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T-登山者與環境共存的實踐.

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理事長 劉曼儀
   台灣,因為海陸板塊的撞擊,激盪出這海洋中一片被美麗的中央山脈貫穿的島嶼,三千公尺以上的高海拔讓即使在副熱帶的我們仍可享受到溫帶才有的生態環境。多樣性的生態造成多樣性的人文質地,這些是最我們需要珍惜呵護的淨土!

  如果說以尊重人權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希望的善用推己及人的同理心,這層關係不應只限於人與人之間,更要擴及人與生命,人與整個生態系之間。而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推動目標即立基在這樣的觀念下所進行。如果以每年至少兩百萬登山人口的保守估計來看,我們實在需要了解我們在野地的行為是否對於其他生命權造成干擾,而Leave No Trace即是在一種關切自己以外的生命、生態而產出的一種運動。

  美國在1993年公私部門及合作推動LNT的野地生活教育,雖然台灣的環境運動相較於歐美起步較晚,國內在2000年左右也開始有登山者陸續帶入LNT的環保概念,2007年由林務局投入推動台灣「無痕山林」的教育課程。這發源自美國的野地生活反思主要提出七大原則(連志展,2003;鄭廷斌,2004;郭育任,2005;劉曼儀,2007):

1. Plan Ahead and Prepare事前充分的計畫與準備
2.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在夠持久的地點上旅行和露營
3.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適當的處理垃圾
4. Leave What You Find將你發現到的任何事物回歸原
5.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將營火的影響減到最低
6. Respect Wildlife尊重野地的生命
7.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權益

  七大原則並非一個教條式的規範,要做為一個普遍通則必須承受不同文化背景、族群的考驗,如果制式化的複製也許會造成對於另種文化的不尊重。其重點在於對環境帶來最小衝擊、有意識的思考與行為,並透過實證且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不同多樣的生態環境,思考不同的登山方式,重要的是不只體貼人,更能體貼到其他生命。

  在吶喊尊重登山者彼此之間在自然裡的人權之餘,更是鼓勵人多去思考生態權的福利,思考到自身行為對於不會吶喊的動物界與所有生靈究竟會有何影響!進而修飾自我行為對於環境生態造成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