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惡化中的國際弱勢人權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俐甫

  告別二十世紀,冷戰結束,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二十一世紀,EU成立,開發中國家也進行區域經濟共同體的整合,世界各地的經濟成長數據都大幅增長。但是數字表象代表的是各國國民平均水準的上升,卻未必是真實生活的改善。

  富而不均的問題在二十一世紀快速進展,貧富差距擴大,而且富者絕對財富數量人數大量增加,世界前一千大富翁幾乎掠奪近半的地球財富。全體的財富增加了,但多數人的財富卻未必,甚至實際所得下降,中產階級淪為中貧階級,這不止是開發中國家的現象,也是已開發國家的現實。每年重要經濟體召集的國際會議,不管是在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的都會舉行,都有有成千上萬的民眾示威抗議。2009年初的世界經濟危機,各國運用了大量的國民儲蓄與預支未來收入去挽救富翁與財團的企業,此一政經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成為本世紀與環境問題同樣重要的人權議題,環境公民權與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而經濟公民權與現在密不可分。

   十九世紀中到二十世紀中期,無政府主義主義與共產主義一度透過推翻政府想解決各國政府對於經濟人權漠視與戕害的問題,但圖勞無功。二十一世紀一度看來是經濟全球化即將實現,各國政府將縮小萎縮,將帶來大同社會的國度。但貧富差距擴大,透過全球化作用,使原本國內的經濟弱勢者,由國內殖民惡化成國際共同殖民。全球化使國際富有者超過國度,成為無國家責任的富人俱樂部,弱勢者曾為跨國富者的奴隸。

   國家功能的萎縮或遭財團把持(或國家就是財團,如主權基金與權勢家族、政客的結合),使這個現象無法消弭。國家在二十一世紀失去公平正義的功能。我們呼籲全世界的NGO組織替代國家在此環節的失能,為經濟弱勢公民爭取生存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