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紋樣的生命 與大自然和平共存

南亞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學生 陳怡吟

  從小到大,習慣獨處的我,只要閒來無事,就會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文學書籍,尋找一處寧靜的角落,坐下來細細品嚐,常常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甚至曾因急著想知道故事的情節後續發展,而犧牲睡眠熬夜看書直到天亮…。

  不過,比起閱讀,我更喜愛徜徉於大自然。遠離都市的熱鬧繁雜與喧囂,置身於有如拼布般田野的小鄉村,或充滿蟲鳴鳥叫的山林,大口呼吸新鮮的空氣,褪去所有的疲勞與壓力。每逢例假日,常會和家人一起到台灣以北的各種大山小山遊玩,如阿里山、五峰奇、尖石鄉…等;寒暑假時,也會定期回鄉下住個幾天,一方面探視爺爺、奶奶兩位老人家,另一方面,則順道欣賞田野間的翠綠風光。

  但那些早已是過去式了,上了大學後,由於課業繁忙,出門的次數逐漸減少,現在更是成了足不出戶的地步。第一次,因為課堂上的需要,而看了這本與自然環境相關的書籍,讀後才發現,即使不出門,也能藉著閱讀和作者一同遊歷台灣各地的山巒與森林。書中共收錄了十四位作家所寫的自然文學作品,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有 徐仁修 的《野地》、 凌拂 的《斯文豪氏蛙》、 劉克襄 的《黑瓦小屋的家園》及 王家祥 的《靜坐如佛的孤猴》等四篇。

  《野地》一章中,描述的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廢耕地,在大自然風雨的滋潤下,竟成了欣欣向榮的樣貌,各種野生動植物,都在這片土地上活躍的生長著。鼠麴草、昭和草、龍葵、狗尾草、野茼蒿…;蜜蜂、蝴蝶、毛蟲、瓢蟲、蝗蟲、蟾蜍…,此時我忽然想起,鄉下的四合院附近,一些廢棄的田野或空地裡,確實也長滿了這類常見的動植物,可惜我每次就算有注意到,也不曾近看,只因害怕蚊蟲叮咬,而匆匆走過,忽略了這美麗的景色。

  我雖然不曾喜歡過青蛙,但在作者的筆下,《斯文豪氏蛙》卻成了孩子們課餘的玩伴,並顯得如此小巧可愛,「…翻著翠葉,灑著細水,塞一小片水果,…或許斯文豪氏蛙一點興趣也沒有,但小孩的心意是到了…」孩子們的天真無邪,改變了人們對於青蛙長相醜陋、摸起來又黏又滑的刻板印象,也讓人意識到,蛙類是值得尊重的生命,而不只是人們口中的美食。

  《黑瓦小屋的家園》是一所小學,也是一個家,更是一座充滿樂趣的遊樂場。看著作者的敘述,感覺就像回到了爸媽的學生時代,不必受到高樓大廈的束縛,在鄉間小路上盡情的奔跑、爬樹摘果子、捉魚撈蝌蚪…,此情此景,使我不勝嚮往。

  憑著直覺,大膽的在山中小徑裡亂竄,但那裡是野獼猴的地盤,免不了會被猴王擋路,途中,作者和一隻被逐出群體的強壯公猴擦肩而過,並對牠揮手道別 …。

  《靜坐如佛的孤猴》一篇中,所呈現出登山時的閒情逸致,實在令人稱羨。喜歡冒險的我,也好想和作者一樣,尋找一處綠意盎然的山林,隨意的欣賞風景、和小動物打打招呼,體驗一下尋幽探險的樂趣。

  然而近年來這樣的境地,已陸續遭到天災與人為的破壞,隨著醫學科技的發達,台灣人口逐年增加,愈來愈多的垃圾,甚至已飄洋過海,流到了別的國家。昔日人人口中的福爾摩沙生病了嗎?不再翠綠的『美麗之島』,猶如年華老去般,失去了當年的丰采。人們在不經意間喪失了對大自然的尊重,大自然遭受到無情的傷害,我期盼有一天能讓大地回到最初的美景,人類與自然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