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於大自然是否該更謙虛

台灣心靈創意能量共修會創辦人 黃悅羽
  年初去了趟九寨溝,行前為了避免高山症,吃了一個多月的紅景天;到了成都,又買了一盒十支的紅景天口服液,也全部喝完了。自以為準備周全應該萬無一失,沒想到才到黃龍機場,一下飛機就舉步維艱,喘不過氣來,趕緊放慢腳步做呼吸調息,才慢慢適應。接下來的行程,再也不敢掉以輕心,請地陪幫忙買了隨身氧氣筒,時不時吸上一口,生平第一次感覺到氧氣是這麼重要。由於缺氧恐慌症,所以特別留意海拔高度,到了黃龍風景區,看到標高三千多公尺就開始緊張,打開氧氣筒隨時備用,結果一路走來感覺也還好。心中納悶,同樣的標高為何感覺差那麼多?難道是我的適應力這麼快又好?禁不住好奇,還是問了地陪,地陪笑著解釋:「機場四周都是高原圍繞,空氣相對稀薄;黃龍風景區雖然海拔高,但四周有許多樹木提供氧氣,自然感覺不一樣。」原來如此,這讓我想起台灣的玉山,海拔三千多公尺,但林木茂密也沒有缺氧的問題。雖說我們都了解植物可以供應氧氣,但唯有缺乏時才能體會到它的重要性;看著兩旁高聳的林木、傾洩而下的瀑布,頓時感到人在其中是多麼的渺小啊!

  有感於自己對高原的不適應,很好奇問了生長在高原地區的地陪,是否能適應平地生活?地陪詳盡的回答,讓我增長了許多常識。她說:每個人都繼承來自父母的基因,生長在高原的人,身體就存在著可以適應高原生活空氣稀薄的基因,到了平地氧氣過多,也會醉氧昏倒,雖然不像缺氧會致命,但也很不舒服。這番話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天生造化自有平衡之道,高原地區的人與平地人的肺活量明顯不一樣,人與生長的環境之間維持一定的平衡,一旦生長的環境失去平衡,那麼人類身心的健康也會失去平衡。

  住家附近一塊公有地,近一兩年種了各式各樣的花,浪漫的花海吸引了許多新人來拍婚紗照,也常看見有人席地而坐在寫生畫畫。每當經過總忍不住駐足觀賞,心情也跟著浪漫飛揚起來。最近看到花全被鏟平,四周築起工程圍籬,工程車進進出出,沒多久就看到幾座泥作花圃,旁邊還鋪了石塊步道;雖未完工但也可以看出是一座小公園,人工的匠氣,不知能賦予多少公園的功能性,我只知道再也看不到閒適坐在地上畫畫的景象,還有新人在花間你儂我儂的畫面,我想有失落感的應該不止我一人。

  最近看到張曉風教授為台北的兩片肺葉請命,心中很難過。都市發展就不能保有綠地嗎?土地的開發有其價值,但居民身心的健康,難道不值錢嗎?兩者之間沒辦法取得平衡嗎?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丹麥和不丹,快樂的絕大因素源自於人民身心健康。丹麥的節能減碳,不丹的大片森林綠地,都是低污染的優質生活環境,居住在這樣環境中的人民,身心平衡自然就快樂。

  近幾年來全球各地頻傳的自然災難,讓人類束手無策,在大自然的反撲下人類顯得多麼渺小而無助,多少因失去家園與親人悲痛的臉孔不時浮現在我們腦海,面對這種種的無奈,我們是否該謙虛的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