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與醫療人權

財團法人鄭德齡醫學發展基金會執行祕書 陳垚生
  患者的醫療人權主要是在獲得良好的醫療品質照護及病人安全的維護,而危害這兩項目標達成的最重要因素即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此佔病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所有安全危害不良事件。

   何謂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呢?就是患者在醫療照護機構內因其它因素接受治療而產生的感染,或稱院內感染。在醫院內,醫療相護相關感染是一項導致患者罹病及死亡的重大因素,亦造成驚人的財政負擔後果。據估計,在所有住進急性照護醫院的患者中,約有百分之五至十患者會在住院醫療過程中額外獲得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而在開發中國家更高達百分之十至二十。依據美國全國醫院感染監控(NNIS)系統估計:於 2002年,在美國的醫院大約發生170萬件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99,000人因相關感染而導致死亡,另導致高達每年65億美元的額外醫療費用支出。在臺灣的研究,以台大醫院2,000床的醫學中心估算,每年有平均2,500例院內感染發生,其院內感染成本為增加37,500天住院天數及每年300,000,000元額外醫療費用支出。其影響可謂驚人!

   80年代,在美國針對338家具代表性的綜合醫院進行研究,在隨機選取審查超過 339,000病歷後,發現建立密集的感染監測和控制方案可削減32%的院內感染,其中有效方案的組成分:包括進行有組織的監視和控制活動,並有受良好訓練及有能力的感染控制醫生,每250張病床有一位感染控制護士,以及將外科手術傷口感染回饋給臨床醫師的回報系統。儘管大約三分之一的院內感染在美國醫院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在1970年代中期,只有0.2%的美國醫院進行計劃且有效地減少四個主要類型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尿路感染、外科手術部位感染、血流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 ;在1976年,實際上約只有降低6%可預防的院內感染;可見改善空間仍大。

  常見被歸因為增加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危險因子有老人、重症、易受感染之醫療行為、重大外科手術接受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侵入性醫療措施、使用人工置入物、使用廣效抗生素、及多重抗藥性細菌在醫院內感染與散播等。因此,當患者於住院期間獲得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時常被歸責於患者的易受感染狀態。可是醫療體系是否已善盡保護病患免於院內感染的責任?2000年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Julie Gerberding,首先對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提出「零容忍」這一概念,儘管根除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此遠大目標在型塑一種文化以驅使正向積極變化和顯著減少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許多醫療機構進一步發現有比以前認定更多的院內感染是可以被預防的,他們制定目標將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率下降至遠低於以前可接受的基準之下,不但要去達成目標且要維持目標。在今日,「零容忍」是對將病人和醫療工作人員置於感染危險的不安全行為和做法的回應。美國醫療給付自2008年始,陸續對一些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採取不予醫療給付的措施:如心血管繞道手術後中膈腔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及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顯然這是回應「零容忍」文化極力促成醫療服務供給者的內部品質改善與提昇,而且此目標並非遙不可及的;而且有愈來愈多研究結果都呈現降低之前所未有的低感染率。

  回顧臺灣目前雖擁有全球稱羨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制度,體系可提供全民方便、普及、及便宜的現代醫療服務。然而,以其給付方式仍?重於論件計酬,導至衝量服務成為大眾醫院的現象。而醫院對於需付出成本而無相對回饋收入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預防性投資明顯是意態闌珊:如感染管制人力的不足、預防感染的設施、醫療器材及相關計畫等。

  未來,如何獲得良好醫療照護品質及病人安全維護的保降並避免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臺灣全民醫療人權的迫切課題。欲達成此目標,首先需先在臺灣型塑全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零容忍」的文化及氛圍,衛生當局的揭竿並承諾推動並設定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預防關鍵行動的國家目標近程及長程目標;醫療機構經營者應具社會責任及投入相關促進計畫而不止於汲汲營利;全民健保給付制度的改革,激勵品質、抑扼窳劣;及全民的參與監督,加注外部改善壓力。

  我們期待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零容忍」以保障臺灣人民醫療人權的文化能儘快覆被整個臺灣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