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淨化電視新聞媒體

中科院工程師 張鴻聲
  

每天當打開電視新聞報導的頭條新聞不外乎殺人、強劫、火災、車禍、詐騙,或是無聊的八卦等負面新聞,而且幾乎是24小時不斷的重播,有時候我真懷疑我們所生處的環境是如此的險惡嗎﹖可憐的2300萬台灣人每日辛勤努力工作的成果就僅是這些負面的新聞消息嗎﹖相信大家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台灣人民多是善良、充滿愛心,而且熱心助人的。

   今天在科技發達且資訊爆炸的時代裡,除了報章雜誌外,電視新聞是我們獲得外面即時訊息最快速的管道與方式。透過即時新聞報導,人人都可以變成千里眼、順風耳,即時接收到世界各地的最新訊息,這就要感謝在外辛苦打拼從事新聞採訪的記者。

   事實上,新聞報導負有「揭惡揚善」的社會義務,但是經常是「揭惡」多於「揚善」。有的電視新聞台為了滿足人性好奇心,提高收視率,記者常將犯罪過程詳細報導,或是電腦動畫模擬,甚至加油添醋,製造假新聞,才會發生幾年前「腳尾飯」的假新聞事件,這些鉅細靡遺的報導反而成為有心份子學習仿傚的管道,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另外新聞台主編者也需負起部份的責任,主編者在新聞題材的挑選及新聞內容的剪輯方面更應該小心謹慎,萬萬不可為了搶收視率,拼獨家新聞,而忽略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及新聞後續的影響力。

   最近有兩則新聞「台東賣菜的陳樹菊女士」及「一鳴驚人的小胖-林育群」,讓我深深覺得在台灣這一片土地上都充滿了偉大但又不起眼的小人物。每當新聞報導有貧困的家庭需要救助時,全國四處的援助與關懷如水流般的灌注而來,這就是台灣可愛的生命活力,值得新聞台多去挖掘及報導的地方。法鼓山聖嚴法師生前推動「心六倫」的運動,就是鑑於當今亂象百出的社會,社會大眾彼此之間的互動,甚少注意到倫理的分際及道德的準則,大家只知爭取權利,忽略了義務的奉獻和責任的擔當。惟有強化世人「倫理」與「道德」,所謂兩人以上相處的各盡其責、各守其分是倫理;彼此尊重、互相關心是道德。然而新聞媒體則應淨化新聞媒體的報導內容,擔負起「倫理」與「道德」教化的社會責任,相信此一潛移默化的力量勢必會漸漸感染到社會大眾,進而促成祥和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