步道永續持久的模式,是合乎自然也合乎太極和諧意念的工法。

  曾幾何時,自然只存在於社區公園和人為生態保育區,別忘了,”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人們對於肉眼看得到會動的有生命的,容易使人感觸,對於無生命和靜止不動的地景反而容易被忽略掉,殊不知,所有的生命都存在於無生命的環境中,在這裡並不是要突顯地景的重要性,而是要強調,生命和無生命是相輔相成的,在節能減碳的同時,保護了動植物的生存,也需維護了生存的環境。

瞭解自然才能保護自然

太極思想有助於保育觀念的提升
  以太極拳為例,打拳首要「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貓行、虛實分清、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式式均勻、連綿不斷」,太極意念就是如此,陰陽協調,從點線面和諧思想再發揮到空間的運用,把這種思想運用在保育觀念上也一樣,保育要從自身做起,「能量滿溢才能傳導給周遭」,保育並非是要教育別人,而是無論力小或力大,都能確實地自我實踐,影響力才能不斷地擴大到整個世界。

由心自然而發的太極拳

全球暖化和太極
  全球暖化在二三十年前早已有學術、電影、媒體不斷在呼籲,但在臺灣真正落實在民間也是最近幾年的事,垃圾分類、環保用品、節能減碳、綠社區、素食救地球、、等等,一般人的觀念是儘量減少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就能免除全球暖化的危機,殊不知,在地球46億年的演化史中,冰期和間冰期(暖期)的演變本來就是一種全球氣候波動,而人類活動只是全球暖化的催化劑,並非主因,一昧的強調人類破壞並不能免除全球暖化的結果。

  如果說人類對地球自然環境的破壞是”陽”,保育自然環境現況是”陰”,如何讓陽和陰在和諧的狀態下相互依存,利用人類不斷日益增進的科技,運用在自然環生態的保育,才是保護地球的積極作法,反人類活動只是堵塞治水,治標是無法治本的。

人類活動雖然帶來地球自然環境破壞,但也帶來無比繁榮美景

  當然,從臺灣保育的努力,環保意識抬頭多少灌輸給一般民眾對自然環境的認知,但終就大部份人的觀念上,人是人、自然歸自然,人為和自然總是沒能併肩而行,”以人本作出發點,用太極補強”,執行保育工作應是全民運動,當然需要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期望臺灣能以自然太極為生態保育的出發點,讓保育融入太極,源遠流長。

  看看我們這個美麗的地球,有如此豐富多樣的生態和環境,無論是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都是如此吸引著眾人的目光。綠野生態保育協會本著這種和諧共存的理念,聚集了臺灣保育界同好,並期待能有更多有心人士參與,共同朝著保育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