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的台生一代

磐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企劃部 課長 毛臺業
   台生一代就是日本結束統治台灣後,在台灣出生的第一代人民,當然會有台生二代,台生三代等。這表示"台生一代"的上一代應為受日式教育或隨國民政府遷台的人民。台生一代的童年,感覺有點像70年代後的台灣外交處境。如此,造就了多看多聽有把握才提出己見的個性。想必這是那年代一般百姓共通的個性吧!

  台生一代的少年與青少年時期,感覺有點像現在台灣人民因政府忙於政治鬥爭,而無法得到"合理"的引導,只能默默無奈地接受財團趁火打劫式的利用與不衷心的安排。這股不滿亦會像叛逆期的青少年一般表現出來。最後大部分成為異鄉遊子,在台北落地生根,如同所有無法躲避資本主義下,建構都市化裡必須不斷的工作與被剝削的消費者。

  雖然這一世代的青年成長過程不盡都相同,但生活在當時(50至70年代)大環境比較沒有重大的教育、經濟、社會、國家與政治的問題,而各家庭彼此之間的貧富差距不算太大,故而大部份青年們的價值觀都比較相近。如一般台灣史,都把此一時期的台灣民間生活描述為:大伙一起努力拚生活的祥和景象。

  曾幾何時,用台灣人民的汗水堆疊的經濟快速成長,也快速吸引了許多嗜血的國際投機客,來台灣炒作短線吸金。直到股市第一次崩盤後,台灣已不復祥和景象,偏激的不勞而獲,唯利是圖的思潮,漸漸的侵蝕著因長期物質不滿而意識不堅定的台灣人民。最後,台灣竟然成為所謂的貪婪之島!此風竟也吹了二十幾年,當年的青年也漸步入中壯年了,縱使不為人父母,也為人師長吧!經歷了那段身為勞工長期被剝削,又面臨成家生子所產生的經濟壓力,那段因恐懼不安而產生貪婪的日子裡,還真的沒心情快樂呢!

  漸漸地,生活在21世紀的台生一代,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主要經營者,大多也成為年輕人的長輩;若干年後,這些年輕人也會成為台灣社會新一代的主要經營者。所以21世紀的台生一代,更肩負著傳承與引導的重要責任。可以比擬為蝴蝶效應的一念之間。(雖說是一念之間,但也隱藏前述成長環境所有的種種基因。)數百萬年來,人類同樣地依照此法則代代相傳,造就了現行人類的文明與多樣性。這裡面有個共通性,那就是人類物種要活下去。

  但是,生處在21世紀的人民要活下去的生物基本須求已不再是問題,而重要的問題是" 21世紀的台灣人民,要如何快樂的活下去!"換言之,大部份的台灣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已得到滿足,甚至達到了奢華的程度(依全球人口比例的比較);但是,在心靈上的精神生活卻有些不及,甚至於很多人是沒有精神生活的!如此長期性的身心不平衡,造就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大到從紛亂的政治,小到對小孩家庭教育的無力感。舉例來說,現在台灣人口結構大多都市化了,在高度都市化的結構下,產生了許多雙薪家庭(因為單薪家庭養不起小孩),而生活在雙薪家庭的小孩,他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絕對少於和老師、同學、保母及安親班的輔導老師等人;而雙薪家庭的父母,在全球高度競爭化的環境下不得不加班,至此陷入身心具疲,無法用心於小孩的泥沼而無法自拔。如此惡性循環所產生的兩代鴻溝,確實是不可忽視的"蝴蝶效應",影響所及不可言語。

  再則,傳播媒體已成為高度發展社會人民的眼耳,更是大部份人們的精神糧食。但反觀現在的傳播媒體,因惡性競爭而常以誇張,甚至是危言聳聽的內容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以達到生存的目的。想想看,台灣的傳播媒體,是否已經只有這黔驢之技來求生?如是,那不也是由消費者使然!

  前述的種種社會問題也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真是令人不敢多想啊!所幸現今台灣社會正暴發了一股反貪腐新公民運動,而且是以傳統的「禮義廉恥」四維為訴求,可以說是繼五四運動以來再一次的文藝復興。相信這是我們台生一代體內的基因使然,我更相信這次反貪腐新公民運動,對中華民族正面的影響,決不亞於16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歐洲的封建制度因此而瓦解,走向民主制度,因而奠定了歐美至今強大的基礎。至此我將呼籲朋友們,因我們生長在現今台灣的社會,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不缺,唯一缺的是我們深藏在內心的"愛"!所以請不用害羞地,把我們內心的"愛"表現出來,用"愛"把人類演化的方向導向正軌吧!

  台灣在短短幾十年間,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農業奠定經濟基礎,再轉型到工業;如此平均國民所得在30年間成長了近百倍!這個台灣的經濟奇蹟,是由當時生活在台灣的"這群人"所創造出來的。"這群人"是誰呢? 他們的祖先打從石器時代前就陸續地來到台灣。(即有的文獻指出他們正是目前台灣原住民的祖先),而後秦,漢,三國,唐,宋,明,清皆有不同規模的漢人移民至此,甚至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及日本人等。而最後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移民,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的遷台。(資料顯示台灣人口總數在1650年/荷蘭人盛時為20萬,1680年/鄭氏未期為35萬,1890年/清領未期為320萬,1940年/日據未期為587萬多,而1956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為近930萬,今2007年為2300萬,換言之這次遷移的人口數就多過了台灣自16到19世紀的人口成長數,而且不包括日本人撤台的人數,故當時每三個台灣居民中,隨國民政府遷台的人就超過了一人。就如同中華民族在大陸地區數千年的融合一般,台灣人民融合也在逐漸的進行,而近百年的融合程度,更為加劇。就人類學的角度而言,有融合就有衝突,在此不多言。

  "這群人"又在這台灣史上所謂的黃金年代裡,融合且孕育出我所謂的"台生一代",也就是你我的父母。也是把台生一代推向了資本主義裡,物質不缺的工業社會的推手。同時他們也把中華民族各地的傳統文化帶到台灣來。雖然台灣並不是大陸文化的環境,但基於民族使命感,台生一代受到他們父母的薰陶,也都承襲了這傳統文化,同時也衝擊著自石器時代以來,就在台灣逐漸形成的海島文化。雖然台灣海島文化裡的農業社會,早在十六世紀就受到資本主義的衝擊,但絕沒有像這30年間的快速衝擊與巨大變化,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而且那麼澈底的追求資本主義。

  相當感謝,資本主義及工業革命再加上台灣人民的努力,讓我們擁有比封建時代貴族們更豐富的物質生活。我只能說,我們懷念那個沒有太多的政治鬥爭,大伙同心齊力地努力工作,對抗貧窮的黃金年代,那也是台灣人民有夢最美,且逐漸成真的年代。縱使明知未來不會再有這機會與景象,但我們永遠會記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