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候鳥型農居生活感言

聲寶股份有限公司秘書 林素芬

  每逢假日,就一家大小共同驅車南下放野山林。

  假日下鄉,得先經過揮汗如雨的暢快,才能有甜美的果實。做了半天的農事,除除草啦,收成、修剪、固定植物,假日選擇如此離開台北,沒有想到能過著這樣半農居生活。除草首要挑時間,清早涼爽,黃昏蚊蟲多;雨後土壤濕潤,拔草省力;小草就要拔,等到雜草成軍,可就費盡心力。日常的一些小事,整理書籍、雜物歸位,甚至牙疼也是,總想有空再來處理,拖到不能再拖,才費盡力氣完成。有時天沒落雨也無陽光,卻仍然能夠把皮膚給曬傷。日頭赤炎炎,在地球臭氧層受到破壞之後,環境保護的問題刻不容緩也相對的更加重要。

  前些天大雨,一棵松樹倒下,不過卻有四顆南瓜的收成,庭院中長了滿地的地瓜葉,想不透老天爺今年為何一直賞賜地瓜葉給我,不過能夠現摘現吃野菜就是一種幸福,回到都市一接觸工作上的人事物,心就亂糟糟,假日的山林田野生活是一種生活中的平衡。小小的地,竟也種了多樣植物,也就忙忙碌碌的當起了農夫。老天爺冥冥之中的安排,現在也還沒想通是為什麼,或許多年之後,才能參透這個人生的轉折吧!

  家中媽媽把平日野放,到了假日才能整理的菜地收成,分送給台北的鄰居及親戚,看到她對此充滿了滿足,心中也很歡喜。人跟土地的感情連結會變得很親,對土地會不由然的多了一種的關心。上班日身處在都市叢林,也會關心著菜有沒有長好,關心木瓜是否被鳥吃掉,關心著南瓜發芽、開花與結果。而栽種一顆樹,長在地上兩三年就長得有兩個人高,不過種在盆中的就顯得瘦瘦小小。這就像是養小孩一樣。一顆種子頂天立地,如果我們怕「孩子」日曬雨淋,一天到晚把它們搬進搬出,就會像種在家裏的盆栽一般。然而靠老天爺澆水的樹,根要努力往地底下找水源,枝葉不怕太陽曬,不怕颱風搖。不過,靠人工灑水的植栽,樹根都在淺土,禁不起太陽曬。

  假日的農居生活,猶如把大自然當作一個道場。去年夏天颱風季,二棵松樹倒了,重新扶正後,明顯的比其他的松樹要矮上半截,這陣子大雨,又倒了其中一棵。松柏類要用沙,排水才好,不過大雨來,流失的也快,提醒我該要幫它們補充沙子了。鄰居有一棵香蕉樹半倒,農人也不扶正,就用桿子撐著,沒想到竟然也能活。因為用力扶正,反而會斷根。種子掉在土裡,經過一年自然就會發芽,自然中有不同的學問,在大自然中生存,要以自然為師,不能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