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文化素養從「尊重」「禮讓」做起

東星刻版社 會計 古瑞燕

 

  在一個飄著雨的夜晚與 80多歲的母親,從外地回家剛下車,即因路邊商家為求方便以鐵鍊拉起一個停車格,在微弱燈光情況下,高齡母親不小心被鐵鍊絆倒,頭撞地板馬上血流如注緊急送醫,額頭逢了數針幸好沒有腦震盪; 在不久前也發生了一件高中女學生於放學途中,於綠燈時沿著斑馬線過馬路,卻被同為綠燈左轉的休旅車輾過,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的交通意外。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件,然而每天這種意外都不斷的上演,工商業的時代為了生活打拼,時間就是金錢以車代步居多,為了爭取時間與空間之便,卻忽視他人用路的權利, 進而造成生命的威脅讓人實感無奈。

  反觀國外的交通大不同,記得第一次出國到美國旅遊,心中除了興奮還是興奮,走在美國的街道上車輛來來往往,也許是在國內的刻板印象吧!過馬路時,我總是亦步亦趨左顧右盼注意左右來車。有一次在跨越一條大馬路時,由於沒留意時間還剩多少,剛好走到馬路中間,燈號就轉換成紅燈,正當我不知所措如何進退之時,一件令我難以相信的事。十字路口雙向的車子,並沒有任何一部車急速的穿越馬路,而是靜靜的等待行人穿過才往前開,這一幕在我內心起了很大的震驚,更令我難以相信,因為這種情形在台灣是不可能會發生的,這也是我第一次過馬路備受尊重的感覺,那種感受真的讓人無法形容。當我回到台灣映入眼簾的喇叭聲,那股緊張氣氛又縈繞在我心中,更讓我深深體會文化的素養,應該從尊重禮讓做起。

  行人是所有用路人當中最弱勢的族群,為減少行人遭汽機車撞擊而傷亡的情形,近幾年在交通部極力宣導下,『行人路權優先』的觀念已逐漸受到重視,然而,卻仍有少數的汽、機車駕駛人因漠視或忽略行人路權的問題,導致意外的發生。 無論「人與車」的關係或「車與車」之間的關係,車輛駕駛人對行人的「尊重」與「禮讓」,這也是尊重行人的用路權之ㄧ;車與車之間若能遵行著「先行先走」的規範,加上每一個人都能遵守交通規則,懂得多幫別人想想,將會減少很多遺憾的事發生,有了這種守規則的文化素養,就會造就了整體規則及有條理的國家文化,更是法治觀念的落實。在國內道路交通安全上,雖然有著許多法律的約束,但在執行面上確有許多的落差,往往因塞車及爭先恐後所衍生的憾事,除了造成道路無法有效疏通車潮,更造成整體社會成本的增加,實在不是文明社會該有的現象。當我們看到先進國家進步時,相對的我們也必須反省自己的現況,唯有培養人人守法的文化素養,以及懂得尊重他人的「一顆體貼的心」,才能確實將行車安全的概念落實,達到整體社會文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