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的迷思

現任資深銀行從業人員 Cobi
   信用卡這個支付工具進到台灣已經超過30個年頭,五花八門的辦卡活動造成消費者一窩蜂的申辦信用卡,銀行更是不斷推出優惠鼓勵消費者消費,信用卡在銀行的包裝下,已經脫離了最初這個工具的美意了。

   信用卡原本是提供消費者便利支付消費金額的工具,銀行原本獲利來源僅是從商店端收取合理的手續費以填補代墊款項的利差,然而,當手續費不斷的降低到銀行無法獲利時,許多衍生出來的金融商品順應而生,例如:循環利息、分期付款、信用卡貸款....等等,藉由鼓勵消費者擴張信用消費來支付銀行高額的利息,雖然,表面上創造出許多經濟來,但依照筆者在金融業多年觀察,許許多多消費者都是充分利用『先享受後付款』的好處,大大的擴張信用,渾然不知在此同時,銀行也從中獲取更高的手續費用。

  從銀行的角度看來,收的5%~20%手續費並無不合理,就如同任何一個產品賺取20%的利潤也是理所當然,但筆者想提醒大家的是信用卡本身的意義是讓大家成為一個支付工具,也就是當你有需要、有計畫、有能力還款的時候才去使用,而不是為了消費而消費,讓銀行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要如何不再讓信用卡成為你(妳)的負擔,只有從自己的消費習慣改變起,這樣信用卡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用且便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