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一切進步的開始

英橋開發關係企業總經理/前重陽國小校長 陳江松

前言──愛與尊重

  大家都承認現在多數國家已經進入文明社會,而定位文明的指標固然眾多,其中一項絕對不可少的就是「尊重」!從對人的尊重開始,到對事的尊重,對物的尊重,對自然的尊重,以至於對權柄的尊重,最後到對異己者的尊重。

   從20世紀開始,所有人文主義者都一再強調關懷與尊重,沒有尊重的心,就不會產生關懷行動;缺乏關懷行動,就不能證明人間確實有愛的存在。因此,學習尊重,是現代文明人的重要人生課題,除非你認為愛是多餘的。

   然而,當我們談到尊重時,一般人,通常會在潛意識中就希望別人都來尊重我,可是自己卻不太願意去尊重別人。這中間隱藏著一種不自覺的矛盾,以及尋求利己的自私心態。若不加以破除,那麼人與人之間,彼此出自內心的尊重是不容易發生的。這是對人的部分,如果對人的尊重做得不夠好,頂多只落得人緣不好的後果而已,但是若對物或對事不尊重,甚至對大自然不尊重,則其行為結果將可能為世界帶來重大災難!

   例如濫墾濫伐,就是對物和自然環境的不尊重;過度耗費能源(水、電、油等),是對物的不尊重;製造空氣汙染或水汙染,是對人、對物和對大自然的不尊重。凡此種種,若不加以有效節制,則將是世界浩劫的開始,這是現在進行式,不是未來式,因為它正在你我所生所長的環境中發生,而且會禍延下一代,甚至好幾代。

對人的尊重

   所有的尊重應該從人開始,因為人決定你我所見的所有行止,人影響一切的行為結果。首先,談談對人的尊重應有的觀念與作法:

一、 人不因種族或膚色的差異,而給予不同的待遇,應該同等尊重其人格尊嚴。

二、 人不因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同,而賦予不同的人權標準,應該讓人權成為普世價值。

三、 人不因男女性別的不同,而給予職務上或人格上的差別待遇,應該尊重男女平等。

四、 尊重他人因為種族、家族背景、性格、性別和成長環境所帶來的差異,並學習對其理解、珍惜與欣賞。

對事的尊重

   人與人相處接觸,就自然帶出很多事,對事不尊重,就會凡事馬虎,得過且 過,組織不會進步,社會也不會有好的發展。接著談對事應有的尊重:

一、事情只有對錯,沒有大小。我們應該學習把身邊的大小事情都盡量做到完善,只有人人追求事務的完善,人間才會天天進步,並共同享受到努力後的果實。

二、事情只問該不該做,而不問容不容易做。學習做對的事情,而非只做好做或方便做的事情。

三、事情不分貴賤,只問有沒有意義。學習做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挑事情表面的尊貴或卑賤。

四、不論我們處於社會的哪一個階層,每個人都該盡心竭力地扮演自己應有的職份,讓負責盡職成為每日奉行的座右銘。

對物的尊重

  上帝創造萬物供養人類生存,絕對可以滿足人類生存的正常需要,但人類因心中的貪婪和不滿足,過度縱容物慾,刺激需求,擴大享受,以至慾求氾濫,對物過度耗費。而地球上的所有物件,將不會像蘇東坡所言之「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若不善加珍惜,有效利用,有朝一日,絕對會因強烈匱乏而產生各類重大災害,人類將後悔莫及。

  因此,對物的尊重是絕對必要的,其觀念和作法如下:

一、只取自己身體真正所需要的,而不是去滿足心裡想要的。比如飲食和衣服,需要的有限,想要的卻無窮。要提倡簡樸生活,驅除奢華享受。

二、一邊要支取,一邊也要預備。當我們一邊支取上帝所賜的雨水、陽光和空氣,也要同時維護環境的不受汙染,以預備世世代代的所需。

三、持守資源再利用的原則,讓資源的有效性發揮到極致,將汙染程度和物質耗費降到最低。珍惜現在身邊所擁有的,勿預支未來子孫要用的。

四、凡事夠用就好,千萬別為了擺闊而過度耗費物資。人類要累積的是無限的精神價值,而不是有限的物質世界。

對自然的尊重

   西方哲人盧梭曾言:「凡自然都是美好的,一經人手就毀壞了!」自然養育眾人生命,人類不但不加以珍惜,還反過來毀壞自然,這是世界的悲劇起源。從現在開始,如果我們還不知珍惜大自然的賜與,還繼續肆無忌憚的對它予取予求,甚至到惡意破壞的地步,那麼大自然對我們人類的反撲,絕對超過我們當前的可能想像。從近年在歐美和中國大陸接續發生的雪災,非洲的乾旱,北極的冰山快速溶解,到處都有水災來看,大自然的反撲已經開始。

   我們不能任由這種狀況繼續惡化而沒有作為,除了呼籲各國政府必須強力制訂各項環保和保育政策,並且尋求國際合作之外,你我再也不能袖手旁觀,因為這關乎你我以及我們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這不只是生活問題,而是生命問題!

