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地產地消的環保概念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陳宥憲

  最近注意到一個有關環境保護的觀點,那就是「食物里程」與「地產地消」的概念,是每一個人皆可以做到的小行為,但累積起來卻是大大的環保。

甚麼是「食物里程」?

  食物里程( Food Miles )是指食物由生產點送到消費者手上,需要運輸的距離。要計算一件食品的食物里程並不容易,特別是加工食品,它不但包括食品由產地運到目的地距離,也包括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每種成份及包裝材料等運輸距離的總和。

長途運輸會引致環境污染-

  美國的香吉士、澳洲的甘筍、北京的菜心、泰國的茄子等等,千里迢迢地從外地輸入食物,必要耗用運輸工具的燃料。有人估算,每運輸及加工10公升橙汁需耗掉1公升柴油。長途運輸食物難免需要更多的處理和包裝,以便在運送過程中保鮮,或防止破損,確保在市場上的「賣相」。而且,這包裝程序除了浪費物料外,亦會製造更多垃圾,對環境構成的壓力可想而知,與環保界鼓吹的減廢概念可謂背道而馳。而且運輸系統造成的空氣污染亦不容忽視。有研究指出,由紐西蘭運送1公斤蘋果往英國出售,整個過程共排出 1,000 克 二氧化碳,假若由英國生產內銷,所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僅為 50 克,相差可達 20 倍之多。

  所以不論為了善待身體、愛惜生態環境,抑或單從支持本地經濟的利益層面出發,盡量縮短「食物里程」,絕對是清晰可辨的方向,只要本地生產者能為市場提供優質的食品,消費者絕對沒有捨近圖遠的理由。若當地未能生產足夠的食物,才從外地輸入。不過,我們仍可在選擇食物時,先選本地出產的食物,其次才選鄰近地區,最後才選較遠地區生產的糧食。

  因此節能減碳,不僅是政府與企業才能作的事,一般的市井小民老百姓皆可以為之,只要這種食物地產地消的觀念能夠深植人心,變成我們生活習慣的一部份,則人人皆可以作環境保護,皆可為這個地球貢獻一己心力,以捍衛大自然應有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