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不是口號

E Corporation Procurement 吳美惠

  台灣在過去的30年中靠著消耗大量的資源造就了現在舉世聞名的電子王國,在我們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成就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反省該怎麼樣做不要在傷害這美麗的地球了?近幾年來,政府有關環境保護的工作,在法規與政策方面,包括完成環境基本法、推動非核家園、制定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等;在執行與獎勵方面,包括建設與新增國家公園、推動塑膠免洗餐具減量、台灣地區河川污染整治工程、針對購置防治污染、資源回收及工業用水再利用之設備及技術提供租稅減免措施、推動環保標章制度與行政機關綠色採購方案等。此外,為追求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均衡效應,政府也在推動一些深具區域特性的希望產業。

   放眼世界,各國也都對如何保護環境有相同的共識,在國際上始於1972年,聯合國有鑑於環境保護日趨重要,召集全世界114個國家,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並共同發表「人類宣言」,揭櫫:享有良好環境是人類重要的生存權;保護環境並傳之後世,是人類的責任,亦是各國政府的義務,人類已到歷史的轉捩點,對環境問題,除需深思熟慮外,極需共同採取行動。它促使工業化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得以聚在一起,確定人類大家庭對於一個健康的、具有生產力的環境,勾劃出「權利」的範圍,繼而研討充足糧食、安全供水及計畫生育等議題。此外,自此之後便揭開了國際環境保護的序幕。面對跨世紀的全球環境問題與危機,世界各國在聯合國的主導下相繼簽署多項環保相關國際公約,不僅反映全球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合作共識,也促使各國作了高度的政治承諾,以持續人類社會的健全發展。

國際環保之重要公約及議題一覽表

通過 時間

生效 時間

公約或議定書

議題

1971

1975

拉姆薩爾公約 (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

保護並廣泛利用濕地

1972

1975

倫敦海拋公約

限制因船舶、海洋設施等所造成之海洋污染、界定含重金屬有機氯化物等有害廢棄物的投棄標準

1973

1975

華盛頓公約

有關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限制

1979

1983

空氣污染長距離越境傳輸公約

解決空氣污染及酸化問題

1982

1994

海洋法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防制海洋污染

1985

1989

維也納公約

保護臭氧層

1987

1989

蒙特婁議定書

管制破壞臭氧層物質

1989

1992

巴塞爾公約

管制有害廢棄物跨國越境

1992

1993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1992

1994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cop5.unfccc.de)

有關二氧化碳總量管制

1992

 

21世紀議程

降低環境破壞並維持永續發展

1994

1996

抗沙漠化公約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防止土壤沙漠化

1997

 

UNFCCC COP3通過京都議定書

 

  台灣身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當然不能置身於國際上注重環保的要求之外,台灣目前在國際社會中不僅成為諸多產品、零組件的供應國,亦成為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不容忽視之一環。面對目前國際社會日漸重視企業處理勞工、人權、環保、社會參與及客戶權益等議題,更應積極面對的新課題,亦為提昇台灣進軍國際之里程碑。

   各大企業也開始再環保的努力上都有許多的著墨與進展,如全球第一大車廠TOYOTA,便致力於提供消費者乾淨、安全的產品。且對地球、社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使人、車與地球三方面都能獲得完美調和與共存。多年來對於環境保護工作推動一直不遺餘力,本著企業對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的使命,已經生產油電動力混合車。爲善盡企業公民社會責任。不只是TOYOTA, 世界級的大廠如HP、DELL、BMW等,台灣的產業當然也不落人後,除了積極發展低碳產業,大力提倡環保的概念,同時台積電,友達,聯電…等都在各大企業內部宣導著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從企業內的員工開始倡導環保的概念,進而影響到週遭的人,讓大家一起來保護這地球,這美麗的大地。