  對於大自然的尊重方面,至少我們目前可以有以下的觀念或作法:

一、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我們現在怎麼對待大自然,大自然在可見的未來,也會連本帶利地加倍奉還給我們。

二、從家庭做起,從教育出發。尊重大自然不是一個必須花費大力氣才能做的事,它本是隨手可作的芝麻綠豆事而已。比如說,不隨便攀折花木,不在高山種植蔬果,不因登山而留下垃圾等等。從家庭做起,從教育出發才是根本。

三、不因經濟發展而犧牲自然環境,應多方尋求可以經濟發展又不破壞大自然環境的平衡性作法。

四、鼓勵綠建築觀念的落實,並發展綠能。過去不當的建材和工法,已經對自然環境造成危害,過度的耗費能源也對自然形成重大汙染。鼓勵綠建築觀念的落實,並發展綠能或替代能源,是未來唯一的出路。

對權柄的尊重

  為了維持秩序,保持穩定,所有組織都必須有權柄的治理,而世間所有權柄的產生,都是經過一定的程序和揀選而來的,應該予以尊重,尊重制度,尊重組織的共識。

  然而,我們尊重的是那個職位與職分,不是那個人。

  因此,在職場中或家族裡,在社會組織或政府機構中的所有掌權者,儘管你不一定喜歡他或從心裡敬重他這個人,但是我們必須去尊重這個職務所產生的位份,尊重他因這個職務所作的決定或領導。擁有權柄者若對大眾有不妥適的處理,可以透過管道反應或進行權益爭取,但不可忽視他的職務角色,進而給予不理性的抵制或詆毀。

   若不尊重權柄,被領導者個個自我意識囂張,我行我素,那麼,任何組織都可能走向動盪局面,進而邁向瓦解的結局。

   假如擁有權柄者擅用資源,舞弊營私,勾結圖利,影響組織發展,我們當然可以適時透過民主程序削除其職權,解除其權柄,而非因順服權柄而走向盲從。

   除非,所有法定程序或正當方法都已用盡,仍然不得解決,甚而已經嚴重影響到大眾權益,或者危及生存權益,就有人可能會選擇革命的途徑。

對異己的尊重

   所謂物以類聚,是生物聚集之常態現象,人類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人通常喜歡找尋和自己的思想觀念或行為模式較為相近的人在一起,亦即和同質性高的人一起共事或生活,是比較容易產生共鳴和愉悅情緒的。若僅是如此也無妨,問題在於人們會選擇「排除異己」,有權力者甚至還會進而以卑劣手段「掃除異己」,社會中的種種鬥爭往往因此而興。

   這是另一種霸權心態,只要求別人必須無條件認同自己,卻不願意激勵自己去設法接納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這就是沒有尊重。沒有尊重異己的胸襟,自然形成黨同閥異的特性,社會往往因此而多所虛耗,以致整體進步緩慢,甚而經常裹足不前,原地踏步,這絕非有識之士所樂見。

   若要尋求或培養對異己者的尊重,下列的觀念或作法值得推介:

一、要籲知自己,跟自己不一樣的不一定不好,跟自己一樣的也不一定就好。世界之所以多采多姿,是因為大家都不一樣,以及多樣的物種。若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則不但人生無趣,甚至形成另一種恐怖狀況,就是到處都看到自己。

二、蘊育多元文化的涵養,尊重不同的種族、性別、語言、社會階層與特殊性,並習理解與欣賞異於自己的文化。

三、透過旅行和出國,培養寬闊的胸襟,拉大格局與視野。並且相信,文化只有差異,沒有高低或優劣。當養成容多納異的胸襟時,對於異己就只有欣賞,以及尊重。

四、無論是工作、生活或思維,應隨時保持創新的心態,和自己都一樣的就會走向保守單調,和自己越是不一樣的,就比較容易激勵創新,而創新是生活情趣的必要質素。

結語──尊重的重點在實踐

   有關尊重的理念或想法,比較容易溝通且被接受,因此,最難的不是認知層次的問題,而是具體實踐的問題。

   也就是說,尊重不應只是掛在嘴邊的美麗言詞,而應該是可以在實際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實行出來的具體作為。而這個作為,除了應該透過學校教育加以逐級教導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需大力提倡與帶頭推動,是各界社會精英必須開放心胸捐棄己見,極力引領尊重多元的風騷,更需要各類媒體能扮演稱職的第六權。

   一個國家是否屬於文明國度,是否真正邁入已開發國家,不只是看它的經濟水準,社會建設或教育程度,而是看它是否具有多元開放的胸襟,是否能夠接受異議人士所提出的異見,是否能容許不致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社會運動。

   這就是尊重,而尊重,正是一切進步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