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言以待人的社會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陳駿璿

  最近聽到一則新聞說:護專的學生在上身體評估課程時,在下課時兩名女同學胸部、抓胯下,臉上的表情卻是很開心或者說是不認真的,而這些動作又被其他同學拍下來放到網路上,因此引起網路上廣泛的討論,最後被新聞媒體拿出來報導。

  新聞中指出網友批評,認為她們的態度太輕佻,以後當護理人員也可能不尊重患者。誠然這些學生未來將要從事醫療服務這個工作,需要許多的專業與對病患十分的尊重。但筆者卻不甚認同,對於一群尚在學校接受專業教育與職業道德養成的學生,可以用預設的立場對他們做近似於千夫所指、無病而死的批評。這些批評如放在正職之護士身上應是恰如其分,但用在學生身上除了造成學生們心理上的陰影外,實在對教育學生無真正幫助。

  報導中指出:學生亦了解對於病患應有的尊重,只是在下課期間和同學間的玩鬧合影,筆者認為假如是在上課期間,假人乃課程中模擬的病患,學生們應當對病患有所尊重;可假人只是課堂上模擬用的道具,出了教室,假人還是假人。雖然學生下課間的玩鬧,是對假人的不尊重,但我們應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糾正,讓其對兩者不同的身分有正確的認知即可。

  現今台灣各家新聞氾濫,常常為求收視率而以聳動的字句給予讀者誇張的報導,又因網友跟風討論的盛行,許多人常常只靠隻字片語、未將事情的始末了解清楚,便開始以個人好惡來進行主觀的批判。猶如古早的一句俚語:「細漢偷摘瓠,大漢偷牽牛(小時候會偷摘瓠瓜的孩子,長大一定會偷牽別人家的牛)。」俚語中其實已對小時偷瓠的孩子預設了立場,批判的人只知道「偷」這個事情,但不知偷瓠的孩子是否是因種種原因,如家中缺糧等不得已苦衷。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見會做壞事,卻可能因為大人們的既定印象,而使得犯錯的孩子因此走上歧途。

  媒體的報導與網路上的討論常常因為事不關己,所以可以用大剌剌的態度,很隨性、很主觀地去批判任何一件事。甚至因為了求得他人關注,用誇大的方式去渲染事實。但如果諸位本著同理心,當站在那裡接受網友、媒體公審的是自己時,又將是作何感想?對犯錯的人,我們可以用正面、客觀且公允的態度加以評斷,而非無時無刻舉著放大鏡,稍有一點錯誤便將其批得體無完膚。對於學生,他們對社會價值的認知尚在建構,應該以更加包容的心態去幫助他們成長。更何況「寬恕」不正是我們從小學習並傳承給下一代的美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