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可以簡單過生活

高雄縣仁武鄉仁武村發展協會巡守隊/隊員 林明傳

  最近氣候變化很大,週遭的人都在談論要節能減碳救地球,不要再破壞地球了。少吹冷氣、多走路少開車、不要吃肉、不要浪費食物、要吃當地或當季食物......等都是現代人在鼓吹的活動。

  這讓我回想起50~60年代,當時成家立業那些年家境很窮,兩夫妻在建築工地當工人,孩子一個一個的出生都是住在工地裡。因孩子逐漸長大需要上學,才搬出來租房子。因一家6口過生活都需要省吃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很多省錢的方法,例如我們租的平房前面有一個大曬穀場,每天早上出門前先把地下水用好幾個桶子裝滿,上面鋪上透明塑膠袋蓋著曬太陽。當下午約四五點左右,小孩們回家趕緊利用太陽曬熱熱的熱水,提到公用澡堂去洗澡。原來那個階段我家已經懂得利用太陽能。

  當時家境不好,生活中的食物來源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再利用,例如,家中吃完的西瓜,可以將綠色的皮去掉後,將吃剩下的西瓜白肉拿來炒,就是一道可口的菜,就像脆瓜一樣。還有外出去工地工作時,在當時還沒有像現在環境汙染那麼嚴重,在工地附近常有很多野菜可以採回去煮,又省錢又養生,現在很多人或有錢人因為養生,開始吃有機蔬菜。原來當時的我們已有養生的方法了。

  因為家中的小孩多,所以小孩的衣服大部分是別人穿不下的送來我家給小孩穿,老大不能穿了再給老二穿,老二再傳給下一個,直到衣服破了不能穿為止,這是達到資源再利用的最佳化。

  因為沒有錢買不起車,每次全家大小從高雄回北部老家,買2張火車坐票,6個人輪流坐,原來在當時已常常利用大眾運輸當交通工具,減少碳排放量。

  因為在建築工地工作,有很多的廢棄板模被丟棄,家中用不起那麼多瓦斯,所以都是使用爐灶燒木材來燒菜、煮飯、燒洗澡水。燒完的灰燼中有非常多的鐵釘,一段時間小孩利用磁鐵將灰燼裡頭的鐵釘吸出來收集賣給資源回收商,這些廢鐵釘就是小孩的生活零用錢來源;而灰燼可以用來洗燒黑的鍋子,而且可以洗的很光亮,省了洗潔劑的錢,而且無污染。原來當時已經會資源分類再利用了。

  回想以前的點點滴滴,再看看現在的生活,因為生活環境富裕了,資訊多了,引誘享受的物質也多了,人心就開始貪了。所以地球資源減少了,大環境就變了。現在想想,慾望少一點、日子過簡單一點、資源少用一點、人多活動一點,其實地球的資源就會多一點,反撲的機會就會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